<h3>那年结束了贵州肇兴侗寨的自游行,准备返沪了,我们的驿站" 画堂春漫酒店" 负责接送机场,这时我们无意间从网上看到离黎平机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翘街”的红色旅游地,于是请送机师傅早点出门,顺便带我们到翘街去玩一下,结果还真不虚此行……</h3><h3><br></h3><h3>(感谢送机师傅无偿地在翘街外等候了一个多小时,让我们在走走拍拍中了解了那段历史。)</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翘街地处贵州省黎平县县城所在地——德凤镇,是座秀美的山城古镇。镇里有一条很有名气的古街叫翘街。1934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曾在翘街上的一处商铺里,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现在,“黎平会议会址纪念馆”,已成为“红色旅游”的胜地。</font><br></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在翘街的街口,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牌坊,牌坊上雕刻的两副对联, 是用黎平的乡镇地名和历代名人的名字组成的,很有情趣。<br></h3><h3><br></h3> <h3><br></h3><h3>翘街顺坡势而建,因两头高,中间低,形似翘起的扁担而得名。站在石牌坊向下望去,整条街尽收眼底。<br></h3><h3><br></h3> <h3><br></h3><h3>走走逛逛发现这街的店铺,满是民国风情,酒铺、瓷器铺、当铺,倒也十分有趣。<br></h3><h3><br></h3> <h3><br></h3><h3>街上保存有明清时期古建筑群,远远望去,一排排封火墙,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br></h3><h3><br></h3> <h3><br></h3><h3>街道上铺的大青条石和鹅卵石,已被岁月磨砺得光洁滑润,显得厚重而有沧桑感。<br></h3><h3><br></h3> <h3><br></h3><h3>这条百年老街商业氛围不重,游人也稀少,在这购物也货真价实,因买主绝大部分是这里的本地人,故价格比其它景区也要便宜点。<br></h3><h3><br></h3> <h3><br></h3><h3>当年黎平城内有72口井,翘街至今还留有好几口,每天居民到古井边提水、洗菜、洗衣,翘街因他们的生活而鲜活。</h3><h3><br></h3> <h3><br></h3><h3>街两边是明清建筑风格的铺面房屋,白墙灰瓦,飞檐高脊,墙上彩绘图案精美,门窗装饰古色古香。“ <br></h3><h3><br></h3> <h3><br></h3><h3>“ 黎平会议会址纪念馆”坐落在翘街的中间,为晚清建筑,五间大屋,九个天井,占地800多平方米。临街是五开间的铺面,墙面上仍留有“苏洋广货”、“绸缎布疋”等字迹。原来,这里是一家叫胡荣顺的店铺。<br></h3><h3><br></h3> <h3><br></h3><h3>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县城关召开红军长征中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了新的战略方针,是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开始,是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开端。为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了思想、组织和军事基础,在中国革命史、党史和军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br></h3><h3><br></h3> <h3><br></h3><h3>翘街主要的历史遗存还有:毛泽东住址、陈云住址、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旧址、中央红军教导师旧址、“两湖”会馆、福音堂、红军广场等。<br></h3><h3><br></h3> <h3><br></h3><h3>街上有一座别致的台门架构的檐顶,正中竖写着“两湖会馆”四个黑字,粗看还以为是“西湖会馆”了,原来这是过去旅居在黎平的“两湖人”的会馆。</h3><h3><br></h3> <h3><br></h3><h3>我不懂建筑,但我很享受这条街带给我的氛围,我喜欢翘街,因为它较完整地保留了几百年来的文化,所以游走在翘街如同穿越时空,我体味着这里的一切。</h3><h3><br></h3> <h3><br></h3><h3>走出翘街,不远处就是“红军广场”,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进入黎平在这里召开群众大会,这块“红军广场”石碑似乎告诉了我们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h3><h3><br></h3> <h3><br></h3><h3>翘街全长近1km,这边下坡走到街底,然后再上坡就到头了,漫步在翘街上,数点着脚下的一方方青石,如默读着一页页红色历史,顿感思绪万千……<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