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栗印象·老街书店】 ■文 敏

(上栗禁毒)文敏

<h3> 【上栗印象·老街书店】<br> ■ 文 敏<br> <br> 40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却能将美丽往事深藏在上栗老街缤纷的记忆里。并非我的记忆力有多超强,也不是老街充盈多少魔力,只因为,我对老街这座江南旧城爱得如此深沉,如此执著。斑驳的旧城风光裹挟着零碎的思绪片段,拼凑成多年前一卷泛黄的暖人胶片……<br><br> 落日余晖,斜斜地照进上栗书店的店堂,夏天的黄昏,时间过得极慢,慢得连隔壁照相馆刘媛家的黄狗还趴在店里的吊扇底下纳凉打盹而忘了回家。店堂地面用瓦泥砌铺而就的方砖早已被络绎不绝的顾客踩得坑洼不平了,绛红色的木质货架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具用品及文房四宝,同样笨重的木质宝笼里,则整齐地排序着各类书籍和连环画册。宝笼的背后,年逾花甲的郭爷爷终日手托着一把被岁月抚摸得熠熠发亮的紫铜水烟筒,凌厉的眼神从老花镜的上方扫视着进店的每个顾客,时不时将烟筒塞进嘴里“咕嘟咕嘟”吸食几口,一缕缕呛人的烟味弥漫在那个被时光定格并足以铭记一生的店堂上空。</h3> <h3> 店堂的右侧,是用水泥修筑而成的一堵隔离柜台,专门用来售卖大幅纸张的专用柜台。而拿上一本连环画,能躺在冰凉的水泥台上悠然阅读是那些年所有孩子们的奢望梦想。而年少的我,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的母亲当年就在那上班!</h3> <h3> “小赵,我家里来客了,今天得提前回家,等6点钟后你自己关门下班吧。”郭爷爷一边嘱咐着我妈妈,一边从里间拎着两斤用稻绳捆扎的猪肉悬挂在自行车的车把上,再把水烟筒挂在车把的另一则,然后一个箭步稳健地跨上自行车,“叮铃铃”,顷刻消失在熙攘如潮的老街人群之中。</h3> <h3> 脱离了郭爷爷的管束,我们似飞鸟出笼,甩下书包,欢呼雀跃挑选出一沓钟爱的连环画,爬上宽敞平坦的水泥柜台,仰面而躺,支起二郎腿,迫不及待地,如饥似渴般地翻看起来。<br><br> 妈妈则顾自忙碌着接待进进出出的客人,时不时忙里偷闲过来照看我们一眼。躺久了,身下的水泥台捂热了,马上挪移一个位置,即刻,一股透心的凉爽重新惬意地爬满整个身心。躺累了,旋即一个侧身趴卧在水泥台面上,亦或是坐着、倚靠着,总之,怎么舒适怎么调整身姿,眼睛,却一刻也不曾离开过手中的图书。<br><br> 那些年,书店的各类书籍几乎被我翻阅了一个遍,没有购进新的图书时,甚至连《新华字典》我也不会放过。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好在当初养成了童年时期的阅读习惯,遇到生僻字或晦涩艰深难以理解的词汇和语句时,会第一时间翻开《新华字典》去查找。<br></h3> <h3> 而记忆犹深的是,妈妈在月薪只有50多元的物质匮乏年代,居然动用半个多月的工资购买了一套《辞海》,买回来之后,还与同样月薪只有几十元的父亲大吵了一架。可妈妈不管不顾,宝贝得跟捡了一只会下蛋的金鸭婆一样,每次翻看之前,必定洗手拭水,神圣得就差焚香净身了,还千叮咛万嘱咐,不洗手,谁也不许翻看!<br><br> 这本《辞海》历经我们数次搬家,见证我们长大并成家立业,却依然在发挥着她的功能,延续着她的使命。因时代的发展变迁,如今的新版《辞海》已经改良换版很多次了,而旧版《辞海》里面有部分词汇的词义与现在的释义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有些词义甚至已经废止停用了,但旧版《辞海》纵横几十年,仍不失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能让每个靠近她的人迅速提高阅读能力、赏析水准乃至写作水平,同时,能让每个人都受益匪浅。<br><br> 随着郭爷爷的退休,妈妈易主成了老街书店负责人。她一改沿袭了多年的图书销售模式,增加图书种类,涉猎更广泛,渗透更精细,从学生的教辅资料到农民的科学种养;从成人的消遣阅读到商人的商务指南;从个体户的时装美发继而办公文秘的电脑培训课程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妈妈也与各取所需的读者成了朋友,时常为他们翻找书中宝藏,替他们释疑解惑。</h3> <h3> 听妈妈说,有一回,家住胜利村的王师傅急冲冲地跑进书店,见面大呼:“赵老师,你店里有《稻田养鱼》的书卖冒?”<br><br> 妈妈回答说有,并将书从书架上找出递了过去,并关切地问:“王师傅,你怎么了,这般心急火燎的。”<br> <br> “人都会急死去,前几个月我到宜春拜师学了一门在禾田里养鱼的技术,”王师傅用手撩起衣摆胡乱地擦拭着满头大汗,“谁知上个月我从外地进购了千余尾鱼苗投放在禾田里,才一个星期不到就死了两百多尾,眼看着银子全部打了水漂!”王师傅接过妈妈递过的椅子,沮丧地叹了口粗气:“我没有退路了,只有上你这看看有此类书买冒,碰碰最后的运气!”</h3> <h3> 妈妈一语不发,从书架上拿出同一本书,帮着王师傅解读本中的奥秘。不到20分钟,妈妈就翻找出王师傅所需的那个章节,原来,外来鱼种要禁食十来天左右,待适应了新的环境方可投食,其次,水位不能过高,避免因缺氧窒息而亡。王师傅听后,猛拍大腿,幡然醒悟,大声道谢后欣然离开。过了几个月,王师傅再次兴冲冲地跑进书店,这次随王师傅一同进来的,还有满满一桶活蹦乱跳的鲜鱼……<br> <br> 老街书店的故事,可从柴米油盐中折射出知识的力量,能从寻常巷陌里攀升到学术的巅峰。从文房四宝到各类图书的传统销售,在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中已经完成了她的神圣使命。几十年一成不变,是几代人对她熟悉又单调的认识,她象一个忠厚的街坊邻居,就住在你与我的身边,陪伴一代代人长大,见证一辈辈人老去。一爿小小的书店,温暖了几代人的求知情怀,也隽永了老街的江南气息。如今,妈妈芳华不再,老街繁华落尽,留存的,也仅仅只能是,印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