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从你的世界路过

陈少萍

<h3>  九月的长春,凉风习习🍁🍂。盼了一年的长春中药传承培训班终于报名成功,就等着进山抬人参了! 想想都一阵小激动! 🤗</h3> <h3>人参是“东北三宝”之首,我国人参产量占世界人参产量的70%,人参主产区主要是指北纬38°~ 48°的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植被、土壤结构和栽培技艺及显著的滋补功效让长白山人参名扬天下。<br></h3><h3>宋代苏颐《图趣本草》里提及:“春生苗,多于深山中背阴近椴音贾漆下湿润处,初生小者三四寸静,一梗五叶,四五年后,生两梗五叶,末有花茎,至十年后生三梗,年深者生四桠各五叶,中心生一茎,俗名百尺杆,三月四月有花,细小如粟,蕊如丝,紫白色,秋后结子,或七八枚,如大豆生青熟红,自落,根如人形者神。” 。这次在长春中医药大学的炮制传承基地,通过全息图像展示了人参的生长过程👍。<br></h3> <h3>孙向东老师是长春中医药大学炮制传承基地的受聘专家,醉心于人参文化的研究,建有孙氏人参工坊,带领我们走进了神秘的人参世界。</h3> <h3>  长白山区的人们把人参叫做“棒槌”,把进入深山老林里寻找、采挖野山参,叫做放山。</h3><h3> 【老把头的传说】”把头”即旧时称把持一方或某一行业的行帮头目,即“一把手”。旧时可以按姓氏称各个行帮的首领为张把头、王把头、李把头等等,但绝不能称为“老把头”。因为在长白山区老把头只有一个,那就是采人参的始祖孙良。明末清初山东莱阳的孙良,为了给母亲和乡亲们治病,背井离乡,冒死独闯长白山Ⅰ采参,遇到同在长白山采参的张禄,结为兄弟,又与张禄半路走散,为了寻找兄弟,几天几夜只吃了一个蝲蛄,最后累饿交加倒在蝲蛄河边(今通化县湾湾川)。闯关东的后人们被孙良的忠孝仁义所感动,尊奉孙良为老把头、采参祖师、长白山神。长白山区的放山人对老把头孙良顶礼膜拜,每一伙参帮进山,都要用三块石头搭砌成老把头庙(又称老爷府),插草为香,祈求老把头保佑放山快当。据说,几百年来整个长白山大林子的老把头庙漫山遍野,随处可见,老把头庙数量绝对是世上排第一位的山神庙。</h3> <h3>【放山工具】</h3><h3> 戥子称:称人参用。</h3> <h3>快当剪子是挖人参用的剪子。快当是满语“顺利、顺当”的意思,所有采参工具都加“快当”称呼。<br></h3> <h3>快当签子是用鹿的后腿骨或鹿角磨制的挖人参用的签子。在古代,长白山的野鹿很多,野生马鹿、梅花鹿都有,取材方便。鹿骨有韧性不易断,鹿还是很吉祥的动物,带鹿骨签子也很吉利。抬人参不能用铁签子,人参忌铁器。</h3> <h3>锁拨棍(锁宝棍):五尺二寸长的木棍,顶端用红绳拴两个铜钱以避邪(铜钱禁用道光、光绪年号,因“光”字不吉利;比较受欢迎的是乾隆、嘉庆、开元等)。锁拨棍的主要作用是拨草寻参和防身,也是放山人相互联系的方式。</h3> <h3>棒槌锁:一根三尺长的红线绳,两端各栓住一枚铜钱。发现人参喊山后,立即用棒槌锁将人参锁住。</h3> <h3>容我装模作样一下[害羞][害羞][害羞]</h3> <h3><font color="#010101">  本来这次学习的重中之重是参观人参基地,却因故临时取消😂。幸亏在老岭山脉采药时意外看到了一小片参林。</font></h3> <h3>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h3> <h3>好吧,盗用两张缪老师发的图,与大家分享一下。</h3> <h3>吉林一共有三个人参交易市场:万良、快大、清河,此次基地安排我们到通化快大人参交易市场参观实践。</h3> <h3>听之前去过吉林学习的同学说,参观人参市场很辛苦的,凌晨4~5点就要爬起床赶早市。因此,想像中的人参市场应该是人声鼎沸,商贾云集,交易场面火爆。但这次我们只被要求6点起床,到达快大市场时,也没有预料中那般车水马龙。询问参老板,说是集市提前了,昨天就交易得差不多了。哦……不巧了……</h3> <h3>市场上看到有参老板将人参洗净后,用小刷子重新刷上泥土,估计是让横纹更明显,卖相更好吧。</h3> <h3>课堂上老师介绍到:人参在冬天地上部分会死掉,根及地下根茎处于休眠状态,就形成芦碗,一个芦碗代表一年。故生长年限越长,芦碗越多。而在人参市场,参老板说芦碗数+3就是人参的生长年限,因为头三年是看不到芦碗的。可信度? </h3><h3><br></h3> <h3>我买的水参与林下参。每次到药市,同学们都是大包小包,满载而归。</h3> <h3>通化的学习结束后,又赶往人参的主产区之一集安。集安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鸭绿江河谷,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这里四季分明,春风早度,秋霜晚至,景色宜人,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同行的游同学调侃:不知正宗的江南人氏到塞外小江南、东北小江南去,会有什么感想呢?哈哈……我都没敢告诉来自桂林的她,这里有个地方叫“赛桂林”!</h3> <h3>集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因古今盛产野山参而被称为“国参故里”,独有的边条参被国内外人参界称为“园参之王”。据集安县志记载,400多年前,集安的台上、东、西葫芦沟就已开始栽种人参,并提供商品,且向刘家村输出种苗。如果到其附近的大森林中尚可辨认出几百年前栽参用过的参池遗迹。在我国合作化以前,东北各地人参都以营口、天津为商品集散地,有着季节性的贸易习惯,产区参户将参加工成商品参后自行运往天津或营口。商人看到边条参质量好,就向卖参人询间产地,在长期交易过程中,参商们对集安新开河边条参都很熟悉,久而久之自然就流传开了“新开河帮、“集安路”的称呼。<br></h3> <h3>第二天到康美新开河参观</h3> <h3>人参籽</h3> <h3>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参</h3> <h3>边条人参:园参中具有三长(芦长、主根长、腿长)的人参。基地老师介绍:与普通参不同,集安边条人参是种植两年后挖出来,修剪枝后再种回去。<br></h3> <h3>大力参又称为烫通参或烫参,是将新鲜的人参用沸水浸煮或汽烫后晒干而成。大力参是介于生晒参和红参之间的一个品种,所以大力参具有生晒参和红参的双重特点,即:外皮类生晒参,肉质类似红参样。<br></h3> <h3>黑参就是在红参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和改造,即用我国古代中药炮制技术九蒸九晒加工而成。<br></h3> <h3>各种人参产品</h3> <h3>短短几天的学习,从课堂到人参交易市场,从生产线到展示厅,斩获颇多,受益匪浅 。遗憾的就是没能参加清河交易市场“人参节”,看参王评选!</h3> <h3>最后,跟人家分享一下尊敬的张继老师水墨传神的《人参图》</h3> <h3>  并送出文末小彩蛋——“人参炖乌鸡汤 ” </h3><h3>【主料】:乌骨鸡750克,人参25克 【辅料】:香菇(鲜)20克,火腿30克 【调料】:啤酒50克,盐5克,味精2克,大葱20克,姜20克 【做法】: 1.将乌鸡(光乌鸡)从脊背开刀,除去内脏,洗净后入沸水锅中氽烫一下捞出,沥净水。 2.将洗净的人参用温水泡至回软,切成斜片,放入容器内加入高汤上屉蒸半小时取出。将火腿切成片 香菇洗净。 3.将人参片一半放入鸡膛内,将鸡放在沙锅中,倒入另一半人参片及高汤,放入香菇、火腿片、啤酒、精盐、葱姜块,上旺火烧开,盖严沙锅盖,改小火炖2至3小时,取下锅盖,拣去葱姜,撇去浮油,将人参片盖在鸡身上,放入味精即成。</h3><h3><br></h3><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 吃货精神永存!</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