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西藏神秘阿里

Chenshan

<h3>西藏,简称“藏”。西藏自治区(藏文:བོད་རང་སྐྱོང་ལྗོངས།,藏语拼音:Poi Ranggyong Jong,威利转写:Bod rang skyong ljongs),首府拉萨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2014年末常住人口约317.55万人。 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br></h3> <h3>D1林芝~雅鲁藏布大峡谷~大渡卡~最美南迦巴瓦峰<br></h3> <h3>林芝,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1],古称工布,“林芝”是藏文“尼池”或“娘池”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连,西连那曲市嘉黎县、东接昌都市,南部部分区域在藏南地区(印度占据)、缅甸国接壤,被称为西藏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世界第三深度的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 林芝风景秀丽,很多地带被誉为“西藏江南”,有林芝桃花节,有丰富多彩的南伊沟等。还有被誉为西藏西双版纳的墨脱县和察隅县底部。<br></h3> <h3>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交会处,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位于喜马拉雅山的东端(喜马拉雅山脉西起克什米尔的海拔8125米南迦一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00公里)。 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同时,紧邻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绕着他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随后通向印度洋方向延伸出去。南迦巴瓦峰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南迦巴瓦在藏浯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br></h3> <h3>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3000米),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主体在墨脱县。 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远远大于全球第二的帕隆藏布大峡谷、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2133米,长370千米)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长90千米)。 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 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有的地方成为西藏江南。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般指南迦峰(南伽峰)周围的南迦大拐弯(在林芝县排龙乡),广义说雅江的大拐弯很多,在墨脱县里有等县城约12公里的果果塘大拐弯等等。<br></h3> <h3>在林芝吃上地道的墨脱石锅松茸鸡,营养丰富至今回味无穷👍</h3> <h3>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长约18公里,湖面面积约2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20米,湖面海拔3480米。[1]位于距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约36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 巴松措在1994年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同时被世界旅游组织列入世界旅游景区(点),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批国家4A级景区,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国家森林公园称号。 2017年8月,成为西藏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自然风景类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br></h3> <h3>D2巴松措~米拉山口~夜景布达拉宫<br></h3> <h3>羊卓雍措(YamdrokTso),有的人简称羊湖(并非藏北的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 其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卓雍措面积675km2,湖面海拔4,441米。从拉萨到羊湖需要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2012年6月有报道称将建观光项目,山南市已责成浪卡子县立即停止该项目。其湖面平静,一片翠蓝,仿佛如山南高原上的蓝宝石[1]。羊湖与羊卓雍措有区别,搜索羊湖就进入羊卓雍措。其实,羊湖在西藏地图上标明的只有阿里地区北部靠近新疆的羊湖,有羊湖盆地。有的人简称羊卓雍措为羊湖,并非官方称呼,不能取代。<br></h3> <h3>D3西藏三大神湖之一羊卓雍措~神山乃钦康桑峰冰川~斯米拉神山<br></h3> <h3>与当地经人工驯养的藏獒合影</h3> <h3>米拉山口,即西藏米拉山的山口,地处拉萨市到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上,这里是拉萨——林芝旅游线上的一个休憩之地。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站在山口,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br></h3> <h3>离羊湖不远,有个叫斯米拉神山的地方,这里有个水库叫满拉水库,高处看下去,就像是缩水版的羊湖,这也是拉萨-日喀则路程上的景点之一了。 满拉水库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龙马乡境内年楚河上游,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建设项目。挡水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长287米,坝高76.3米,坝顶宽10米,有"西藏第一坝"之称,距县城28公里,距日喀则城113公里。<br></h3> <h3>乃钦康桑雪山位于西藏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317省道旁,海拨7191米,由于地处高寒,山体顶部尖锥突兀,常年终日白云缭绕,飘撒粒雪,终年累积、压实,形成了厚达20—100米的冰层,冰层受本身重力影响,缓慢移动发育成了多条冰川。卡若拉冰川就在乃钦康桑雪山下,位于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的公路边上,雪白的冰川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乃钦康桑雪山也是离公路最近的雪山,交通便利,景色优美,只可惜由于气候变暖,卡若拉冰川正在慢慢后退,据说几年前,冰川还在山脚下,现已在半山腰了,也许用不了多少年,我们就见不到这美丽的冰川了。<br></h3> <h3>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1] 明朝正统12年,宗喀巴弟子根敦主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立像。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寺的西侧有大弥勒殿,高30米,甚宏伟。另有历世班禅灵塔殿,藏舍利肉身 。寺有四扎仓(经院),教学显密并重。 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建筑结构也深刻影响了其他藏传佛教建筑如五当召。[1] 扎什伦布寺是中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2017年8月,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br></h3> <h3>D4扎什伦布寺~318五千KM~嘉措拉山~珠峰大本营日照金山<br></h3> <h3>从上海到西藏樟木镇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世所罕见;从海平面的长江口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从中国地势的第三阶梯到第一阶梯;从盆地到平原、高原;从丘陵到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从淡水湖到咸水湖;从雨林到灌丛、草原、荒漠……;优美壮丽同在,幽景旷景并存。这条路还是人文的巡礼和历史的隧道;从浙江河姆渡7000年前的水稻到昌都卡诺遗址的小米;从良渚文化的玉到三星堆的铜;从周庄,同里的老屋到丹巴的碉楼;从唐蕃古道到藏彝大走廊……东西汉藏、南北羌彝,无分尊卑、多元一体。318国道几乎就是沿着北纬30度线前行的。那些伟大的景观不是在道路的两旁,就是在道路的南北不出200公里的范围内: 长江口、钱塘江、西湖、太湖、黄山、庐山、鄱阳湖、洞庭湖、九华山、天柱山、神农架、三峡、中国后花园——恩施、长阳清江画廊、张家界、武陵源、黄龙洞、峨眉山、牛背山……这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景观,再向西,一些不为人们了解、在传统文化中也找不到的风景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尤其过去人们无缘欣赏的雪山冰川开始频频出现:贡嘎山、海螺沟千米大冰瀑、折多山、稻城三大雪峰--仙乃日、央迈勇与夏诺多吉、东达山……在这条线上,海拔7000多米的南迦巴瓦、加拉白垒出现了,再向西世界8000米以上的14座山峰中的4座--马卡鲁峰、卓奥友峰、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出现了,其中珠峰为地球上的最高点。还有无数的无名雪山和冰川在这条大道的两旁,它们无名,不是因为他们的品质不够,而是因为它们过去没有机会出当代主流文化面前,主流文化也不知如何去欣赏他们。这是“中国的景观大道”,这是“一条比记忆还要长的路”,这是从上海人民广场到西藏中尼友谊桥的318国道。这世上值得我们不畏艰辛和磨砺去面对的路真心不多,走上了这条名叫318国道的路,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朝圣者般的孤独”。你沿途遇见过无数在这路上匆匆奔碌的身影,有徒步的朝圣者,骑单车进藏的真汉子,各种机动车驾驶人,这条路虽然很长,但是却阻挡不了你和你们执着前进的脚步。<br></h3> <h3>珠穆朗玛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它的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西坡在定日县扎西宗乡,东坡在定日县曲当乡,有珠峰大本营),南部在尼泊尔境内,而顶峰位于中国境内,是世界最高峰。是中国跨越四个县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和尼泊尔国家公园的中心所在。 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为在珠穆朗玛峰的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称为珠穆朗玛峰。 两种高度:登山者登上的是总体高度,尼泊尔等使用登山者采用的雪盖高(总高)8848米(29029英尺),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的岩面高(裸高即地质高度)为8844.43米,2010年起承认两种高度的测量数据。除了是海拔最高的山峰之外,它也是距离地心第五远的高峰。<br></h3><h3>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k㎡,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br></h3><h3>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516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印度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br></h3> <h3>傍晚日照金山的珠穆朗玛峰带着旗云雄伟壮观</h3> <h3>珠峰旁的无名峰晨起日照金山</h3> <h3>手机拍摄的珠峰大本营夜景星轨</h3> <h3>晨起珠穆朗玛峰</h3> <h3>D5珠峰大本营~希夏邦马峰沿途风景线~佩枯湖~萨嘎<br></h3> <h3>群山之巅珠穆朗玛峰</h3> <h3>绒布寺,(也称龙布寺)全称“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是属西藏宁玛派寺庙,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巴松乡南面珠穆朗玛峰下绒布沟东西侧的“卓玛”(度母)山顶,距县驻地九十公里,海拔约5100米,地势高峻寒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所以景观绝妙。<br></h3> <h3>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位。也是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山峰。它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地处东经85.7°,北纬28.3°,东南方距珠穆朗玛峰约120公里,是一座完全在中国西藏(聂拉木县)境内8000米以上的高峰,也是喜马拉雅山脉著名的高峰之一。<br></h3> <h3>佩枯措湖是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及聂拉木县的交界处的湖泊,面积约有300多平方公里。 佩枯措湖位于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及聂拉木县的交界处,距定日县城250公里。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面积约有300多平方公里。该湖三面环山,地形开阔,鱼类资源丰富,湖岸有西藏高原特有的珍禽走兽----藏野驴、黑颈鹤、斑头雁、赤嘴鸥等。佩枯湖的风也千姿百态梳理着佩枯湖的美,孕育着佩枯湖的神韵。<br></h3> <h3>D6萨嘎~突击拉山~马攸木拉山~西藏三大神湖之一玛旁雍措~绿宝石拉昂措~雪山纳木那尼峰~冈仁波齐峰~塔尔钦~神奇阿里徒步转山冈仁波齐🙏<br></h3> <h3>马攸木拉山垭口海拔5216米,是日喀则地区和阿里地区的地理分界,过了这个山口,就是进入了普兰县,也是真正进入了阿里。<br></h3> <h3>意义非凡的路程标G219国道1314KM处,它的后面背景就是神山冈仁波齐🙏</h3> <h3>玛旁雍措(Lake Manasarovar)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岗仁波齐峰之南。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 古象雄佛法 雍仲本教《象雄大藏经,俱舍论》中所记载的“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圣湖之母玛旁雍措。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玛旁雍措”--“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藏语里“玛旁”就是不败,无不胜的意思。 玛旁雍措最早名为“玛垂”,或“玛垂措”,是雍仲本教中广财龙王的名字。佛教经典说四大神湖中原有四大龙王,起初他们总是兴风作浪,危害人民。到了唐代藏王赤松德赞时期,莲花生大显神通,收服了四大龙王,使他们皈依佛法,逐渐成为藏传佛教的四大护法神。从此“玛垂措”也易名为“玛旁雍措”,有时写作“玛法木措”,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 据说玛旁雍措是最圣洁的湖,是胜乐大尊赐与人间的甘露,圣水可以清洗人心灵中的烦恼和孽障。她是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所有圣地中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她是心灵中尽善尽美的湖,她是这个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众神的香格里拉,万物之极乐世界[1]。印度教说它是湿婆神的住所。<br></h3> <h3>纳木那尼峰,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38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纳木那尼峰方圆约200平方公里,主要有6条山脊。山脊线上有数十座6000米以上的山头,高低错落。纳木那尼峰,藏民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西面的山脊呈扇状由北向南排列,东面唯一的山脊被侵蚀成刃脊,十分陡峭,形成了高差近2000米的峭壁。相比而言,西面的坡度则较为和缓,峡谷间倾泻着五条巨大的冰川,冰面上布满了冰裂缝和冰陡崖。纳木那尼峰的登山的时间,一般选择在5月至6月下旬,这段时间,好天气多,而且可能持续6~8天。雨季从7月初开始,7、8月份降水最多。早在一个世纪以前,这一地区就为各国探险家所注意。纳木那尼峰自1905年英国人汤姆、乔治、朗斯第一次试登 后,日本、奥地利等许多国家的登山家们都进行过多次尝试,但均未成功。1985年5月26日、28日,中日联合登山队的金伎喜、松林公藏等13名队员,才首次沿纳木那尼峰的西北坡扎龙玛龙巴冰川登顶成功。<br></h3> <h3>拉昂错湖,人称鬼湖,(Lhanag-tso,又名Rakshas),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海拔4574米,与淡水的圣湖一路相隔,为微咸水湖,因此其湖水人畜皆不能饮用,这大概便是“鬼湖”之名的由来。 拉昂错鬼湖拉昂措是圣湖的近邻,风光同样美丽,湖水同样是蓝得心醉,可却被扣上“鬼湖”的恶名,被打入另册。其实圣湖鬼湖原本为一湖,由于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冰川融化后堆积在原大湖的中部,使湖床抬升,之后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冰川萎缩,补给水量减少,大湖面积萎缩,造成湖泊水位下降。<br></h3> <h3>阿里地区(藏语:མངའ་རིས་ས་ཁུལ་,威利转写:mnga' ris sa khu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区。元朝称纳里,明朝称俄力思。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带,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区级行政区划,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拥有独特的高原自然风貌。地理坐标为东经78°23′40″~86°11′51″,北纬29°40′40″~35°42′55″。地域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全地区总人口95803人。地区行政公署驻噶尔县狮泉河镇。 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br></h3> <h3>D7D8被称为世界中心的神山冈仁波齐两天徒步转山圆满成功,全程54公里,起点塔尔钦海拔4630m最高海拔卓玛拉垭口5692m,累计爬升约1200多米,行程超捧体能一天转山,合理转山二天,三天转山可在天气好时观赏冈仁波齐傍晚和早晨的日照金山,超级的美</h3> <h3>主峰冈仁波齐</h3> <h3>冈仁波齐山位于东经81.3°,北纬31°海拔6638米(另说海拔6714米),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冈仁波齐山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称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对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佛陀曾在此转法轮,现在仍有五百罗汉常住于此,是最殊胜的佛山道场,也是佛经中所说的德斯雪山。转山首选——冈仁波齐虽然不能攀登,但可以用另一种虔诚的方式接近这座神山:转山。即便不是信徒,到神山朝圣,无异于经历一次特殊的人生陶冶和精神洗礼。在西藏,一个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去冈仁波齐朝圣。他们认为:围绕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十圈可在 500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百圈者便可以升天成佛。攀登皇帝的拒绝——神山冈仁波齐至今没人攀登,“攀登皇帝”梅斯纳尔也对它心存敬畏。 1980年代中期,一支来自西班牙的登山队,得到了攀登冈仁波齐的许可。登山队邀请当时已经名动天下的登山皇帝梅斯纳尔加入,如果有梅斯纳尔在,无疑是对登顶神山最有力的心理保障。但是,梅斯纳尔不仅没有参加攀登,还劝阻了西班牙登山队: 如果我们登上了这座山,我们就打破了人们心中的信仰。——梅斯纳尔。<br></h3> <h3>朝拜神山冈仁波齐</h3> <h3>卓玛拉山口,海拔近5700米,常年积雪,大风。翻越卓玛拉山口是转山中最艰难的路程,很多转山人都倒在了这个山口之下。如果你是第一次到达那里,而且天还亮着,多半会望而生畏,双腿发颤。有人说,转山能否完成在此一举,过了卓玛拉山口,转山才真正开始。 但卓玛拉山口也是每个转山人必定停留之地,据说很多藏民会在卓玛拉山口留下一滴血、一束头发或者一件衣服,表示与苦难诀别,开始新生。<br></h3> <h3>札达土林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是札达县最著名的地貌风光区。札达土林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以托林镇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分布高度是海拔3750―4450米,其面积约888平方公里,札达土林分布的总面积约为24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br></h3><h3>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札达,沿象泉河谷有一条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这就是著名的“札达土林”。扎达土林属第四纪次生构造地貌,是古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经漫长时期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极为独特的高原地貌,遍布整个扎达县内。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高低错落的“土林”千姿百态。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严整的山体有的宛若一字排开的罗汉。在朝霞和夕阳的映照下,山纹明暗有致,色调金黄,生动富丽。县城边的狮泉河和土林绚丽异常。河边的陀林及附近废圮的佛塔在暮色之中神秘而庄重。<br></h3> <h3>D9龙嘎拉达坂~土林~古格王国遗址 土林地貌是阿里的一大奇观,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递减,露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才雕琢出了奇观景象。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古格王朝遗址。<br></h3> <h3>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于阿里札达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为研究西藏历史和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格王国历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古格王国对内发展生产,与邻国打仗,都需要人力、财力,但随着藏传佛教势力的扩大,国王与佛教首领之间的矛盾日愈尖锐,导致战争,最终灭亡。1961年,古格王国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从1985年被考古发掘后,在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br></h3><h3>古格王国遗址在阿里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遗址建筑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硼楼。在其红庙、白庙及轮回庙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中不乏精品。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的重孙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率领亲随逃往阿里建立起来的。十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经有过七百年灿烂的文明史的古格王朝,它的消逝至今仍是个谜。据说1630年,与古格同宗的西部邻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古格王国就此灭亡。<br></h3> <h3>达拉宫(藏文:པོ་ཏ་ལ,藏语拼音:bo da la,威利:po ta la),坐落于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1]。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其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1月,国家旅游局又列其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说明:由于建筑风格相似,有几个建筑称为小布达拉宫:日喀则江孜古堡和桑珠孜宗堡(最像),那曲索县赞丹寺,河北省避暑山庄的普陀宗乘之庙、那曲县孝登寺。 </h3> <h3>D10--D11札达~萨嘎~拉萨,阿里地区回程到拉萨约有1430KM,两天安排时间圆满顺利到达拉萨</h3> <h3>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5][7]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