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九月,桂花已落,秋雨清冷。在仍留有桂花幽香的璧中校园,有这样一群语文老师,展示精彩课堂,交流经验得失。冷清的秋雨浇不灭他们的热情,朗朗书声是他们激情的见证。</h3><h3> 2018年9月27日,李旭东老师来到了璧山中学,对我们进行新学期第一次的指导。璧山中学初中部语文组30余人齐聚,共商语文大计。</h3><h3><br></h3> <h3> 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中进步,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如此。本次专家入校指导就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更高效的课堂,让语文活起来。</h3><h3> 根据安排,先是由周邑梅老师带来《秋天的怀念》。只见周老师和11班孩子们默契十足,各小组喊起自己的口号热身,一下子就有了上课的激情。正式上课了,周老师和同学的配乐朗诵简直让人如痴如醉,直接带领学生也引领我们进入了文章。</h3><h3> 接下来,周老师以“好好儿活”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品味母亲的“好好儿活”,品出母爱的伟大,坚韧;品味儿子的“好好儿活”,感受“我”的暴躁,后悔与最终的明朗。最后课堂同学们的依依不舍中结束。</h3><h3><br></h3> <h3> 接下来就是李旭东老师带来的精彩的同课异构。李老师不急不缓,娓娓道来。以题目引入,回忆了几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李老师带着学生朗读,师读旁白,生读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边指导朗读,边带着学生品味细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得出“我”与母亲的心情。在这样细致入微的指导下,学生的朗读与品味的更上一层楼。</h3><h3> 第二个片段李老师让同学们先自己读,品味,接着便分角色读,同样体会母子二人的心情,读出母亲对儿子的关心担忧与高兴,读出儿子的细微的转变。最后一个片段李老师把菊花的品质与母亲的品质联系起来,简直是神来之笔,然后补充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母亲的描述,让学生对母亲、史铁生、文章的认识提高了。最后在学生的练笔描述中结束了课堂。</h3> <h3> 同课异构结束后,便是积极热烈的交流时间。在王富亿老师的主持下,先是由周邑梅老师分享了她的构思,她的整体课堂设计。然后李老师做出了精彩的点评,也对自己的课堂设计做了分享。李老师认为课堂最重要的是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要让学生有具体的学的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其他的ppt,白板等都是辅助工具而已。</h3><h3> 然后老师们认为作文课的活动设计不知如何突破,李老师又分享了他的第一单元作文教学。李老师的作文课总是娓娓道来,针对学生问题设计,要先观察,然后选择,最后描述要有主次,要有详略。学生的美文读来真是令人回味无穷。</h3> <h3> 第二天上午便是初三年级第一单元任务二的同课异构。 先是由郭小华老师带领同学们踏入诗歌的海洋,同学们都尽情展示,在诗海里翱翔。接下来李老师进行了任务二,先是给学生任务,诗朗诵,配乐朗诵,要有报幕等。每个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有任务,都要参与。同学们积极认真的准备,热烈的讨论,完全融入了诗歌。</h3> <h3> 时光匆匆,这一次的指导在日落时分结束了。看所有老师的表情就能明白,真是收获满满,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也更上一层楼。金秋九月,硕果累累,璧中语文人又采摘了香甜的果实,度过了充实的两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