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透过眼睛看心灵——2018年9月27日下午,本学期八年级语文组第三次教研活动如期进行。</h3> <h3><h3> 董晓维老师就本次活动进行指导发言,并提出教研活动的要求:1.评课(对本周或上周公开课进行课评,必须提出不足及改进性意见)2.研讨:近期所在学科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整改措施的研讨。</h3><h1> </h1></h3> <h3>八年级语文组全体成员就《列夫托尔斯泰》一课正在积极的磨课中</h3> <h3> 首先由董娟老师就《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进行详细的说课:通过抓住托尔斯泰的眼睛进行赏析。(1)从语句入手分析,总结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2)设置问题,分析眼睛。(3)对比阅读,突出眼睛的描写方法。</h3> <h3>赵丽婷老师针对问题认真的发表自己的建议</h3> <h3>张婷老师对课文中采用欲扬先抑手法进行分析</h3> <h3>看看我们组员听的多认真</h3> <h3></h3><h3> 磨课时,每个成员提出对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措施,如王老师说:针对此类文章,缺少的就是朗朗的读书声,岂不知,感悟正是在读中体验出来的!在课堂上,读的形式异彩纷呈,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文本,对人物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当然,如果的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能适度的引导学生如何去读,如何去品味语言,就能更好的让学生深入文本,了解主题。</h3>
于老师说:把文本应用于写作,此篇也是个很好的范例。学生以往对人物肖像进行描写时,总是平面化,不生动。其实,加入比喻、夸张等修辞,用上先抑后扬的写法,在表现时能不仅传其形,更传其神,就能使文字变得跌宕有致,甚至是风姿绰约了。<br> <h3><font color="#010101"> 在磨课过程中,大家畅所欲言,交流观点和看法。教研活动的开展,给每个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font></h3> <h3>张赛亚组长总结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深入文本,走出文本,有语文味。</h3> <h3> 如果把一节好课比喻成一块美玉,那么,要让玉石展现出剔透纯净的本质,必然是要经历打磨的。“磨课”磨的是课,但最终磨练出来的却是教师,是优秀的、经得起检验的好教师。磨课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每个学员都积极参与其中,一次次地试讲,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更新,一次次地收获,一次次地成长!<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