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读大蜀山

长怀

<h3>海拔近三百米的蜀山,是合肥人的最爱。吃多了,来爬爬,消消食,或举家拾阶而上,听听风,观观云。</h3><h3>独自一人进山,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h3><h3><br></h3><h3>蜀山位于合肥西十里,为城区第一制高点,是西入合肥之咽喉。据《庐州府记》,因蜀僧结庐于此,掘井取水,有瞿塘峡味,故名蜀井,因而称之蜀山,因年代久远,己无从考。蜀,古解为“独”,意即周边无连接。如此看来,"蜀山”由字义而得名则更为贴切些。</h3><h3>蜀山为大潜山系余脉,东南高,西北低,呈圆形死火山,火山岩、火山沟、火山口等保持完好,探之,愰如穿越。</h3><h3><br></h3><h3>第一次登山,还是读小学四年级,学校组织登山夺旗活动,我抄近道夺得红旗后,与同学结伴下山时迷了向,怎么也走不出去,天己渐晚,山中更阴,那会山里是有狼的,越发害怕,直到听见满山遍野的同学呼唤声,心方才定下。</h3><h3>屈指算来己经48年了。</h3> <h3>以后也虽然常来,但多是在山脚下的烈士陵园祭拜祭拜,或是春暖花开读读桃花,秋爽时节数数白果板栗什么的。直到九十年代末期,有了自己第一台私家车,就常常在股市收盘后,三五台车,浩浩荡荡的开到山顶,喝着啤酒,海阔天空地侃着股票,侃着风月。当年,有钱有闲又年青,这种浪漫的日子持续了很多年。</h3> <h3>再次真正徒步上山,大约在去年,由于缺乏锻炼,被朋友连拉带拖地去爬山。由南山上,东山下,算是唯一完整的一次了。之后也去,但是都没有爬上到山顶,己经累的不行了。</h3> <h3>一个人,空着一双手,慢慢的向山上挪去。山道两傍,树木挣扎着向上,只为争取那点可怜的阳光,不时还能见到几棵连根拔起的大树,这大概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缘故吧。寻着小径,向林深处走去,如果你不怕刺,或也能寻到一堆堆像珍珠一样的小果实,覆盆子?不得而知。</h3><h3>因是中秋,还能见到树头上的野柿子和没有完全成熟的板栗,以及成片成片的紫金藤。山里树很杂,少有名贵树种,唯有黄檀算是稀罕的了,偶见几棵,不能成林。</h3> <h3>山南有野生动物园,时能隐隐约约听到虎啸,开福禅寺立在山脚下,晨钟暮鼓,梵音袅袅。</h3><h3>蜀山有没有灵,天知道,不过确实留下了很多传说。走在龙王桥上,你会为龙王少子舍身盗雨的精神所感动。登顶远眺,紧锁的金牛出逃在合肥周边,肥东肥西都有“金牛乡"就是佐证,《合肥县志.方外传》是有记载的。</h3><h3>传说无可考,但满山都是火山石却是真的。火山石黑不溜秋、麻姑奶奶的,却极坚硬,尤以火山沟两边为最,大小不等,多为圆形,据说含有稀有矿物质。</h3><h3>一个人钻到山里,漫无目的的走着,很多年都没有过这种闲情雅兴了。</h3><h3>古老的蜀山己成了合肥人锻炼休闲的好去处,如是三五好友,下山后在”半边街”再喝上几口老酒,山南海北地吹牛,也不失为人生一乐。</h3> <h3>在山里待了五、六个小时,下得山后,腰酸腿疼口渴,只想泡上一壶香茗,半躺在圈椅里,再点上一支烟,想想都是幸福。</h3> <h3>渴了,喝口水是幸福,饿了,吃口馍是幸福,累了,有个地方躺躺是幸福,原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