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燕京

斯先生

<h3>  相逢容易,忘记很难。</h3><h3> 离开燕园整整一周,夜阑人静,再次打开十余天来的点点滴滴,浮现那段隽永记忆。索性找来典籍资料,翻阅燕京前世今生,缝补回忆空白。</h3><h3> 登上开往昨天的列车,听时间煮雨,梦回燕京。</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燕园校区北部存余的山水园林,始建于康乾盛世,是百年老校精华之浓缩。</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当无法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三分姿色、十分狡猾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魏璎珞相濡以沫,富察大人傅恒开始致力治国理政平天下,官拜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建春和园,后更名淑春园、春熙院。</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至大学士和珅扩建,开人工湖,建花神庙,修湖心岛及石舫,置自鸣钟。嘉庆查抄淑春园,“全园亭台六十四座,房屋一千零三间,游廊楼亭三百五十七间”。东镜春,西鸣鹤,南郎润,北春和,成</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山水溪湖、亭榭曲廊之势,燕园校区的园林雏形初成</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据张宝章先生考证,淑春园成为福康安、和孝公主、庄静公主、恭亲王、惠亲王、仪亲王等亲王公主居住过的皇家赐园。</h3><h3> 1920年代,司徒雷登筹资购园,作为燕京大学学址。1952年,北京大学迁入办学。</h3> <h3>  颐和园路进燕园西门,十二点到三点钟方向,贝公楼以南,荷花湖地纵南北,曲水流觞,是来自勺园的演绎。</h3><h3> 勺园引入万泉活水兴建,“园仅百亩,一泓澄碧,视他园尤清”,是米芾后羿、明太仆寺少卿米万钟万历年间的作品,后辟为清郑亲王府,1860年与圆明园一同被毁。1980年代重建后成为留学生宿舍。</h3> <h3>  颐和园路西与北京大学最晚联为一体的畅春园,却是成名最早的京师第一名园。明神宗时始建,康熙1684年重修,避暄京西听政,成为御园,1860年毁于西洋,孰为可惜。</h3> <h3>  最终将淑春园与勺园捏合成燕园的,是司徒雷登创办的燕京大学。老头儿创校后,又陆续建起博雅水塔、燕南园师舍、德才均备四男舍、敬业乐群静园四女斋,宫殿式建筑群自此定型。</h3><h3> 1926年,钱穆命名未名湖,谢冰心命名临湖轩并与吴文藻该处成婚。</h3><h3> 今天看北大的园林式校园,燕京始终是绕不过去的弯儿。</h3> <h3>  或许,燕京大学不应该被遗忘在历史长河。民国五年开建曾称北京大学,1919到1952存续的33年,这所教会大学短暂却辉煌,几可称之当时国内最著名的世界级大学,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沧桑巨变。</h3><h3> 1952年秋叶飘零,燕京大学在被撤销的最后时刻,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span style="line-height: 1.8;">源出京师大学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北京大学则从东城正式迁入海淀燕京学</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舍,完成某种意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上的衣钵传承。</span></h3><h3> 此后,世有北大,再无燕京。</h3> <h3>  司徒雷登的燕京,是他终其一生的理想,也是引以为豪的傲骄。这里走出了雷洁琼,周作人,冯友兰,钱穆,冰心,张友渔,郑振铎等大师鸿儒,让曾经遗忘在角落的大学彼时享誉全球。</h3><h3> 1949年,政治局势急剧变化,老校长依依不舍离开中国,有生之年再未能踏上这片土地,郁郁而终。弥留之际遗嘱骨灰葬于魂牵梦绕的燕园,与夫人为伴,终未如愿。数十年后,衣冢<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叶落归根于出生地杭州西湖之畔。</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燕京宛若他永世的情人,他是学子们心底最好的校长。</span></h3> <h3>  也许历史终究会客观评价司徒雷登,为了燕京倾其所有,老年穷困潦倒,委实令人唏嘘。燕南园坐落的10余幢乡村式独立野墅,是他值校呕心沥血的另一注解。</h3><h3> 他为燕京留住了最好的师者。多年以后,这里成为马寅初、周培源等北大校长和朱光潜、王力、陈岱孙、芮沐众多知名学者的居所。每面墙、每片瓦、每颗树、每株草、每丝气息,都映照大师们度过的鎏金岁月。</h3> <h3>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燕京。岁月的沉淀赋予燕园大气厚重之美,京西大宅子历经300年风雨飘摇仍未洗尽铅华。打开时光尘封的盒子领略历史过往,认识不一样的燕京,也许让我们倍加珍惜当下。</h3> <h3>  野草侵幽径,</h3><h3> 碧柳听秋声。</h3><h3> 从来多少事,</h3><h3> 浮沉话燕京。 </h3><h3> </h3><h3> 二零一八年九月.武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