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看咱有多么近”

溪涧

<h1> 2018.9.23。农历戊戌年八月十四,中秋佳节莅临之际。 某饭店一个巨大的檀香木“福”字前,一家亲人们的团聚。 这是祖先的夙愿,这是长辈们的夙愿,这是同辈兄弟姐妹们的夙愿,也是晚辈及子子孙孙们的夙愿。 一家人都期待太久太久。 先人们的期待。 弟兄们的期待。 晚辈们的期待。 祖先们请回来了,弟兄们都来了,晚辈男孩、女孩代表也都身临其境。 东院、西院、后院、前院,同辈、长辈、晚辈,父辈、祖父、曾祖父、高祖父,连太祖父也请过来了坐在最上首首席位置,呈现出庄严和善的神态。 一次相聚,为什么会期待这么漫长?我在推理过去的情景。在那个极其贫寒的岁月,人都是饥寒交迫,不仅是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甚至连命都不敢多想。联想起一群猪娃在一个槽里抢食,联想起猴子在一起的打斗,再联想到竹子虽在一起共生,但因土地营养分布不均,有的能拔地而起,有的则很快消失。问题的根源是什么?都是“贫寒”招的祸。 如今,社会已从农耕文明走向分享经济,人们再也不用为温饱发愁,为有这顿饭,下顿饭不知吃什么而犯愁,中华民族早已从自然属性走向社会属性。但在“走向”的同时,根并没有变,也更不能忘了根!这条根就是我们是同一个祖先。我们原来同活一个爷爷、一个曾祖父、一个太祖父,我们本是亲到不能再亲的一家人。 “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静若复命。知常容,容乃公。”(道德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秋风晚华静,岁月清无声。不管做什么事,都得遇到个平台。感谢高姓委员会给我们这个启发,感谢编纂家谱的执笔者,感谢今天中午莅临相聚的各位家人。让我们共同端起这杯美酒,一敬天地,二经各位祖先,三敬我们的父母亲,是他们给我们留下这兴旺发达的精神遗产,让我们传承发扬,让后人发扬光大。<br></h1> <h1>让祖先在福窝里安息,使后人再福窝里成长。</h1> <h1>“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祖先,我们能近到这种程度”</h1> <h1>“谢谢你们,给我们传递这么好的家风,我们一定会珍惜,发扬光大!”</h1> <h1>“各自珍藏一份吧。缅怀先人,也是在启迪我们,昭示后人”</h1> <h1>长江后浪推前浪,家族自有接力人</h1> <h1>婶,我们家里父辈们都一个个走了,你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旗帜,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祝您健康长寿,寿比南山!</h1> <h1>我的家不在松花江畔,是个极普通的河山脚下的小小村落,高氏家园。这个数百年的门楼,虽然上边经不住风雨侵蚀,已早早坍塌,但这道百年木门还是储存着家族符号。我,这个河山村夫,就出生在这个院子。</h1><h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负阴抱阳,和光同尘,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就是对祖先最好的传承和报答。</h1><h3> 2018.9.24</h3> <h1>豆豆的虔诚,黑蛋的眼神。慢慢你就懂得,这里就是我们的根,永远不要忘记!一个不尊重老人、不尊重前辈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不值得社会尊重!</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