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孩子磕磕碰碰也是一种成长

美友9238556

<h3>开园至今已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大部分孩子已经平稳度过分离焦虑期,开始适应在幼儿园和老师以及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生活。在老师的活动安排下,他们会和其他小朋友们跑跑跳跳,他们会拉着同班小朋友打闹,玩得不亦乐乎。可接踵而来的,就是在所难免的磕磕碰碰,腿上青一块紫一块······<br></h3> <h3>虽然幼儿园极尽全力保护孩子的安全,但是孩子天性活泼、动作协调性差,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磕磕碰碰,面对这些小“意外”,我们该怎么办?<br></h3> <h3>小磕碰处理的大学问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如果在幼儿园出现磕碰情况,那就一定是老师在看护中,粗心大意造成的疏忽。 但是学龄前的孩子,本身就精力旺盛,需要不停地活动和探索,加上肢体控制还不十分熟练,出现磕碰是十分正常的。 如果一点磕碰都不容许发生,那就只能牺牲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探索机会,这对孩子成长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1、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 磕碰本身不可怕,家长过激的态度才可怕。 家长应该都注意到,很多时候孩子磕碰之后,因为受伤比较轻,有的毫无感觉,有的哭两声就继续玩耍。 孩子本身对磕碰、疼痛这些事情是有一些忍耐度的,但是如果家长反应过度,情绪激动或者大声斥责他人,会让孩子觉得这是件特别可怕的事情。 为了防止这种可怕的事情发生,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不敢冒险,不敢探索,不敢和小伙伴玩游戏。这对孩子社交能力和性格发育伤害非常大。 2、会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如果发生了磕碰,家长就在孩子面前去埋怨老师,斥责学校,孩子会觉得,自己磕碰受伤,完全是别人的错,和自己没有关系。 这样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让孩子学会把责任都推卸给别人。 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冲动,先搞清楚事情原委,而且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埋怨学校和老师。 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有危险的,让孩子慢慢学会保护自己。 3、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合群 为了让孩子绝对安全,阻止孩子参加同龄人之间的“危险”活动是家长的杀手锏。 但是孩子之间的社交就是在跑跳玩耍这些家长眼中的“危险”活动中完成,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孩子只能和同龄人越来越远,社交能力也无从培养。<br></h3> <h3>家长这样做更合适 1、小事情,不过度紧张 小擦伤、小磕碰对孩子的身体和情绪没有实际影响,家长大可不必放在心上,简单进行医护处理即可。<br></h3> <h3>教育服务热线:15278165210</h3><h3>人生百年,立于幼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