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纪②历史不会忘记——中国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黄晓光

<h1>参观交流团的团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前往张掖市高台县的路途,28日上午,我们来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h1> <h1>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有“塞上江南、北凉古都”之称的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城的东南角,纪念馆的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现占地面积260亩。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198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h1> <h1>纪念碑的高度是二十九点三七米,碑身上放到党徽,寓意西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碑身正面是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在1987年的亲笔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纪念碑的底座为四边形,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灰色花岗岩材质,下层为汉白玉,周围是三组汉白玉花环,分别象征着当时西路军的五军、九军和三十军。</h1><h3></h3> <h1>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不朽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h1> <h1>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园内掩埋着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的忠骨。这些烈士遗骨是在1957年修建陵园时,当地群众自发地将在高台战斗中牺牲的英雄忠骨清理出来后合葬在这里的。</h1> <h1>团员们向革命先烈敬献花束、默哀致敬!</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低首敬花到碑前,</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遥忆西路英雄男。</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壮士醉卧沙场死,</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丹心傲骨照万年。</h1><p><br></p> <h1>朱德、徐向前、迟浩田、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笔题词,对西路军将士给与了高度的评价。</h1> <h1>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整个长征的过程中,党中央也是一直在寻找红军最佳的落脚点,下一步红军该去向哪里?由于共产国际的援助,中央决定接近苏联,当时接近苏联的路线一个是新疆,另一个是外蒙。中央经过反复酝酿,最终确定经过宁夏由外蒙方向打通苏联。</h1><h3></h3> <h1>为了阻止我军宁夏战役计划的实施,国民党集结了三十多万兵力发动了“通渭会战”,兵分五路向我军进攻,并首先攻下了通往宁夏的重要门户,切断了河东河西红军的联系,由于国民党部队的围追阻截和共产国际改变援助计划等因素,宁夏战役被迫停止。 11月8日,毛泽东及中央军委电令彭德怀、朱德和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退回陕北,再图发展。而已过黄河的红四方面军3个军则组成红军西路军,在河西建立根据地,单独执行打通“国际交通线”的任务。于是,河西红军开始了悲壮的浴血西征。 <br></h1> <h1>11月10日,渡过河西的红军为3个军,正式组成西路军,成立了军政委员会,最高领导为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任西路军总指挥,保卫局长曾传六,参谋长李成,政治部主任李卓然。西路军下辖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红五军,九军,三十军,此外,还有骑兵师、妇女独立团及机关人员,占总数百分之四十,共计21800余人,枪6700余支,每枪不足20发子弹。可以看出,西路军的武器只能装备全军不到一半人马,弹药更是缺乏,此次远征前途多难。</h1> <h1>1936年的河西走廊人烟稀少,冬季气候十分寒冷,西路军后勤补给困难,多数指战员还穿着单衣单裤,粮食缺乏。但他们所面对的马家军共计十二万三千多人,不紧粮食弹药充足,而且还有飞机大炮助战。就是在这样一种时空环境下,两万一千八百多名红西路军将士,坚决执行中央命令,毅然踏上了艰苦卓绝的西征之路。11月9日以后,部队分两路纵队向河西走廊进发,一路为九军在经过干柴旺、横梁山战斗后,于1936年的11月14日攻占了古浪。古浪县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九军攻占后古浪后,马步芳采用人海战术,轮番向九军进行冲击,九军连续作战三昼夜,伤亡十分惨重,军长孙玉清身负重伤,军参谋长陈柏稚等两千四百多名指战员在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后,留下了古浪三战,九军折半之说。</h1> <h1>1936年11月18日,红三十军进驻永昌县城,21日,红三十军267团269团及总部骑兵师,进驻山丹县城,最后西路军总部及九军进驻永昌县城,23日红五军接防山丹。此时的河东红军正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领导下,着力组织山城战役,为了粉碎蒋介石新一轮的围剿,配合河东主力红军的行动,十一月二十三日,西路军发布了《告全体指战员书》,号召全体指战员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党中央赋予的战斗任务。就这样,西路军一面抗击敌人一面创建革命根据地,配合河东主力红军的行动。打了不少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胜仗。</h1> <h1>1937年1月1日拂晓,红5军军长董振堂率第13师第39、第45团和总指挥部骑兵师、特务团各一部共3000余人攻占高台,追守军保安队、民团等1400余人投降,其中一部接受改编。随后红5军即位于高台、临泽红,红9、红30军位于沙和堡、倪家营子一带,待机歼敌。此时,青海南部边区警备第2旅旅长、前敌总指挥马元海率5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及炮兵团、民团共2万余人追击西路军。12日,敌以一部牵制沙和堡地区西路军主力,并围攻临泽红5军一部,以4个旅另3个团和民团一部,配以飞机、大炮,向孤立突出的高台红5军主力发起进攻。红5军主力依托城外工事抗击数日后,被迫退入城内坚守。20日,马步芳部全力攻城,红5军主力英勇抗击,后因收编的民团叛变,开城门接应,使其突入城内。红5军主力与敌展开逐街逐屋的争夺,终因力量对比悬殊,又与西路军主力中断联乐,高台失守,3000余人全部损失,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及红13师师长叶崇本、参谋长刘培基牺牲,在此期间,总指挥部曾派出骑兵师赴高台接应,途中因遭马步芳部截击,师长董俊彦、政治委员秦贤道以下大部牺牲。</h1> <h1>在半景画馆里,巨型沙盘和油画的上方设置了多个投影仪,随着讲解员的介绍,投影仪会自动播放出与之相关的影像资料,从而加深参观者对西路军历史的了解。</h1> <h1>纪念馆充分利用了现代化声、光、电等手段,完整、真实、科学地再现了红西路军当时历史。</h1> <h1>  董振堂,男, 生于1895年,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1920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后加入了冯玉祥的国民军,因才能出众,很快从排长升至师长。1931年12月14日,在赵博生、董振堂的指挥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率领所部1.7万官兵全部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加入红军后,毛主席亲自批准董振堂加入共产党,董振堂非常激动,并将自己仅有的两千多块私人积蓄全部交给了党。毛主席说:“不要全交嘛,给家里寄一点自己留一点”。他说:“革命了,我个人一切甚至生命都交给了党,还要钱干什么?”高台血战之时,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毫无畏惧,率领红五军将士一路突战,战斗到最后董振堂和仅有的四名同志突围出去,三名战士壮烈牺牲,董振堂也身负重伤。此时,敌人高喊抓活的!从后面包抄过来,在这生死关头,董振堂命令身边年仅十五岁司号员突围。自己阻挡敌人,司号员眼含热泪依依不舍的离去。董振堂紧握双枪,将最后的子弹射向敌人后,倒在了血泊中。牺牲时年仅42岁。董振堂是中国工农红军卓越的指挥员,是长征出发时三个主力军团的军团长之一,是中革军委二十三名委员之一。董振堂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后,红军为之震动,延安为之震动。党中央在宝塔山下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泽东评价他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我们的革命队伍就是需要这样的同志”。讲解员在半身铜像前详细地给我们讲述着董振堂烈士的生平事迹,大家观仰着铜像,纷纷投以尊敬钦佩的目光。</h1> <h1>杨克明,原名陶树成,因革命需要曾化名树成、陶正,最后化名杨克明。在1932年离开家乡投身革命以后一直没有回过家,也很少给家里写信。因为他多次化名,他的家人一直没有找到他。两上雪山、三过草地、历经过大小战斗无数的他,在高台血战中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二岁。一九八三年原三十三军九师师长王波来纪念战友时才得知,杨克明同志的烈士证书在民政部门保存了近半个世纪,因为没有找到家人,一直没有人领取。当时王波老人十分难过,他发誓一定要为杨克明烈士找到亲人。老人回到四川以后,经过两年的艰苦查询,终于找到了已经去贵阳的杨克明烈士的夫人魏俊淑老人。1985年魏俊淑老人带着家人抬着花圈缓缓地来到杨克明烈士纪念像前,当五十多年的朝思暮想,五十多年的苦苦等待变成眼前高高的丰碑,变成手里薄薄的烈士证书时,老人再也抑制不住悲伤的泪水,扑伏在杨克明烈士纪念铜像前捶胸哭喊:树成啊!树成,我离别五十多年的亲人,你睁开眼看一看,我们看你来了。临走时老人更是一步一回头,一步一趋,一步一行泪。魏俊淑老人已是七十八岁的高龄,回去之后没过多久也是因病开人世。</h1> <h1>15岁的红军小战士因宁死不屈,被钉死在大槐树下;一具具红军的遗体倒立着用麻袋捆着,然后被送到南京向蒋介石邀功请赏;无数红军女战士被凌辱被屠杀被卖掉,一些人即使活下来,在建国后也受到不公正对待;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等3位烈士的头颅,被割下来悬挂在城墙上示众数日,其中两人至今身份不明……</h1><h1><br></h1> <h1>刘瑞龙,江苏南通人,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在南通地区早期的领导人之一,1936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渡河西征,任红西路军政治部宣传部长,1937年3月石窝分兵后,随干部支队在祁连山转战,不幸被捕,后经党中央营救获释。解放后,历任中共华东局委员兼太湖流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农业部顾问等职,1988年5月在广州逝世。系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的父亲。</h1> <h1>前国家主席李先念、开国元帅徐向前和前中宣部副部长李卓然,都是参加西路军的老红军,后来九死一生到达延安。他们去世后,按照遗嘱,骨灰均撒在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与长眠在这里的他们的战友们再不分离。</h1> <h1>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对配合河东红军战略行动、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h1> <h1>“西路军——一个不朽的名字,一段撼人心扉的历史。</h1> <h1>今天我们要真实、公正地评述红西路军那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实,就必须站在历史全局的高度,非常客观地叙述和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以还原历史的真相。</h1> <h1>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对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令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回顾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创造出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要倍加珍惜。</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