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二)甘肃戏沙

木头人

<h3>在朝阳下,我们来到了敦煌的风景区</h3> <h3>  第三站,去到甘肃敦煌,第一次接触滚滚黄沙,来到久负盛名的响沙山月牙泉。心胸廓然开朗!</h3> <h3>  看到高耸金黄的沙丘,看到成群伏在沙地待客的骆驼群,我拖着伤脚,飞奔过去!</h3> <h3>  第一次骑上这沙漠之舟,虽有颠簸,但还算平稳,随着驼队,慢慢走上沙丘高处,真有古人征战的感觉。</h3> <h3>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叮当的驼钤,恍惚穿越了千年,有时似远征的战队,有的似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很爽很爽!</h3> <h3>我们一组骑士</h3> <h3>进发</h3> <h3>驼队在行进</h3> <h3>经过近一小时的上落沙丘,来到了靠近呜沙山和月牙泉,下了骆驼,与它来个亲密照,记录这个难忘的骆驼之旅。</h3> <h3>沙漠中的野花</h3> <h3>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h3><h3> 呜沙山的滑沙勇士,从百多米的沙丘顶一滑而下,可惜脚痛,当不成勇士。</h3> <h3>在野花丛中,露出一阁古香古色的古朴的楼阁,显示着月牙泉已经不远了。</h3> <h3>  倾慕已久月牙泉终于展现在眼前,在古朴的楼台下,一弯清泉如天上的月牙镶嵌在古楼下,不论天时多旱,却永不枯竭。</h3> <h3>月牙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 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月牙泉、莫高窟九层楼和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h3> <h3>  第四站,是离月牙泉不远的莫高窟</h3> <h3>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br></h3> <h3>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br></h3> <h3>  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是东方艺术的明珠,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它的最初开凿的推动、组织、经营者,就是北魏复兴佛教的名僧昙曜。<br></h3> <h3>  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br></h3> <h3>  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br></h3> <h3>  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中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