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梨小百科

保温管科技

<h3>南果梨:</h3><h3>南果梨属辽南特产,主产地为辽宁省鞍山市,是钢都特有的富铁土壤才能孕育出的独特水果品种,该果海城市产量较高,属华夏果中之桂冠。该梨以其色泽鲜艳、果肉细腻、爽口多汁、风味香浓而深受国内外友人赞誉,素有“梨中之王”美誉。是不可多得的能与新疆库尔勒香梨、山西贡梨以及原产于日本的水晶梨等诸多梨中珍品相媲美的稀有梨种。南果梨属秋子梨,故其采摘期在每年的九月初,此时果实一般纵径为4.7~5.2厘米,横径为5.5~5.8厘米。平均单果重50~75克左右,最大单果重可达170克。刚采摘下的果实需经一至两周时间的后贮,方能把果实的色泽、口感、气味充分显露出来。南果梨是世界梨果中的珍稀品种,在《中国果树志第三卷》介绍的梨果中,南果梨名列首位。它以其独特的香气被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对全国517个梨种评定品质极上的四个梨种之一。<br></h3> <h3>形态特征:</h3><h3>南果梨幼树枝干呈暗黄褐色,皮孔较稀疏。成年树树皮呈灰褐色,光亮,皮孔长圆形,中大,灰白色,分布不均。芽早熟,叶芽细长,圆锥形,锐尖,有的芽可萌发2—3片簇状副梢。先端芽多贴附着生,下部芽褥凸起,侧芽为明显离生。叶片呈倒卵形或椭圆形,叶端急尖,中大,叶面平整,叶缘具刺毛状齿,较规则;叶色暗绿,光滑,有光泽;叶柄长5—6厘米,微带紫红色,托叶早落。花芽为混合芽,属伞房花序。顶花芽每朵花序多为8朵,少数为6—7朵;腋花芽每花序多为7朵。花冠较小,为三角形,外翻呈浅绿色。花瓣近椭圆形,边缘比较整齐,蕾期为淡红色,初开为粉红色,盛开时为白色。雄蕊20—25枚,呈两轮着生在粤筒内沿。外轮花丝比内轮花丝略长,花药较小,呈桃红色。花粉稍多。雄蕊柱头3—5枚,一般为4枚,花柱茎部分离,长短不一。果实扁圆形到近球形。一般纵径为4.7—5.2厘米,横径为5.5—5.8厘米。平均单果重50—75克左右,最大单果重可达170克。果皮中厚,较韧,表面不很光亮,底色多为黄绿色,阳面带有红晕,色泽鲜艳美观。果点较大,近圆形,分布不均。梗洼较小,近于平坦,有沟纹;梗洼较深,比较整齐,花萼多数脱落,少数宿存。果梗短粗,果心较小,果肉乳白色。果实采收后,果肉稍硬,甜脆可食,经10—15天后熟,果肉变黄白色,肉质细,柔软多汁,石细胞少;果皮薄,甜酸适度,芳香浓厚,易溶于口,品质极上。果实耐运输贮藏,在气调冷藏条件下,可贮藏5—7个月。<br></h3> <h3>物候期:</h3><h3>南果梨在海城地区的物候期为:花芽萌动期4月上旬,初花期4月下旬,盛花期4月末至5月初。落花期5月上旬。落果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叶芽萌动期待月上、中旬,展叶期为5月上旬。新消生长始期为4月下旬,新消旺盛生长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新梢停止生长期为6月上旬。6月中旬开始花芽分化。果实采收期为9月上、中旬。落叶期为10月中旬。<br></h3> <h3>生长环境:</h3><h3>南果梨对气候、土壤、光照、纬度等诸多生长条件要求苛刻。</h3><h3>果树长势中庸,萌芽率高,成枝力强;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腋花芽结果能力强。鞍山、辽阳地区9月上中旬成熟。可选用秋白梨、花盖梨、洋红梨、慈梨、巴梨、苹果梨、锦丰等品种作授粉树。适应性广,抗寒性强,抗黑星病。在南果梨中选出了大南果梨和红南果梨。大南果梨是在鞍山七岭子牧场22年生南果梨树上发现的大果芽变,1990年8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正式命名。大南果梨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125克。果面常有纵棱沟,抗寒性、品质较南果梨稍差,其他性状类似. 南果梨树的树体健壮,具有较强的抗风、抗旱、抗病、抗虫、特别是抗寒能力.在一35℃ 的寒冷情况下不受冻害。不仅抗逆性较强,而且适应性较广,适于冷凉地区栽植,在我国“三北”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栽植面积呈现日趋扩大之势。</h3><h3>生长结果习性!树势较强壮、幼树树姿直立,枝条分布较密。成年树树体高大,生长健壮,树冠开张,枝条稀疏,披散下垂。定植后一般2年左右开花。3—4年开始结果,10年以后进入大量结果期。寿命长,易丰产。一般寿命在80—120年左右。</h3><h3>结果树的树冠呈自然开心形,在管理较好的条件下,新梢年生长量可达3厘米左右。在自然生长条件一下,20年生树高达5米,树冠枝展达6—7米;60年生以上的大树最高可达8米,树冠枝展在10米以上。芽萌发力强,发枝力与树龄、树势及修剪因素有关。幼龄树发枝力很强,每枝可萌发新梢4一7个;初结果树每枝可萌发新梢3一4个;大量结果后,每枝可萌发新梢2—5个。以短果枝和短果枝群结果为主,中长果枝结果为附,多在3—5年生枝上结果。腋花芽结果能力强,一般生长健壮的植株,腋花芽结实力高达30—40%。短果枝寿命较长,一般达10年以上。坐果能力较高。大部分花序均能坐果,一般每个花序平均可坐2—4个果。南果梨自花结实率低,建园时要选择亲和力较高的品种(如花盖梨、白小梨、尖把梨等)做为授粉树。当今都采用人工授粉了。<br></h3> <h3>分布范围:</h3><h3>南果梨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海城、辽阳及岫岩满族自治县等地区。<br></h3> <h3>主要价值:</h3><h3>树势较强壮,幼树树姿直立,枝条分布较密。成年树树体高大,成长健壮,定植后一般2年开花,3——4年开始结果,10年后进入大量结果期。寿命长,易丰产。一般寿命在80——120年左右,喜阳,一般适合在山上生长,除海城地区适合生长其他地区如宁城、河北的秦皇岛地区也有种植,但口感就不如辽宁海城地区的好了。<br></h3> <h3>栽培技术</h3> <h3>光照:</h3><h3>梨是喜光树种,年日照时树需要1600-1700小时。在一定范围内,随日照时数和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所以,栽培梨树时确定栽植密度,选用良好树形,控制树体高度和冠幅,维持单位面积上的一定枝叶密度,都是保持梨树有良好通风透光条件的要求。</h3><h3>1.光照充足:树冠外围和上部叶片光亮,色深而厚,枝条充实,粗壮,果实发育充分,含糖量高,品质优。</h3><h3>2.光照不充足: 叶片色淡、变薄、芽小、坐果率低,生长衰弱,甚至不能形成花芽。</h3> <h3>水分:</h3><h3>梨树各个器官的平均含水量在60%以上,果实则90%都是水,所以水是正常生长和果实发育不可少的。不同种类的梨需水量不同:</h3><h3>沙梨需水量最多,栽培地一般年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h3><h3>白梨和洋梨比沙梨需水量少,主产区降雨量在500-900毫米;</h3><h3>秋子梨需水量最少,栽培区年雨量为500-750毫米。</h3> <h3>土壤:</h3><h3>1.梨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沙土、壤土、粘土都能生长。沙质壤土上结的梨肉细、味甜、外观美,而粘土地上结的梨则肉粗、味酸、皮较粗。在粗沙或盐碱地上还会发生缺硼、缺锌和缺铁等病害。梨最适宜中性土壤(PH5.6-7.2),5.5&gt;8.5时,都能生长结果。</h3><h3>2.土层厚度对梨树的长势和产量有重要影响:</h3><h3>土层&lt;1米的梨园,一般都可丰产,而且树的寿命长;</h3><h3>20厘米&gt;土层&gt;30厘米 的梨园,不仅产量低,而且影响树的正常生长发育。</h3><h3>3.土壤肥力也是直接影响长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h3><h3>土壤肥力高,特别是突然有机质高,梨树才能长势健壮,稳产、优质及持续增产;</h3><h3>土壤肥力低,则生长衰弱,产量低而不稳。</h3> <h3>温度:</h3><h3>1.不同种类的梨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及适应性不同:</h3><h3>一般说来白梨系品质适应范围较广,在年平均气温8.5-14℃地区都可栽培;</h3><h3>沙梨喜高温,要求5-23℃;</h3><h3>秋子梨要求8.6-13℃;</h3><h3>西洋梨要求0-13℃。</h3><h3>2.耐寒能力:</h3><h3>秋子梨最强,可耐-35--30℃的低温;</h3><h3>白梨较耐寒,一般为5--23℃;</h3><h3>沙梨和洋梨耐寒力较低,在低于-20℃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冻害。</h3><h3>3.在年生长周期中,当日平均气温=7℃时,梨树发芽;</h3><h3>当日平均气温&lt;10℃时,梨树开花;</h3><h3>当日平均气温=24℃时,花粉管生长较快。</h3> <h3>施肥方法</h3> <h3>基肥秋施:</h3><h3>基肥是梨树常年最枯基本的肥料源朱。基肥秋施,正好与秋根生长高峰的需肥规律用一致。并且肥交跨两年(秋和春),其肥效能在来春养分最紧张的4~5月份营养临界期得到最好的发挥。如果春施基肥,则需要经过2~3个月后才能见效,春季有劲使不上,其结果往往造成秋梢徒长,成花少而且不充实,并容易受冻害。</h3><h3>1、施入时间:应选择在果实采收前后(9~10月)施入为好。</h3><h3>2、施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全年有机肥和磷肥用量一次施入。对于大年树可适量加些氮肥,以助采收后的树力恢复。一般此期用氮量占全部用氮量的50% (含有机肥和速效氮)。</h3><h3>3、施肥方法:施肥最好与深翻改土相结合,也就是有机肥以深施为好,深度为50厘米左右;施肥的位置要经常变换,如:环状、全行长沟状、树盘内点穴状以及树下撒施后刨盘翻入等交替使用。</h3><h3>4、灌水:基肥施入后应结合灌水,否则肥效不能正常发挥。</h3><h3>对于夏季因病虫害、旱害早期落叶严重的树,则不能采用上述基肥施用方法。必须要少施肥,或者采取少量多次。注意不能以为树越弱越多施,以防充破秋芽再次生长,不但不能补充养料,反倒消耗树的营养。对于这种情况其施肥方法应叶以叶面喷施见效最快,可用0.5%~1%的尿素、磷酸二氢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喷施。</h3><h3>根标追肥</h3><h3>萌芽前(3月)第1次追肥,以氮肥为主,主要是促进根、芽、叶、花展开,提高座果率。此期氮占全部用量的20%,追肥的同时应配合灌水。花芽分化前(5月下旬)第2次追肥,以三要素或多元素复合肥为好(幼树这两次追肥即可)。此期氮占总用量的20%,钾占总用量的60%。在果实膨大期7~8月追3次肥,以三要素或多元素复合肥为好。主要以钾肥为主,配以磷、氮、促进果实增大和提高品质。此期氮占总用量的10%,钾占总用量的40%。</h3><h3>1、追肥部位:要按树冠覆盖面大小来确定,不要过于集中施用,以免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造成肥害烧根。此外,要尽量多开沟,沟深15厘米即可,并且施均拌匀,使肥料与更多的根群接触便于吸收。有条件的地方随水灌施最好。</h3><h3>2、追肥方法:保肥水低的梨园,追肥必须少量多次,做到勤施少施,切忌一次多量,造成肥料浪费。对手密植园,追施肥料要增加亩施用量,减少单株用量,但也必须少量多次,最好的办法是行内撒施,然后翻埋。对于间作绿肥和秸杆覆盖的梨园,要适当增加氮素用量,以克服草与树争肥的矛看和覆盖物碳氮比值问题。</h3><h3>根外追肥</h3><h3>根外追肥又叫叶面喷肥。在落花后5月喷“亮叶肥”效果极佳。9~10月份叶喷较高浓度的氮肥,能增进秋叶的光合作用,增加贮藏养分积累;喷磷、钾肥对提高浓度的氮肥,能增进秋叶的光合作用,增加贮藏养分积累;喷磷、钾肥对提高品质效果良好。对于缺素症的梨园,进行针对性的喷肥,尤其是缺少微量元素,采用叶面喷肥速效、节省、实用。</h3><h3>1、喷肥浓度:尿素0.3%~0.5%,从春到秋都可喷用。春天喷浓度低些,晚秋喷浓度高些,结合每次喷0.3%~0.5%,生理落果后至采收都可喷,1年2~3次,与喷药结合;硼酸0.3%~0.4%,对于缺硼梨园,萌芽前喷1%,盛花期喷0.1%~0.3%,提高座果率,或喷硼砂 0.25%~0.5%加同浓度的石灰,盛花期和落花后20天同喷1次,可以防止因缺硼引起的果实凹凸不平,果肉变褐,木栓化黑陷病等;硫酸锌0.5%,加同浓度5~6月间喷防止缺锌引起的小叶病;硫酸亚铁0.3%~0.5%,在初发现黄叶时喷防止缺铁症。</h3><h3>2、喷肥时间及部位:天晴无风时早、晚喷,以防止中午高温引起药害。为延长肥效,喷肥时可加入6501展着剂2000倍液;喷肥部位以叶背面为好,因此处气孔多、吸收好。</h3><h3>除上述3点外,在施肥时还必须做到“三看”。即看天、看地、看树相。地力好,有机肥充足,雨水适中,追肥量多点、少点、早点、晚点都不至于出问题。施入多土壤能吸附贮存起来,相反土壤可释放提供。而地力有机肥少、或砂性土、树势弱的梨园,追肥要少量多次。同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都必须严格。对于营养生长过旺但结果少或小年树,施肥量必须考虑要减少氮肥用量,而弱树、大年树则相反。另外,如果按产量增加施肥量,必须根据树力、地力来确定,对于树力、地力好的梨园可以适用,而对于基肥少、地力差、树势弱的梨园,则不能产量增加几成,肥料也增加几成。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合理地施肥料。</h3> <h3>套袋作用:</h3><h3>1、提高果实品质,使果面颜色美观。南果梨套袋后,果面呈鲜红色。</h3><h3>2、保护了果面的光滑洁净,避免了风雨、强光、农药、灰尘等对果面的刺激,减少了果面枝叶磨斑、煤污斑、药斑。因此套果果面光滑洁净,套袋后延缓和抑制了果点锈斑的形成。果点小、少、浅,基本无锈斑生成。同时蜡质层颁布均匀,果皮细腻有光泽。</h3><h3>3、套袋果实细胞减少,果肉更加细腻。</h3><h3>4、套袋后可防轻微雹伤,有利于分期分批采收。在延迟采收的情况下,还可防止鸟类、大金龟子、大蜂等危害果实。</h3><h3>5、有效防治病虫害。</h3><h3>套袋后可有效避免梨黑斑病、黑星病、轮纹病、炭疽病等果实病害,以及梨食心虫类、梨虎、椿象等果实虫害。</h3><h3>6、降低农药残留量。</h3><h3>套在纸袋内的果实,由于不直接接触农药,完全能达到生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要求。据测定,不套袋果农药残留量可达0.23毫克/千克,而套袋果仅为 0.045毫克/千克。</h3><h3>7、提高等级果率。</h3><h3>梨果套袋栽培时一项高度集约化、规范化的生产技术,套袋前必须保证幼果授粉受精良好,严格疏花疏果,合理负载,疏掉梢头果,残 果以及多余幼果,按负载量只留最好的果实套袋。因此,管理水平高的梨园,套袋果基本都能长成完美无缺的商品果,下脚果极少。</h3><h3>8、增加果实耐贮性。</h3><h3>果实套袋后避免了病虫侵入果实和果实表面的病菌、虫卵。大大减轻了轮纹病、黑星病、黑班病等贮藏期病害的发生。套袋果失水少,不皱皮,淀粉比率高,呼吸后熟缓慢,延长了销售时间,因此成为气调冷藏的首选果实。</h3> <h3>特点</h3> <h3>该梨以其色泽鲜艳、果肉非常细腻、爽口多汁、南国梨熟透的时候,吃起来果肉稍有一点弹性,味道里带着淡淡白酒的香气,(现也在生产南国梨酒)。风味香浓而深受国内外友人赞誉,素有“梨中皇后”美称,是不可多得的能与新疆库尔勒香梨、山西以及原产于日本的水晶梨等诸多梨中珍品相媲美的稀有梨种。南果梨果实呈圆形或扁圆形,外形美观,平均单果重58克。果皮绿黄色,成熟后底色变黄色,阳面有鲜红色晕。果梗粗短。萼片残存或脱落。刚采收的果实脆而硬;经l0~15天后,果肉变黄白色,肉质绵软,易溶于口,十分甜滑,香溢满口,回昧久久。属于北方水果。<h3>南果梨最大的特点是,不管闻着还是吃着,都能感受到浓浓的酒香,这是因为南果梨成熟时,果肉会自然发酵,也只有发酵后的南果梨才最好吃。待到可以在果实表面按出一点浅浅的指印时,便到了南果梨最好吃的时候。这时不仅能感受到这南果梨的美味甘甜,更有如饮了醉人的美酒。而这一特点在其它的水果中还没有发现。梨子亮黄色的外及形上面的红晕,恰似一位美丽的妙龄少女偷偷的喝了酒而在脸上起了绯红。</h3></h3> <h3>营养成分</h3> <h3>果中含可溶性固形物14.4%~15.5%,含酸量0.41%。品质极上,可称之为 梨中之绝。经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定,南果梨含有的各种微量元素达到37种之多。其中锌、铁、钾、钙、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其它水果,并且有延年益寿、美容之功效,无怪乎人们把它称为梨中皇后、果中佳果。花色素苷是南果梨果实色素的主要成分,其成分与含量不仅决定南果梨是否有红色和商品价值,同时也影响南果梨的营养价值和风味。花色素苷不仅使果实色彩鲜艳,而且具有抗氧化、防治心血管疾病等重要功能。果实在室温下能存放近1个月。在现代保鲜气调库存储条件下,可存放到翌年春季。</h3> <h3>相关物种</h3> <h3>同属梨属其他物种:</h3><h3>杏叶梨 P. armeniacaefolia</h3><h3>杜梨 P. betulifolia</h3><h3>白梨 P. bretschneideri</h3><h3>豆梨 P. calleryana</h3><h3>西洋梨 P. communis</h3><h3>河北梨 P. hopeiensis</h3><h3>岭南梨 P. lindleyi</h3><h3>川梨 P. pashia</h3><h3>褐梨 P. phaeocarpa</h3><h3>滇梨 P. pseudopashia</h3><h3>沙梨 P. pyrifolia</h3><h3>麻梨 P. serrulata</h3><h3>新疆梨 P. sinkiangensis</h3><h3>秋子梨 P. ussuriensis</h3><h3>木梨 P. xerophila</h3> <h3>品种起源</h3> <h3>有关南果梨起源的问题,至今仍存在很多种传说。</h3><h3>但是不论从卫星监控图上还是从南果梨种植区域、种植规模上来讲,海城地区是南果梨公认的发源地。《中国果树志》明确记载,迄今为止可考证的最早一株南果梨树,就生长在大孤山镇对桩石村。</h3><h3>1987年,大孤山镇政府给“南果梨祖树”树碑立传,这棵“祖宗”级的南果梨树被圈在碧瓦青砖的院落里保护起来,树皮呈深红色,树上仍有野生针刺。这株梨树的主干是从原先坏死的老树树根上后发出来的。至于死去老树的年岁,现已无从考证了。</h3><h3>据碑文记载,清光绪二十年仲秋某日,村里老人高永庆行至北坡,突感奇香扑鼻,老人寻觅至一棵碗口粗的梨树下,只见黄里透红的落果满地。老人捡起地上的一枚果实一尝,顿感清香沁入心肺,回味无穷。为弄清该梨由来,高永庆托女婿把梨带到辽阳,让那里南来北往的梨客们辨认,梨客们对该梨味道赞不绝口,赞誉此果味具南方诸果之长,遂给此果定名为南果,因为它产于鞍山、海城,所以南果梨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鞍果、海果。自发现祖树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近百年人工嫁接和繁衍,南果梨已经成为海城地区特有产品。</h3> <h3>加工工艺</h3> <h3>梨膏是主治阴虚、咳嗽、咽干、口渴、自汗、盗汗等症的疗效食品。一般是将梨汁通过熬制,使水分蒸发,在浓缩接近终点时加入麦冬、贝母等中药材的浸出液制成。</h3><h3>一、工艺流程</h3><h3>原料→洗涤→切块→软化→榨汁→过滤→浓缩→加糖→加中药汁→杀菌密封→冷却。</h3><h3>工艺要点</h3><h3>(1)原料处理:将梨洗净,剔去病、虫、伤、烂等不可食部分,切成0.3~0.4厘米的梨片后再切成细条。</h3><h3>(2)榨汁:将切碎的梨条放在不锈钢或铝锅中,加水煮沸20分钟使之软化,用压榨机榨汁,用纱布过滤,滤渣用热水浸提1~2次,再榨汁过滤,合并浓缩。</h3><h3>(3)浓缩:浓缩在不锈钢夹层锅中进行。如直接用火加热要严格控制火候和终点温度,经常搅拌,促使水分蒸发,防止糖分焦化。当浓缩接近终点时,加入配方中的中药材浸出液,搅拌均匀,微火继续浓缩到终点,趁热装罐密封。</h3><h3>(4)配方:中药材的配方为:香梨160公斤,麦冬1.6公斤,款冬花1.2公斤,百合1.6公斤,贝母1.6公斤,砂糖32公斤。</h3><h3>质量指标</h3><h3>呈酱红色、膏状;具有中药材的芳香;可溶性固形物68~79%。</h3> <h3>祖树传说</h3> <h3>普通版:</h3><h3>相传,千山在一、二百年以前,常有从南方飞来的大雁落在千山一带歇息。有一年春天,有一只象天鹅似的紫褐色的大雁从南面飞来,在千山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中间飞来飞去,一个劲儿地打旋儿,它把南方叼回来的一颗梨籽吐出来,梨籽落在对桩石村石门沟的向阳坡上了。这梨籽一落到地上就入了土,立刻发了芽,抽了枝,眼瞅着长成了一棵带有榛刺的野梨树。正好,这一切叫一个采野果的高姓老汉看见了。他觉得很新奇,就常常来到这里看望这棵梨树。不久这棵树开了花,结了果。这果,开始是青色的,个头不大,有点发涩,不好吃。后来,梨色由青色变成金黄,还有点桔红,咬一口,哈,好吃极了!因为人们从高姓老汉那里知道,这是那只大雁从南方叼来的种子,种下的梨树,于是就把这种梨起名为南国梨了。古时候称南方也叫南国。后来这南国梨叫白了,人们就叫成为南果梨。因为它产于鞍山、海城,所以南果梨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鞍果”或“海果”。</h3><h3>南果梨祖树在鞍山市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的石门沟山坡上,原始母树有100多年的历史,其老主干已腐朽,现存植株是自然更新的分蘖。1958年,鞍山南果梨被载入《中国果树志》秋子梨系第一篇。千山区政府为促进南果梨的发展还特拨专款,为南果梨祖树树碑铭志。已有一百余年树龄的南果梨祖树在村民们的精心照顾下,生长得枝繁叶茂,而今这里将开发千山南麓对桩石景区,参观100多年历史的南果梨祖树将成为景区的招牌景点和主打旅游项目,为鞍山农事旅游增加新的亮点。</h3> <h3>方言版:</h3><h3>传说,在一千多年前的千山,常有从南方飞来的大雁落在老龙潭一带歇着。有一年春天,有一只象天鹅似的紫褐色大雁从南方飞来,在千山的九百九十九座山峰中间飞来飞去,一个劲儿地打旋儿。它把在南方叼回来的一颗梨籽吐出来,梨籽正好落在了西南沟的向阳坡上。这梨籽一落到地上就入了土,并且立刻发了芽,抽了枝,眼瞅着就长成了一棵带刺儿的野梨树。这一切正好被一个采野果的老道给看见了,他感到很新奇,便常常到这里看望这棵野梨树。不久,这棵树开了花,结了果。果实开始是青色的,个头不大还有点发涩,不好吃。后来,这老道用山丁子树与它嫁接。再结果时,梨的个头比原来大了,梨色也由青色变成金黄,还有点桔红,咬一口,好吃极了!人们从老道那里得知,这梨树是那只大雁从南方叼来的种子下的,古时候也称南方叫南国,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起名为南国梨了。后来这南国梨叫白了,就成了南果梨。这以后,移植这种梨树的人就越来越多。现如今南果梨树已遍及鞍山地区的所有山区和半山区。 每年到了梨花盛开的时候,南来的紫褐色的大雁就在南果梨树的上空飞来飞去,一个劲儿地打旋儿,好像在向人们夸耀自己,多亏它才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南果梨树呢!</h3> <h3>详细版:</h3><h3>从前,在美丽的石门沟里,住着夫妻俩,丈夫叫高勇,妻子叫赵勤。两口子勤劳扑实,心地善良,以种梨为生,是远近有名的植果能手。</h3><h3>人都说:“桃三、杏四、梨五年,山楂两年能卖钱。”可他们种的果是:“桃儿两年笑红脸;杏儿结果仅三年;山楂当年红满树;四年梨儿枝儿压弯。“人们称他们是梨把式,都前来跟他们学习种梨的本事。不到几年,远近十里八村都栽起了果树。水果成了这一带农家的主要生活来源。两口子看到满山遍野的果树,看到人们乐呵呵地过日子,心里甜滋滋的。就有一样,夫妻俩都不满意,就是种出的梨,总是酸的酸,涩的涩,没有一棵又香又甜,质细肉软的可心梨。</h3><h3>这一年,惊蛰刚过,铺天盖地的下了一场雪。一宿的功夫,山白了,沟满了,树枝被雪压得”嘎嘎“直响。不把雪赶早摇下来,非把树枝压折不可。天刚蒙蒙亮,高勇和赵勤就上山了,踏着插裆深的雪,挨个树地摇着树枝,雪从树上摇下来了,夫妻俩也累得通身是汗,当摇完最后一棵树的时候,赵勤就听果园边的深沟里有”扑啦“”扑啦“的声音,往沟里一看,是一支孤雁,正在深雪里挣扎,再不救,非冻死不可。</h3><h3>赵勤急忙招呼高勇,"快来呀,这沟里有一只大雁,想是昨晚上被雪埋住了,赶快把它救上来吧"。高勇滑到沟里,把雁抱上来,他俩一看,这只雁满身是冰雹,冻得像冰溜溜,只剩一口气了。高勇说,”这雁准是冻的。“赵勤说,”快把它暖和暖和就能活。“说完,赵勤就揭开衣服,把雁揣在怀里,用自己的身子暖着孤雁,暖着,暖着,孤雁的气一口比一口大了。高勇说,”雁能活了,咱们赶紧把它抱家去。“到家后,赵勤把雁放在炕头上,高勇拢起一盆火,暖起了屋子。雁渐渐地苏醒了,毛干了,眼睛能睁开了。两口子心里可高兴了。雁趔趔巴巴地站起来,可刚走两步又倒下了。高勇说,”这雁准是饿的。“赵勤去取吃食,雁吃饱了,有精神了,走到夫妻面前点了三下头,落了几滴泪。高勇说:“孤雁难飞,就剩你一个,你也飞不了啦。”赵勤说:“就住在这吧,跟我们也是个伴,等秋天到了,雁群过来的时候,你在跟雁群往南飞吧。”</h3><h3>秋天到了,大雁一队一队地向南方飞去。孤雁整天在院中向天上望着,叫着,赵勤看到这种情景,就告诉孤雁:“天要冷了,有伴你就到南方去,没伴就在我家过冬,保你吃饱不受冻。”高勇说:“雁哪,雁哪,我种了半辈子的梨,也没有一棵可心的。听人说南方的梨又香又甜,你到南方去,千万给我带回一棵又香又甜的梨籽来。“孤雁听了,点点头。有一天,一群雁在天空中盘旋、鸣叫着,孤雁向高勇夫妻长鸣一声,飞入了雁群,飞向了南方。一直飞到南海落伽山,落到紫竹林中,就在那里过冬了。</h3><h3>一天早上,百果仙子到落伽山拜会观音菩萨。菩萨就命群雁和仙鹤为百果仙子起舞。舞完,百果仙子向观音菩萨奉献一个金光闪闪的梨子,并说:“这个梨是我取蓬莱之土,用天河之水,经三千三百年的栽植而成,今年是第一次结果,只熟三个梨,一个送给佛祖,一个送给王母,这个特意送给菩萨品尝。“菩萨接过梨儿一尝,顿觉香甜可口,品味极佳,果不寻常。香气飘满落伽山,使罗汉金身,飞禽走兽,望而垂涎。菩萨满心欢喜,高兴地说:“亏你下三千三百年的苦功,培育出这样好的梨子,此果可说是梨中之首,真是天上无双,地下无对,堪称独一无二的上乘佳品。我能尝到此果真是幸运。”菩萨吃完梨,就把梨核扔到地上,领着百果仙子游落伽山去了。孤雁听到菩萨对梨这样赞赏,就想起高勇的话了:“到南方,千万给我带回一棵又香又甜的梨籽来。”孤雁心想,连菩萨都称赞的梨,一定是又香又甜的梨,它趁人没注意,就把梨核啄到嘴里。</h3><h3>春天到了,雁往北飞,当群雁飞到石门沟上空,孤雁落到了高勇院内,向高勇和赵勤点了三下头,吐出一个梨核,就展翅飞向天空。高勇掰开梨核,见里面有十粒种籽。赵勤说:”那咱们赶紧种上吧。”夫妻俩就找一块北坡向阳,土质肥沃的地方把梨籽种上了。十粒种子出了十棵苗。他俩精心在意地莳弄这十棵梨苗,有九棵长的又冲有壮,又高又大,有一棵长的又廋又小,满身刺。头一个冬天过去了,第二个春天又来了。满山的梨树都发芽、长叶了。可高勇他们种的十棵小树,有九棵不发芽,不长叶,细一看都死了,只有那棵又小又廋,满身刺的小树,发芽了,长叶了。他俩就把功夫都下在这棵小树上,刨树盘,抓虫子,施肥料……小树一点一点的往上长,经过十年的风风雨雨,这年春天,小树开花结果了,夫妻俩乐坏了。秋天到了,小树挂满了又红又黄的梨子,看着真俊人,闻着扑鼻香。</h3><h3>中秋节,高勇把全村的人都请到家里,让大伙尝尝这种新梨。你一个我一个地吃起来,这梨一入口。是那么细软多汁说不上有多香,有多甜,使没吃的人直流口水,有的人连核也舍不得扔,把梨子也吞进了肚子。大伙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而称奇,就问高勇:“这梨叫什么名?你是怎么种出来的?”高勇就把大雁从南方带来梨籽,种梨的事告诉大伙。最后说:“这梨叫什么,我也不知道。正好今儿大家都在,就给他起个名字吧。”接着众人就你一言,我一语的起起名来。这个说叫这个名好,那个说,叫那个名好,起了老半天,没起出一个合适的名字来。</h3><h3>最后,一个老人站起来说:“这梨是大雁从南方带来的种籽,种出来的,它比香蕉要香,比桔子要甜,具有南方诸果之长,咱们就管它叫南果梨吧。”大伙异口同音的说:“好!就叫南果梨吧!”南果梨就着样问世了。</h3> <h3>海城版:</h3><h3>古时候,在海城东部的一个山村里,住着父女俩。父亲南老汉放羊采药,女儿南果姑娘养蚕织绸,生活虽然清苦倒也其乐融融。</h3><h3>一天清晨,南果姑娘走出家门,一路歌声来到蚕场,看到柞树叶上蚕宝宝个个吃得圆圆胖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突然一声刺耳的鸟鸣声从不远处传来,南果姑娘寻声找去,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雄鹰正在和一条大毒蛇博斗,眼看小雄鹰体力不支,大毒蛇占了上风。南果姑娘顺手折下一根树枝,奋不顾身扑向毒蛇,毒蛇被打死了,小雄鹰得救了,但南果姑娘却因在博斗中被毒蛇咬伤,慢慢闭上了美丽的眼睛。</h3><h3>晚上,南老汉放羊回来不见女儿,心急如焚,找到蚕场,抱起死去的女儿,痛不欲生。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南老汉安葬了女儿,将小雄鹰抱回家中,精心给它治伤,不久就把伤治好了。这一天南老汉捧起小雄鹰对它说:“你的伤好了,以后不管什么样的毒蛇都不是你的对手。”小雄鹰似乎听懂了南老汉的话,向南老汉点了点头,一声长鸣展翅腾空飞向远方。</h3><h3>第二年春天,人们看到了一只雄鹰在南果姑娘坟地上空盘旋了九天九夜。待第十天飞走后,坟旁长出了一颗梨树。南老汉把这棵梨树当成自己的女儿,精心照料。小梨树一天天长大了,枝繁叶茂,到了秋天,果实累累。南老汉将采摘下的梨分送给乡亲们,有的把梨装在蓝子里,挂在房梁上;有的把梨放在掏空的干葫芦头里。没过几天全村家家户户飘出了浓烈的清香。大家寻来找去,发现是蓝子里和葫芦头里的梨发出来的香味。大家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看、这么好吃、香味这么浓的水果,而且吃在口中神清气爽,有的病人吃梨后身体很快恢复了健康。乡亲们为了纪念南果姑娘,便把梨称做“南果梨”,这个小山村从此叫做“鹰不落”村。南果梨好吃,能健身去病的消息,很快传到知府的耳朵里,他派人把南果梨树抢了回来,栽到自家的花园里,还把南老汉抓来侍弄南果梨树。到了秋天,知府看到满树的果实,心想要是把南果梨进贡给皇上,皇上一高兴自己准会飞黄腾达。他命令南老汉把梨采摘下来,装到筐里准备进京献给皇上。几天过去了,梨一点香气也没有,知府拿起一个梨咬一口又酸又硬,一气之下派人砍倒了梨树,将南老汉痛打一顿放走了。南老汉揣着藏在怀里的几枚南果梨回到家中,将梨籽种在南果姑娘坟地周围的山坡上,很快梨籽发了芽,长成一株株小梨树。到了第三年秋天,树上又挂满了梨,而且梨还是原来那样好看、好吃,香气浓郁,“南果梨”就这样成了海城特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