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金秋九月,伴着涩涩秋风,我有幸与平罗县的54名教育同仁前往华夏始祖炎帝的故里,一个历经岁月沧桑、弥漫着青铜器气息的城市――宝鸡,在宝鸡教育学院参加国培计划(2018)―平罗县乡村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班(第一阶段)培训学习。<br></h3><h3> </h3><h3> </h3> <h3> 开班仪式上,国家教育学院、宝鸡教育学院、平罗县教育体育局相关领导们的动员讲话和殷切希望正式开启了我们为期13天的学习之旅。</h3><h3><b> </b></h3><h3></h3> <h3><b> 一、学习回顾</b></h3><h3> 1.专家引领启迪教育智慧</h3><h3> 此次培训的主要形式是专题讲座、分组研讨和实地观摩。期间,共聆听专家学者讲座十五场,内容涉及教育政策解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变革、教师礼仪与修养、教学体系探索、校本教研能力提升等方面。</h3> <h3> </h3> <h3> 专家们用渊博的学识、缜密的思维、独到的视角、生动的事例、犀利尖锐的观点、幽默通俗的语言唤醒、点燃着我们在座的每位教师。</h3> <h3> “生命自觉”、“教育突围”、“知其心、悟其道”等,专家将这些新颖的词汇,不断带入老师们的视线,对老师们原有的教育观念进行了一次次洗礼,更觉作为种子团队成员所承载的厚重使命。</h3> <h3> 专家们教学风格各异,各有特色,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来,或幽默风趣,或严谨传统。精彩的授课引发会场笑声频频,掌声阵阵。</h3> <h3> 场场讲座,犹如同一顿顿丰盛的营养大餐,让我们满满的汲取着营养。<br></h3> <h3> 互动让课堂栩栩如生,灵动有效!</h3> <h3> 2.同伴互助,碰撞思维火花</h3><h3> 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的思想。”这句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交流对于学习有多重要。 本次培训中,各小组精诚团结,合作互助, 在研讨活动中,组内学员们认真讨论,积极分享了各自的研修体会和学习感悟,进行了思维碰撞,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在交流中思考,在研讨中提高。</h3> <h3> 交流互动,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不忘初心,坚守本色。<br></h3> <h3> 讨论交流,积极发言</h3> <h3> 小学1组学员风采</h3> <h3> 教育故事分享</h3> <h3> 思维在碰撞中才能产生火花!</h3> <h3> 学员主持,即是任务,也是展示!</h3> <h3> 认真听讲的我们</h3> <h3> 3.现场观摩,学习先进经验</h3><h3> 在学院的安排下,在培训期间,我们有幸走近了宝鸡市高新一小,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办学特色及取得的教育成就进行了参观和了解。</h3> <h3> 双语解说员</h3> <h3> 学校独具匠心的弧形连廊设计及一楼一主题,一楼一特色的文化氛围,为师生营造了别具特色的精神家园!</h3> <h3> 爱心角</h3> <h3> 国学堂</h3> <h3> 科技窗</h3> <h3> 智慧门</h3> <h3> 国学堂、爱心角、智慧门、科技窗、生日墙等板块设计无不闪现着教育智慧的光芒。走在校园里,每一个空间、每一个角落、每一棵树木、每一株花草都充溢着浓浓的育人氛围,给孩子们传递着一种生命的价值和取向,让参观的老师们折服赞叹。高新一小的孩子是善良友爱的,积极阳光的,快乐幸福的,只因他们成长在这样一个有大爱教育的学校。<br></h3> <h3>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宝鸡市高新一小“大爱永恒”的办学理念,丰富雅致的校园文化,励精图治的办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br></h3> <h3> <font color="#010101"><b> 二、收获与感悟</b></font>
本次培训,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不同类型的讲座,让我既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自身人文素养,即更新了学校战略管理思维,又转变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但最大的收获是每一场讲座都是一次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天的感觉都是幸福而又充实的。
1.自身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本次培训,各位专家教授结合中国教育的现状解读了教育本质,从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要求,从教育变革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实践,所引发的对基础教育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各位专家教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和精辟独到的见解,以及恰到好处的案例分析和充满智慧的语言,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教育家的风采,每一场报告都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都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的关键,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核心素养就很难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教师的创新人格,就很难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面对现代社会,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热爱家长,立足岗位,回归教育初心,务教育之本。
我们的教育本质是立德树人,立德修身。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培育有良善的人。我们只有回归教学之本――知其心,才能真正让学生回归学习之本――悟其道。在教学中,老师与孩子要有心与心的交流,老师必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必须懂得孩子的心理特征,只有做到到心中有学生,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合理的掌控学生,掌控学情,从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效益。而学生只有悟到学习的道理,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老师关注学生如何学比怎么教更重要,老师在帮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帮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也就是“悟道”,只要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心中时时“有道”,我们终会把学生引到“道上”,当学生在“道上”行走的时候,终有一天,他们会“得道”,那一刻就是教育成功之时。教师只有自己心有“道”,方可处处扬“道”,才能帮助学生“悟其道”!
2.教师适应教育变革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
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坚定教育理想,不忘初心,坚守本色,还要通过四个改变来适应教育变革的新时代:一是思想的改变。我们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要站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类进步的高度去审视我们的教育。不能做为了分数而教书的教书匠,要做教育实践的思考者,启迪学生智慧的引领者,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开拓者。二是角色的改变。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指挥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服务者。积极创设共创共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环境,让课堂呈现出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息。三是能力的改变。身处教育变革的新时代,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们唯有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才能用独到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机智,化解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才能焕发出新的得生机,体现出教师价值。 四是教学方式的改变。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由过去的一言堂或你问我答改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训练,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师专业化发展理念得到强化。
教育新时代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研讨、不断实践,不断改进,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因此,我们要坚持教研引领,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以校本教研带动课程资源的全面开发,通过扎实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次培训中,西北大学附中周宏校长通过《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向我们详细地诠释了校本教研的内涵、基本理念、特点、操作过程等,为我们今后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科任教师与学生沖突、班主任教师与学生冲突,抛开学生的因素,透过这个现象进行思考,是不是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有问题,他们是否真正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从孩子的视角,去审视他们的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后果。高新一小的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因而,只有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学校才有出路。为此,学校应该义不容辞地积极地为教师搭建专业化成长的舞台。 <br></h3> <h3> 4.树立终身学习反思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育是终生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养成勤于阅读、勤于思考的习惯。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的理念更先进、学识更丰厚、课堂更生动。只有永无止境的学习思考,才能使自己知识渊博、观察敏锐、充满自信,才能提高眼界、升华境界,才能与时俱进,符合时代要求,才能永葆教育智慧之活水永不干涸。另外,应该努力使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静心教书、专心育人、潜心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5.结识名师拓宽教育视野。
在本次培训中,除了学习高校教育专家、教授的教育理论,还有幸聆听了几位基础教育一线名师的成长历程和对教育的理解,她们和我们一样,是来自基层学校的中小学教师,但又和我们不一样,她们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和潜心思考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了极致,让自己成长为省内名师。山东省一位中学生物老师孙明霞用自己的成长历程和身边的教育案例,诠释了教师生命成长的重要意义。她说:她是一名初中生物老师,但又不是生物老师,知识是载体,无论是哪个学科,都是和人打交道,不仅要教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三观,她只是用生物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老师。她用平实温和的语言启迪着教育智慧;陕西省小学语文名师安瑛用她丰富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堂语文好课是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是有情、有义、有温度的课堂,是扎实、真实、适合学生的课堂。这些优秀名师的成功源于个人对教学的不断努力和潜心思考,源于积淀下的深刻感悟,更源于对教育教学的那份热爱!她们用自己言行、情操影响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点燃学生,她们是照亮学生明灯,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回到原点,沉潜课堂”是教育名师对教育的感悟,更是我们广大教育人的方向。
本次参加培训的学员大部分都是各校的“三名”人员培养对象,在共同学习期间,我们有很多的话题可以一同交流和探讨,有很多的观点可以一起抒发和碰撞。每一次的研讨活动,大家都能积极参加,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自己感到迷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大家在激烈研讨中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在相互学习中思想得到了深化。我在学习中始终信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条,无论是名师引领还是同伴互助,都使自己博采众长、开阔了视野。<br></h3> <h3> <font color="#010101"><b> 三、今后努力方向 </b></font>
一是要勤于学习和反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学习是一种感悟,是一种体验、提升,更是一种思考。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无意义的,因此,我们还要学会在学习中思考,就像本次的培训学习,我们除了学习借鉴专家校长们的好思路、好方法、好经验,更多的应该是从以往的成败得失实践经验中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我们我们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反思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反思制约学校教改模式推进缓慢的因素、反思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在相互借鉴中反思,通过不断反思,促进个人素养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br></h3> <h3> 二是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是相连在一起的事情。在此次培训中,我收获到的不仅是知识和理念,更多的是思考。我们不仅要站在教育、社会、民族发展的角度,来俯视学校教育的现状,而且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经常性的思考,譬如“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促进教师的生命成长”、“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怎样让教师幸福工作 ”……就像一位教授在讲座中所说: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有思考就好!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中思,在思中做,在做中总结,用坚定的教育理想去迎接新的挑战,用真心和努力去谱写自己教育的诗意人生。
</h3> <h3> 三是要勇于探索和实践。如果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实践,那么学习就只是一种形式。本次培训给我们作了一个引导,教给我们一些思维方式、工作方法。虽然培训结束了,而知识的探索和实践是永远不会结束的。我将会把这次培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到自己的工作中,认真地在工作中探索实践,把学到的理论和好的教育思想结合实际运用起来,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创造新的工作局面。
</h3> <h3> 四是要敢于尝试和创新 。教育要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课程观、人才观、价值观,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以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改革为阵地,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运用所学教育理论引导老师们大胆尝试教育变革背景下新的课程模式,积极打造生本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为培养科研型老师而不懈努力。
</h3> <h3> 本次培训虽然内容多,任务重,却非常快乐,因为它带给我们的既有思维的碰撞,理念的交流,更多的还有心灵的洗涤,思想的引领……感谢国培计划,感谢培训组成员的辛勤付出,也感谢大家的一路同行。《苹果树的故事》告诉我们,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第一阶段的研修虽然已经结束,可是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并没有结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的路途中,只要我们怀揣梦想,让生命不断成长,才能让教育生命更有尊严,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