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施英老师学心理——《正面管教》读书会之二

开怀一笑

<h3>围圈: 有了上次的经验,今天的围圈在众人的合力下真正做到了安全、安静、有序,比上次整整提前了两分钟,第二次的读书会在施老师的引领下再次如约而至。</h3> <h3>感谢:国人素有含蓄之美,而我一直很好的继承了这一传统美德。乍闻施老师要让我们用“某某某,我要感谢你,因为……”、“某某某,我需要你的感谢,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对在场的某一友伴当面表达感谢时,感觉非常为难!知道就好,何必非得说出来呢!看着伙伴们由一开始的稀稀落落到后来争先恐后的表达感谢,我做了几次跃跃欲试的挣扎后,终于克服肉麻感向马老师简短地表达我的感谢,很可惜时间关系更多的感谢没有得及出口。“我要感谢红梅老师,因为你几次为我代买书本让我省了很多麻烦,还要忍受我几次三番不专业的提问”、“我要感谢奚老师,因为暑期苏州培训搭你顺风车让我省钱又省力,还少了晕车之苦”“我要感谢良英,因为你教会了我制作美篇”……原来当面说句感谢并不困难,相反它带给了感谢双方更多的温暖和愉悦,对于感谢者来说体会到了对方的付出并及时地表达了感激之情,对被感谢者来说自己的付出被别人认可和肯定,无疑增强了归属感和价值观,以后的付出会更加积极正向,被感谢的行为也会因此得以强化巩固。</h3> <h3>【围圈—感谢—解决问题】是班会或家庭会议的三部曲:课后作业怎么交?什么时候交?以何种形式交?原以为这只是针对个别学员提出困难的简单讨论,没想到竟也是小问题大学问!施老师用作业来抛砖引玉,引导我们去思考班级管理和家庭建设。民主平等应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中,集体生活、家庭生活要善于倾听每个成员的心声并加以整合,让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关注和解决,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和关注,讨论能让集体成员更乐于参与和积极配合、能让集体和家庭更和谐更团结。当然问题总是源源不断的,所以要定期开展总结讨论,因为没有一种方法是一劳永逸的。</h3> <h3>“赢了孩子”还是“赢得孩子”?:一个“过界”游戏让我们悟得“双赢”。“赢了孩子”和“赢得孩子”虽是一字之差,却有天渊之别!前者是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以孩子的失败以及失败带来的反叛或盲目顺从告终;后者是大人在维护孩子尊严的前提下,尊重孩子、和善而坚定的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最终赢得了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取得了双赢的结果。</h3> <h3>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h3><h3>一要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要站在孩子角度而不是大人的角度理解他的感受。比如“我知道,被妈妈当众责骂肯定让你感觉非常丢脸”。</h3><h3>二是表达出对孩子的共倾,而不是宽恕。例如“我理解你的感受,妈妈小时候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h3><h3>三是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我当时觉得……”。</h3><h3>四是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看看下次怎么做才能避免这样的行为再次发生”、“你看这样行不行?”</h3> <h3>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长久的鼓励、支持和陪伴,不要事事抢着替孩子拿主意、替孩子解决问题,要着眼于“这次”解决问题而不是“这次我帮你解决、下次你自己来”,那么“下次”永远没有尽头。对与错、可行不可行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在实践中领悟,只有这样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锻炼和提升,才能逐步掌握基本的人生技能。</h3> <h3>矫正错误的三个R:</h3><h3>一承认(recognize)——“不好意思,我犯了一个错误”</h3><div>二是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div><div>三是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吧”</div><div>当大人用自己的行为作示范为孩子树立起承担责任的榜样时,孩子也会学着承担责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