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变迁

依人

<h3>  一、办园规模的变化 1984前的幼儿园是土改前的一个私人的老宅子,木头结构,由于年代久远,木结构的地板有了缝隙,因此楼上的大班孩子在上课,灰尘掉落到下面,影响小班孩子的上课。遇到下雨天屋面漏水,真可谓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后面是一条机耕路,没有围墙,教室的墙壁好几次被拖拉机撞穿,教师小朋友整天提心吊胆。那时候只有3个班,几十名小朋友,4个教师。 改革开放的春风刮遍大江南北,学前教育蓬勃发展。1991年镇政府投资70多万元,异地新建了一所6班规模的幼儿园,孩子也增至300多名,教师18位。 随着新桥小城镇建设的加速,来镇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学前教育空前发展,现有的规模已不能满足孩子上学的需求。2002年,一所现代化的幼儿园在新桥镇文化路1号竣工。这是一所集现代化、乡村化、儿童化、园林化于一体的幼儿园,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跨入21世纪,社会经济突飞猛进,而新桥的工业发展已跨入省乃至国家的先进行列,外地民工大量涌入,镇人口剧增,入学难已成为企业招工的瓶颈。因此,政府及时调整教育布局,以民间资本建造幼儿园。2005年9月,一所崭新的小太阳成长中心幼儿园就此诞生。 步入“十二五”,幼教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开始走规模办学之路。为提高办学质量,满足新桥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政府决定,将中心园与小太阳成长中心幼儿园进行整合,并创建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这是一所既具有现代化气息又洋溢着民俗文化氛围的幼儿园。 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小镇的经济,飞马水城的完善,加快了小镇前进的步伐,日益增多的人口再一次将幼儿教育推向新的起点。一个幼儿园已不能解决新市民子女的入学,因此,2018年政府再一次出资新建了一所现代化分园,分流一部分新市民子女,解决了中心园的压力,满足了本地百姓子女和新市民子女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新桥的学前教育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br></h3> <h3>  二、内外环境的变迁 办幼儿班,房子是有了,总算能遮风挡雨,操场是泥做的,下雨天坑坑哇哇都是水,小朋友只能穿着雨鞋上学,小床没有,午睡时小朋友自己动手用椅子桌子拼搭,盖上自己带的小毯子。 随着小镇工业的发展,学校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异地搬迁的幼儿园,园舍设计新颖,小巧玲珑,环境优美。教室午睡室铺上了地板,小床、玩具柜、厕所、盥洗室一应俱全,班班有空调、钢琴、电脑、视频展示仪以及52英寸无辐射背投,家长接待室、舞蹈房、幼儿图书室、美工室等专用室配备到位,活动室宽敞明亮,水泥铺就的操场不再是养鱼的地方,下课后,孩子们可以在干净整洁的操场上追逐嬉戏,自由玩耍,体现了高规格和现代化的特色,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小的孩子骨骼发育还不完善,可能一次小小的摔伤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水泥操场退出了幼儿教育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塑胶软地以及悬浮地板。环境的不断变化,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社会探索,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旭日东升时,宽敞柔软的操场上,随处可见骑竹马、跳竹竿、滚铁环的孩子,灿烂的阳光映忖着孩子们幸福的笑容。<br></h3> <h3>  三、玩教具的升华 刚开办幼儿园时,条件简陋,玩具简单,操场上就简简单单的秋千架以及几个跷跷板,教具大多都是自制的,活动室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柜,游戏区等,下课后孩子们大都在操场玩玩老鹰抓小鸡、丢手绢之类的民间游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孩子们的玩具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玩具满足了孩子们游戏玩耍的需求,并不断挑战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走廊操场到处都是游戏区,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户外操场上一座座小房子里堆满了孩子最喜欢的亿童玩具和操作材料,孩子们通过自由选择,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br></h3> <h3> 现在的幼儿园成为一所既具有现代气息、又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的具有特色的幼儿园。环境美,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改革开放的成果覆盖了全社会,政府对幼教工作的重视,是我们新桥幼教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根本保证和强大的动力。从3个班、4个教师,发展到现在拥有43个班,1600多名幼儿,140多个教师,每扩大一次,环境和条件改善一次,规模大一次,设施设备提升一个档次,质量迈上一个台阶,一步步走向了现代化。<br></h3>

幼儿园

孩子

一所

新桥

玩具

现代化

操场

学前教育

小朋友

操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