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赴西藏游之二(所见风情一玛尼石及玛尼堆)

shanghaicsl

<h3>在西藏的山涧河谷,你几乎处处可以看到玛尼堆,它们上有六字真言或者绘以彩色吉祥图案,它们不仅是西藏同胞的信仰寄托,偶尔还担当着指路的重责!而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说一说,玛尼堆与西藏的缘分!<br></h3> <h3>西藏佛教中常说(见)的六字真言:</h3><h3>又称六字大明陀罗尼、六字箴言、六字大明咒、嘛呢咒,是观世音菩萨心咒,源于梵文中,此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六字大明咒是“嗡啊吽”三字的扩展,其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此咒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常诵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利益。 中文拼音参考发音,现代汉语读音: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𠺗(mēi)吽( hōng)。中古汉语读音:(根据书籍 切韵. 广韵 .集韵)唵 [qemx] 嘛[mrä] 呢[nri] 叭[phrët] ທ[mëi] 吽[heux]。汉地、藏地、蒙古发音有微小的不同,初学者可按佛法清净传承者的发音为准比较如法。<br></h3> <h3>玛尼堆。也被称为“神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br></h3><h3>(这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内的门巴族村落里的玛尼堆。)</h3> <h3>门巴族: 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方言差别较大,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 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和墨脱地区,错那县的勒布是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区,门巴族和藏族长期友好往来,互通婚姻,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1964年,门巴族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门巴族总人口数仅为10561人。<br></h3><h3>门巴族名人:</h3><h3>仓央嘉措(1683~?),西藏六世达赖喇嘛,是西藏历史上很有才华的一位诗人。出生于藏南门隅之宇松的一个农民家庭,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他只在和母亲艰难度日。1697年,仓央嘉措被第巴·桑结嘉措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被接到拉萨,法名是阿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是年十月二十五日,仓央嘉措被迎至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br></h3> <h3>这些石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朵帮”又分为两种类型:“阻秽禳灾父帮”和“镇邪朵帮”。“阻秽禳灾朵帮”大都设在村头寨尾,石堆庞大,而且下大上小呈阶梯状垒砌,石堆内藏有阻止秽恶、禳除灾难、祈祷祥和的经文,并有五谷杂粮、金银珠宝及枪支刀矛;“镇邪朵帮”大都设在路旁、湖边、十字路口等处,石堆规模较小,形状呈圆锥形,没有阶梯,石堆内藏有镇邪咒文,有的石堆内据说也藏有枪支刀矛。<br></h3> <h3>在藏传佛教地区,人们把石头视为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刻有佛像及佛教经文的“玛尼石”,并没有统一的规格和形状,制作者用不着刻意选择,捡着什么石头就在上面刻画,经文多为“六字真言”和咒语。<br></h3> <h3>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写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动物保护神和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每逢吉日良辰,人们一边煨桑,一边往玛尼堆上添加石子,并神圣地用额头碰它,口中默诵祈祷词,然后丢向石堆。天长地久,一座座玛尼堆拔地而起,愈垒愈高。每颗石子都凝结信徒们发自内心的祈愿。玛尼石的产生,使这些自然的石头开始形象化。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浩如烟海的玛尼石刻品,凡人迹所至,随处可见,它是藏族刻在石头上的追求、理想、感情和希望。<br></h3> <h3>林芝市卡定沟风景区的玛尼堆。</h3> <h3>林芝市卡定沟风景区的玛尼堆。<br></h3> <h3>林芝市卡定沟风景区的玛尼堆。<br></h3> <h3>林芝市卡定沟风景区的玛尼堆。<br></h3> <h3>林芝市卡定沟风景区的玛尼堆。<br></h3> <h3>沿途水葬台标记下的玛尼堆。</h3><h3>山体岩石上画的白色梯形物表示天梯。</h3><h3>代表藏族人们将自己的心愿、还有祈福能够传递给在天上的亲人,也是一种寄托,是让死者登着去天堂的。<br></h3> <h3>翻越5190米的拉根拉山口上的玛尼堆。</h3> <h3>翻越5190米的拉根拉山口上的玛尼堆。<br></h3> <h3>藏北著名风景点纳木错的玛尼堆(纳木错的意思是"天湖",西藏三大圣湖之首,湖面海拔4718米。</h3> <h3>纳木措湖边布上经幡的玛尼堆。</h3> <h3>雅鲁藏布大峡谷内到处可见的小型玛尼堆。<br></h3><h3>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内的藏族小导游在介绍玛尼石及玛尼堆的传说。</h3><h3><br></h3> <h3>入乡随俗,试着在玛尼堆上堆上一块玛尼石,切不可将别人堆的玛尼石给搞下来了!</h3> <h3>背后即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内的一棵大桃树,具说是松干赞布与文成公主所栽。</h3> <h3>前面走一段,又还有一颗桃树,不同的是这个桃树长在一块大岩石里,被喻为“情比石坚”! </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据说这颗大桃树是当年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种下的,距今已经1000多年历史。</h3><h3>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内近千年的大桃树旁的玛尼石堆。</h3><h3><br></h3> <h3>大桃树旁的标示牌。</h3> <h3>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景区内的大桃树旁的玛尼石堆。<br></h3><h3>据说这颗大桃树是当年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种下的,距今已经1000多年历史。<br></h3> <h3>大桃树下就是一个巨大的玛尼石,围着顺时针转三圈,会带来好运气,(记住是顺时针方向绕三圈)。<br></h3><h3><br></h3> <h3>大桃树后面的玛尼堆。</h3> <h3>大桃树后面的玛尼堆。<br></h3> <h3>湖边随处可见的玛尼堆。</h3> <h3>网图欣赏:世界最大玛尼堆距青海西宁850多公里,玉树城区打车过来也就十分钟到达.玛尼堆藏语称“多崩”,意为“10万经石”。位于玉树嘉那嘛呢,据资料报道有25亿块玛尼石。<br></h3> <h3>藏族同胞在虔诚地制作玛尼石。</h3> <h3>藏族人们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徒步或骑马,只要从玛尼堆跟前经过,除了要摘下礼貌合掌顶礼外,还要往石头堆上添一块小石头,虔诚者手摇转经筒,口念“六字真言”,按顺时针方向绕其转过一圈,有些甚至要旋转数圈,以便消灾免祸,赐福延年。<br></h3><h3>转玛尼堆是藏族信徒每天必不可缺的功课,他们手里摇着转经筒,口诵六字真言,顺时针方向绕着玛尼堆转一圈又一圈,在简陋的玛尼堆前与神灵进行心灵对话。<br></h3> <h3>松格嘛呢石经城: 在距四川省石渠县城70公里左右的阿日扎乡境内有一座四四方方的石头城松格嘛呢石经城,松格嘛呢石经城高约10米,长百米见方,正面有一道城门可以进出,里面是一圈圈的嘛呢墙,中间有狭窄的通道。<br></h3> <h3>巴格玛尼墙: 是信徒们在石上一锤一凿刻上经文,再一块块垒上去后逐渐形成的,目前藏区最长的玛尼墙。同当地的松格嘛呢石经城一样,巴格玛尼墙也是由一块块刻有佛经的石板堆砌而成。每一块石板上的内容都代表着当地人民内心最诚挚的祈愿。但较之松格嘛呢石经城不同的是,巴格玛尼墙的外形是一道城墙,高达3米,厚约23米,全长16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长的玛尼墙,并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从高处鸟瞰,巴格玛尼墙宛若一座草原上的长城,气势恢宏又庄重古朴。<br></h3> <h3>远处的玛尼堆,显得深不可测。</h3> <h3>挂有经幡的玛尼堆,显得格外绚丽夺目。</h3> <h3>挂有经幡的玛尼堆,显得格外绚丽夺目。<br></h3> <h3>玛尼堆城堡</h3> <h3>漂亮宏伟的白塔群旁的玛尼墙在倒影中显得格外嫵媚。</h3> <h3>西藏的玛尼石,玛尼堆,玛尼墙,玛尼城历史悠久,奥妙无穷,寄托着藏族同胞美好的向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