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王硇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邢台沙河市西南,始建于明清的古石楼群具有厚重的古村落历史文化底蕴,建筑风格南北融合,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建筑群落。</h3><h3> 王硇村的历史渊源:</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王硇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四川省成都府两岗村迁入。六百多年前,明成祖朱棣降旨将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镇京总兵王得才奉命押运皇纲,行至冀豫交界时,不料祸起萧墙,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内奸和响马联合打劫,为躲避官府追查,王得才只好携家眷隐匿到太行山麓,开山凿石,劈坡造田,安家建村,虽然没有欧洲城堡的华丽梦幻,也没有历史古城的恢弘壮观,但是王硇村承载了王氏家族几个世纪繁衍生息的希望。</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 <h3> 王硇村有着600年的四川血统,也被称为太行川寨。<br></h3> <h3>抗日圣地,革命老区</h3><h3> 王硇曾是沙河县抗日政所在地,邓小平、朱德、杨秀峰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在这里,抗日县政府、抗日独立营、抗日地下交通站·、抗日高小等旧址保存完好。<br></h3> <h3> 房屋街道采用了四川山寨堡垒的做法,注重防御功能。座座石楼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看起来孤立的院落,实际上多有密道连通,临街石楼顶上建有雕楼并留瞭望孔,街巷相交处皆有古代攻防设施。石楼的门窗设计都比较窄小,并装有坚固的木门,易守难攻,为了不让匪徒列成阵式进攻,全村没有一条平直街巷,高低起伏、拐弯抹角的狭窄街巷把座座石楼连接成一座固若金汤的石头迷宫。<br></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有钱难买东南缺”</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村中一处斜巷里的石楼别具一格、引人注目,整排斜错而建,东南方向的位置统一留出缺角,缺角的角度、宽度都非常相近,这样一来道路由窄变宽,方便行人,这就是当地流传的“有钱难买东南缺”的说法,其实是把风水、便利留给乡邻。街道拐弯处的墙角多被打磨成圆弧形,以增加通过面积,利于人们出行和牲畜驮运货物,也由此有了“拐弯抹角”的说法。</span></h3> <h3>拐弯抹角</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建筑上的东南缺和伸缩巷都是王硇人义字当头、谦和礼让的体现,几百年来王氏家族的长辈一直以“仁义、忠义、孝义”教育后人,经史为基、忠孝为本,村中家家户户的门楼都有尊师重教的对联,书香门第、诗礼传家,忠厚尚学的王氏家族重视知识教育和文化传承,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后人。</span></h3> <h3>勤劳的用执着诠释了人生的意义</h3> <h3>晒秋</h3> <h3> 600年的岁月,厚积流光,驻足回首,王硇村像是一粒文化的种子,在巍巍太行这片赤色土地上开出惊艳奇葩,王硇村先后获得河北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诸多荣誉称号。<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