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分数”助学单的思考

七七

<h3>如何把数学课堂交给学生?</h3><h3>怎么才算多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h3><h3>“一个数÷分数”利用两张助学单进行简单教学初探</h3><h3><br></h3><h3>第一个学习单目的:一个数÷几份之一的算理和算法.</h3><h3>设计思考:</h3><h3>1.寻找正确验证4÷1/2计算方法的策略.</h3><h3>2.文体题来理解4÷1/2,寻找生活中的原型。3.通过画图来理解4÷1/2的算理。</h3><h3>4.通过活动,培养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途径。</h3><h3>过程:自主探究——小组汇报——集体讲解(教师)——归纳总结——练习</h3><h3>时间:40分钟</h3> <h3>首先自助探究中,15个小组只有一个小组找到4÷1/2生活原形,难,难在哪?为什么?是否太抽象,还是学生没有理解?</h3> <h3>第二张学习单:</h3><h3>学习单目的:一个数÷几分之几的算理和算法。</h3><h3>设计思考:</h3><h3>1.借助已有经验进行类推,认为整数÷几分之几的算法和除以几分之一一样。</h3><h3>2.自助探究,通过画图理解算理,凝练方法。 <br></h3><h3>3.探究的实效性</h3><h3><br></h3><h3><br></h3> <h3>思维碰撞:生说:4米里面有4个2/3米,还剩下4个1/3米,又可以组成2个2/3米,一共有4+2=6,6个2/3,所以4÷2/3=6</h3> <h3>建立模型,联系生活实际</h3> <h3>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带鸡蛋,不易破碎,带几次?线段分析,算理一目了然</h3> <h3>电动车充电,沖几次,可以最常见,又好理解,很棒的生活原型!</h3> <h3>分蛋糕?是否需要这样带?</h3> <h3>15 个小组,只有一个小组是这样画图理解算理。其他小组都是线段图,没有出现圆形图,或者其他图,是否是思维定势?值得探讨</h3> <h3>思考?在课堂引入学习任务单:</h3><h3>优:1.给了学生更多自助探究的空间。</h3><h3> 2.算理算法的理解更加透彻</h3><h3> 3.小组合作,相互学习,优生能带着学困生走。</h3><h3> 4.自助探究,更容易思维碰撞</h3><h3> 5.有利于数学模型的建立,多角度寻找生活原型理解(一个数学÷分数)的算理和算法。</h3><h3><br></h3><h3>缺:</h3><h3>1.原本一节课的知识点,需要两节时间来探究,耗时太长,没有时间练习。</h3><h3>2.学生分组汇报,一个组七八分钟,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不清澈,需要时间训练。</h3><h3>3.探究时效性,探究算理过程是否成了优生主场</h3><h3><br></h3><h3>啰嗦一堆,继续前行,点滴思考,记录过程!</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算理

探究

小组

理解

思考

算法

学生

自助

学习

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