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走出的非洲

归去来兮

<h3></h3><h3>离开非洲草原已有一个月的时间,回到家里,好像把什么东西留在了那里。有本书名叫《带着灵魂去旅行》,我想非洲草原可能与我的前世有缘,我的灵魂失落在草原上。 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失魂,我们的旅行伙伴群里,每天都有人发起非洲的讨论,狩猎,咖啡,电影,乞力马扎罗山,海明威,卡伦·布里克森…… 我的“强逼症”大爆发,把网上所有能找到的关于非洲的视频,书籍通通看了一遍。今天作为收官,又重温了电影《走出非洲》。当大草原壮丽的场景伴着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出现的瞬间,竟热泪盈眶。 电影改编于卡伦·布里克森的回忆录,与同名的书籍并不相同。其实我更喜欢《走出非洲》的书籍。 卡伦·布里克森文笔流畅,优美。她曾两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她笔下的非洲风光与土著,令我“爱不释卷”。看她的文字,脑海如电影画面回放。她用心观察非洲的每一个生灵,娓娓道出它们的故事,笔下写出活生生有血肉的人物,她的爱行走在文字间,没有任何矫揉造作。 她最终走出了非洲,可她却真实地在那里活过,非洲把她变成了一个女战士。独立、自信,有爱心,有故事。她的书并没有写男女情感纠葛,只是那一座座山峦,那一片片森林,那一处处草原,那一道道河流,那些原住民,那些农场朝夕相伴的人们都有说不完的情事。 真正的非洲大草原与当年并无太大变化,这点值得庆幸。可能动物少了些,区别在于当今禁止狩猎。动物们和人更亲密了,它们不怕汽车,车上的人们不会伤害它们。 听说现今在白人的领地里,还有狩猎的人。这是后殖民时代的特权。但政府也采取限制措施,要开许可证明。 别人问我以后还去非洲吗,好友替我回答说,不是去不去的问题,是还要去几次的问题。 我是行动派。非洲,我还要走进你。<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