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五十年前的1968年11月27日,我们老三届知青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的号召,从此一举决定了我们一代每个人的命运,那个年代也磨练了一代知青。回味人生暂短的几年,也是我们一生难忘的一场梦。为此,我们当年的知青都是年迈花甲老人了,去看看曾经磨炼一代知青的广阔天地,现在是啥模样,当年的老乡们还好吗?他们还健在吗?我们曾经居住过的土培房还在吗?这也是我们一生的梦,该去看看了!</h3> <p>2018年9月16日晚上我们乘坐T6601兰州到酒泉的火车,17日清晨到了酒泉火车站。酒泉的同学带着早已包好的商务旅行车在站外接我们,途中在车上我们网上联系订好了金塔旅馆,一个多小时后导航到了金塔县城旅馆,放下行装也没休息,就满怀着了梦想直奔已分别了50年的金塔古城乡。</p> <p>到了,到了,这里就是50年前的古城公社(乡),也变了,变了,变得我们难以想象这是以前破旧低矮的古城公社(古城乡)办公院落旧址。</p> <h3>宽敞的大道通向了公社四边乡村</h3> <p>这里是原来公社的土戏台,位置方向都没变,现在已经是翻建的新式戏台了。</p> <p>原来公社办公室是两排土墙砖柱院落房子,现在已经是三层办公大楼了。我们在办公楼前拍照留影。</p><p>回想起50年前的1968年11月27日,在阿干镇剧院学校开完上山下乡送行会后,同学带着行李上了几辆敞车,车上车下哭声一片,车下是送行家长和同学哭,车上知青女同学哭,男同学比较坚强,哭的少还能控制情感。一小时后到了兰州火车站车,那时的车站广场和候车室很小,到处都挤满了去各个方向和地区的上山下乡插队知青,列车也是贴满标语送行知青的专列车,车上全是知青和领队老师,站台是挤满了送行的同学和家长,插队落户扎根农村,还能回来吗?即将离开自己的父母和故乡,车上车下全是一片哭声,我们车上有一位知青女同学哭晕过去了,那场面我们终身难忘。列车慢慢缓行,消失在黑夜的远方,那是甘肃最西边的河西走廊。在插队知青同学们的心目中那里是美丽如画的天堂。</p><p>第二天夜里列车到了酒泉火车站,有两辆大轿车接我们,窗外一路漆黑啥也看不清。半夜到了金塔县古城公社,公社早已准备好了大礼堂的作为临时居住,地上铺了长长厚厚几排麦草地铺,也生了几个大大的土炉子,室内还是很暖和的。天亮后发现外面天气很不好,铺天盖地是黄沙大风,第一天到这里天公不作美啊,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这给本来心情就不好的同学们心里添堵啊。</p><p>公社院外停满了穿着各式羊皮大衣,牵着大木轮牛车和骆驼车的农民们,他们等待接分配到各个生产队的落户的同学们。</p><p>我们首批下乡知青带队老师是学校副校长田有贞老师,因为我在学校是66届毕业生,文革前在学校就表现突出,曾经当过班长等班干部职务,又是学校篮球队队长,喜欢课外体育运动长短跑,历届学校总结大会是杨作槐校长点名表扬的好学生之一。特别在文革期间也是革联学生组织(当时被称为革老保)的领导人,没有搞过打砸抢,更没有对老师搞过批斗。老师们一直共认的好学生。田有贞校长带队到了公社,特别关注公社领导,对我下乡分配到好一些生产队去,同时他也告诉我已经吩咐公社做了安排。不管怎样,当时我们66届7位同学被分配到公社最好的、也是被树立为全省红旗生产队之一上东沟大队第五生产队。</p> <p>我们在金塔县古城乡插队落户的同学最短时间一年就抽回安排了工作,最长的也有五年以上的。陆续被抽回安排到了金塔县、酒泉地区、兰州、白银地区各厂矿商贸企业。</p> <p>当年兰州三十一中来金塔县古城(公社)乡插队落户的同学有一百多人,需要去农村插队落户的对象是:黑五类、十种人子女,站错队的同学。按类分配去农村永久插队落户的,过了一年才有了政策松动,插队落户的知青可以抽回安排工作有了希望。有了回城希望同学们之间也不敢谈恋爱,生怕留在农村回不来,谁爱谁哪敢流露。只有一位女同学经不住爱情的诱惑,不听大家劝阻和当地生产队社员结了婚。后来虽然没回城,但当地政府安排为公办教师。前两年不幸得病去逝,我们这次到金塔县后还联系她爱人在宾馆见了一面。</p> <h3>在插队期间,同学们相互串队拜访,加之自己生活安排不周,生产队分配的口粮自然就不够吃,饿肚子的事情时有发生,关系好的同学们串队是唯一调节口粮的手段。劳动表现好的、生产队条件好的还可以借出粮食,不至于饿肚皮。但在条件差的社队,那些同学就惨了,生产队不一定借给粮食,同学和家里救济一下了。</h3> <p>当年到农村没几个月就是春节了 ,同学们是否要回家,上面提倡和贫下中农过革命化的第一个春节。我们生产大队我和王似春、华遵教秘密商议准备,没有给生产队请假打招呼,在一寒冬早上徒步赶往中东乘县城的班车回了家。事后知道,公社书记知道了这件事,非常生气,说派民兵追赶堵回来,但我们早到家了他也无可奈何了。事后回家同学多了,也就再没追究我们带头回家的事了。此后同学们还是请假回家,有的是偷跑出去回家。那时大家都是腰里没铜,两手空空,没几个零花钱 。生产队到县城的班车几角钱,县城到酒泉的班车是1块多钱,酒泉城到火车站也是几毛钱。这些钱是必须要花的,不然上不了车。酒泉到兰州火车票价是11元左右,这点钱也是知青们一年的花费啊!同学们都是想各种办法逃票上车。那时坐火车是唯一回兰州的交通工具,人多拥挤,遇到查票的,很多铁路工作人员很同情插队落户的同学,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不用补票了,那个年代这种事情也不是丢人事情,社会人士都很同情插队落户的知青。有时也遇到没有人情味很认真的铁路工作人员,他们往往会强制要乘车知青补票,同学们往往会没钱被赶下火车。下了车就挨饿受冻,再想办法乘后面的火车了。这些事每个同学都有难忘的一本经,也是终身难忘。</p> <h3>我们一路顺行,先去了公社最北边的生产队,原来古城公社上东沟五队,现在已经是古城乡上东沟村四组了。</h3><h3>这里也是当年生产队社员敲锣打鼓迎接我们的路口。</h3> <h3>左一是我,左二是原来上东沟大队文书张学贵,左三是原上东沟五队会计张学寿,最边的是知青王似春同学。</h3> <h3>王似春向社员们提问许多社员名字和他们的去向,岁数大的都去世了,有的去了儿女们那里,有的还健在。</h3> <h3>我们和原生产队会计张学寿及他的家人合影。</h3> <h3>和原生产队的社员们交谈,他们都能说出我们的名字,五十年了,谁也没忘记谁。</h3> <h3>我们上东沟大队是全县红旗大队,也是出席省农村表彰大会的先进生产队。劳动表现好的,每天可以挣到8.5分工分,那一年也是1969年,我劳动工分比较多 ,在同学中间最高的工分,10分工可以分配到0.86元,年终决算扣除花销和借支净分到了86元,在当时知青中是非常不错的。起码可以自食其力,不要家里贴补了。可很多同学所在生产队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劳动表现好坏不一,一年下来可以有点收入的不多。条件差的不一定有收入,劳动工分少的,倒欠生产队的。同学们招工返城的要清算,倒欠生产队的要交清欠款才能办手续,再后来知青返城生产队一律放行不再有约束了。</h3> <h3>知青插队落户到农村,按当时政策每一位知青国家下拨安家费(好像是240多元),好的生产队用这钱给知青盖了房子,差的生产队房子没盖,知青同学住在生产队办公室里,有的住在社员家里,这些钱也只能用到了知青当时的生活费上。</h3> <h3>问路,寻找去头分村六队的路怎么走。</h3> <h3>插队知青成文龙、朱学勤到了头分村六队现在的新光村。</h3> <h3>在村里找到了当年的老乡</h3> <h3>当年生产队将我们敲锣打鼓接到了生产队,男同学住在队里粮仓库院里的办公室,所谓办公室就是生产队社员们开会的地方,土房子,大土炕 ,并排能睡10人的大房子,有土炉子。刚开始几个月,生产队派有专管社员负责知青的做饭,填炕(烧土炕),知青们的伙食也很不错,后来就转入自己和社员们一样,自己做饭劳动,和贫下中农同甘共苦,大家的饭菜都一个样一个水平了。回想起来真要感谢那时的贫下中农社员们,在他们日子也不富裕的条件下,照顾我们城市来的知青已经很不错了。在农村虽然生活很艰苦,回家探亲同学们各个都发生了变化,身体长高了,体质也变得强壮了,家人见了很高兴,也没有了原来怕饿肚子的担忧了。</h3> <h3>日子久了知青们终究要独立自主生活,自己挣工分,自己做饭,自己烧土炕。对于女知青们来说没啥问题,大部分在家里就会做家务。不管怎样,在农村的几年学会了务农和干家务,特别是学会了做饭,不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白脸书生了。</h3> <h3>在那个年代除了上工务农,和贫下中农社员们交上了朋友,我们得到了他们很多无微不至帮助,教我们学会了田间地头的各种农活。同学们也把城市生活良好的卫生习惯传教给了社员朋友们,沟通城乡趣事。他们很多人从没坐过汽车、火车出过门,通过深深交往,相互之间都更多的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同学们回家来时总要带些兰州水烟和架子车车轮用的滚珠,但这些东西在远离闹市的乡下是很奇缺,生产队和社员们都很高兴。茶余饭后,同学们忘记一天劳累的疲劳,凑在一起吹拉弹唱,在广阔的田野总是飘荡着我们欢乐的歌声。</h3> <h3>成文龙、朱学勤和社员们的留影。</h3> <h3>新沟插队知青段平录和马金良寻找村老乡,当年的老乡很多已经成为故人,后人也不认识面前到来的知青,再去找找吧!</h3> <h3>终于找到了当年的村老乡,他认识面前的老知青。</h3> <h3>到当年文化室旧址现在的文化馆场留影</h3> <h3>上号村2组,插队老知青张瑛找到了当年的老乡。</h3> <h3>上号村4组,插队知青孙秀兰找到了当年村里的老乡。</h3> <h3>孙秀兰和张瑛都是一个大队,村里老乡他们都相互认识。</h3> <h3>孙秀兰、张瑛和她们大队社员们的留影。</h3> <h3>原金塔县古城公社上东沟五队插队知青王似春</h3> <h3>原金塔县古城公社新沟三队插队知青马金良</h3> <h3>原金塔县古城公社新沟三队插队知青段平录</h3> <h3>原金塔县古城公社上号二队插队知青孙秀兰</h3> <h3>原金塔县古城公社上号三队插队知青张瑛</h3> <h3>原金塔县古城公社向前四队插队知青杨成美</h3> <h3>原金塔县古城公社头分六队插队知青成文龙</h3> <h3>原金塔县古城公社上东沟五队插队知青王尊禹,网名衔山秋雨,也是我本人。</h3> <h3>这里是金塔县胡杨林花海景区,后边的标志也是以航天卫星为塑造的。</h3> <h3><br></h3> <h3>景区路边的芦苇中拍照也很上镜</h3> <h3>金塔胡杨林景区距县城8公里,特别是深秋的胡杨林现在是名扬全国,已经是闻名全国主要景区之一。景区里有花海,也有大漠风光,很值得一游。</h3> <h3>胡杨林景区的沙漠也很上镜,拍几张照片来弥补当年插队没一张照片的遗憾。</h3> <h3>接续看下册相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