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一次做雕塑。</h3><h3>六月底,新都柴窑刚刚烧完第一窑的时候,神龛中的窑神只是一个喷绘的窑神。可那个喷绘的窑神,也不太很像窑神,因为童宾窑神有景德镇当地特有的形象,既是神又是普通的窑工,而不完全是封神演义的那种神。那就是,和我们很亲近的那种神,有普通人的形象,又有神的神韵才是。</h3> <h3>凤总对罗说,窑神赶紧做,做重要的事,别拖。也就是说,神龛中的童宾赶紧去请。我就在边上,知道了这事。突然我想起了去年和一个做道场的一位朋友,他在罗总的柴窑里对我说,古窑的那个巨大的窑神,做得有点俗气了,没有什么仙气。</h3><h3>仙气是什么。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描述。我认真地想了想,说的有道理。我们的民族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神像,可以找到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那就是在中国人民心中什么是神。</h3> <h3>没有想到,半年以后在新都柴窑这里听到这事。我心一震。赶紧接过罗总的话,我可以做。</h3><h3>罗总可能一直在苦恼,找不到雕塑人。可能也有,但价钱要高。其实,我基本上没有玩过雕塑。可倒是在十年前,玩过一次雕塑,做了一个人体。以后再也没有玩过泥巴了。</h3><h3>准确地说,我做雕塑一点把握都没有。况且是做这样的雕塑。因为是窑神,他在我们景德镇人的心中已经有了特殊的定位,尽管在景德镇的窑神屈指可数。</h3><h3>古窑有三尊,有二个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不知哪个作家留下的。门口的则是几年前古窑为了树立新形象,做了一个巨大的窑神。恰恰是这个窑神,有很多人不太认同,那就是这窑神太写实了,手举一个火炬,倒是像井冈山革命的农民战士,而不是神。</h3><h3>神是什么,是普通人中那个最有怜悯之心,,善爱和肯为大家牺牲的人中人。所以精气神才是这个雕塑的最根本,善才是这个雕塑的核心所在。</h3><h3>按这个思路做。确定以后才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h3> <h3>毕竟是第一次真正搞雕塑,所以准备了近一个月才动手。之间罗总说怎么还没有搞出来。我心里说搞一个原创,哪里有那么容易。其实是我一下子找不到落脚点。不是十分清楚在哪里下手。</h3><h3>整个造型,是边做边感觉。包过基架,都是边做边调整。但是,我在做的时候,就有一个创意,那就是把窑柴当做这雕塑的一部分。这才是我的窑神一个特色,景德镇窑神一个特色和标记。</h3><h3>六月份接手,七月份才动手。八月份完工。</h3><h3>作品完成后,震动了朋友圈。有人不相信这是我的作品,乔老师还会做雕塑。开始的疑问,最后终于被打消。</h3><h3>我最清楚,这作品做的非常辛苦。在做的过程中,不敢发朋友圈。都是找我家人来看那里不足,反反复复修改,后又私下问周积文,他指出要注意人的结构点和泥性,因为开始不知道泥性,雕塑裂的非常厉害。可最后的造型和当初的构思又很严重冲突,不得不拿剧子切割它才可以重新搞。</h3><h3>真叫反反复复。</h3> <h3>最后做这个手,可苦了我。第一个手做的不太好,结构不行,也短了,决定重做。第二个做好了,可一不小心给儿子当玩具给扳掉了。最后做了四次才算基本完工。</h3><h3>做雕塑和画画有很大的区别。画画遇到难的时候可以虚掉,或者不画。可雕塑就不行。因为它是立体的,三维空间的,有些细节回避不了。所以搞雕塑比画画要花很多时间。在景德镇陶瓷艺术销售高峰的时候很多搞一辈子雕塑的艺术家也画瓶子来了。画瓶子快呀,一天可以画几个呀,搞雕塑半个月甚至几个月也不见的可以搞出什么像样的作品出来呀。而且收藏界对雕塑作品认识也不足,总认为雕塑是批量产品。可是去年曾龙生一个雕塑作品拍卖七百多万,说明了浮躁的时代过去了,追星的时代也过去了。一切按事物的规律去发展,也只有这样,景德镇陶瓷艺术才会开出真花实果。</h3> <h3>手指相对很细,肌肉又少,骨节又很明显,所以做起来得得很耐心,泥巴一点一点粘上去才行。做完后修起来又得非常小心,生怕又断裂。做了四次才算满意。</h3><h3>手,相对来说的确很难做。因为骨头肌肉皮全在一起,结实紧奏有力,且又要弹性。</h3><h3>耐心,仔细,多观察,就总能达到目的。</h3> <h3>2018.8.28被新都柴窑请走的那天。该作品做的很重,到处都是实心泥巴。和相处了快二个月作品被一旦请走,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愁胀。拍照留念,一个永远的纪念。</h3> <h3>2018.8.29.9.18新都柴点火🔥</h3> <h3>这是新都柴窑点火的那天拍的,2018.8.29。时间紧了一点,窑神托手的那个白色 花的里面是一个红电灯,他们一下没买线,如果接通了电源,这个白色的球就将成为一个红色的火种。</h3> <h3>应朋友之请开始做第二尊窑神。</h3><h3>做这个就很轻松了。父亲的学生陶老师提出,把年纪做小点,说童宾祭窑的时候三十五岁的样子。但我清楚古人比我们现代人要老十到十五岁,所以做第二次调整。</h3><h3>古人一大特点就是很瘦,这是营养不良的缘故。</h3><h3>我十多年前拍过老陶瓷人,十多年前拍过姚永康老师广场的陶工,都是很瘦的那种。</h3><h3>那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营养不良,除了肌肉而没有什么脂肪。所以是形神消瘦而肌肉分明。广埸姚永康的作品扛坯瓷工,就是这个形态。民国以前与今天的现代人就有明显的区別。</h3> <h3>第二个作品细节,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脖子有点硬,这要处理柔和一点。</h3> <h3>第二个雕塑做起来很轻松。架子搭好,把泥巴一小块一小块按紧就是。做出来的雕塑怎么样也是有裂纹的,但处理起来很方便。</h3> <h3>第二个作品就要做完,马上发往朋友圈,请赐教。</h3> <h3>这是基架,开始就做的非常扎实和到位。</h3> <h3>这个形象,英俊而酷。眼神神逐远方,意味着为苍生尽力,替天行道。</h3> <h3>不好意思,放这个图片上来是因为在做第一个作品结尾时为了把窑柴搭上去,用电锯把窑柴锯细时一不小心把脚给锯了一个大口子,天热又发炎了,快一个月才好,真苦不堪言。</h3><h3>做一个作品得付出代价,这就是例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