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侶(郁荣金图文原创)

江南--了然

<p class="ql-block">  自小家贫却爱读书,上初中时一本《高玉宝》激励我立下“作家梦”(一个文盲能写书,我一个初中生不能写书?)。由爱读书转而欲写书!“书侶文子笔为友”:这是年轻时说过的话。人这一辈子说过许多许多话语。大多属废话,差不多忘了。而有的类似座佑铭之类的话是终生难忘的。妻子可能离去,子女可能不孝,朋友可能背叛。唯独:</p><p class="ql-block"> 好书佳侶伴终生,</p><p class="ql-block"> 著文若子影隨形,</p><p class="ql-block"> 笔友至忠永不弃,</p><p class="ql-block"> 坐拥“三宝”慰寸心。</p> <h3>  没有一个作家不爱书的。但爱书也各有各的爱法。当兵之前几乎不曾买过书(没钱)。当兵每月6元津贴费,要省下4元积攒起来寄给老母亲(我入伍她老人家业已64岁,把一个年迈之人独自“扔”在农村,是我日后方觉到自己有多么的不孝),2元留下买书刋杂志。入伍第二年升到中士,可拿8元钱津贴,相对买书要宽松活络些了……</h3> <h3>  士兵的最高军衔是上士,一杠三豆不加框。每月津贴9元。现在的年轻人听了见了会觉得好笑(笑曰:这也叫钱吗!),可是那会儿当个小兵加条杠、加1元钱是个非常开心的事。可见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心地有多单纯!多么善良厚道!那时的社会风气讲贡献,不计报酬!记得我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刋登的第一篇稿子就是谈《积极工作目的何在》。</h3><h3> 那时义务兵三年,第四年算超期服役,津贴费翻番,9元变18元。我拿到第一个18元就是买了一套精装《鲁迅全集》(10卷本)。別说在团部机关,在全团也是“疯子”唯一。许多人只觉得钱是用来买甜的咸的享用消受的,而我当时的经济基础跟如此高档的上层建筑也的确有些不匹配!</h3><h3> 可是,当年的我,若无这股子“疯劲”,也是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梦寐以求的作家的!</h3> <h3>  有人问我,“当个作家有什么好?”</h3><h3> 我问他,“你吃饭有什么好?”</h3><h3> 他说,“不吃饭会饿死!”</h3><h3> 我说,“有话不写出来会憋死!”</h3> <h3> 活着得吃饭,</h3><h3> 活好须吟诗!</h3><h3> 饭饱肚,</h3><h3> 诗提神!</h3><h3> 三天没饭饿不死,</h3><h3> 一日无诗无异死!</h3> <h3>  这是一个历史的见证!</h3><h3> 权威逼打的官司输了!但并非输给真理,只是输给“法律”而已!</h3><h3> 一幢三证俱全的老屋,说收回便收回了。理由?没有。因为他是代表权威的房产局。价值千万的老宅只给了60万!那可是一幢880多平米的百年老屋!这根本不是钱的问题,是一级权威机构缺失信誉出尔反尔权威扫地的问题!</h3><h3> 这个权威机构还人模狗样地活着,但它已经死了。至少在百姓心里!</h3> <h3>  全国一些报刋杂志,曾经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段,见证了在下步履蹒跚的足迹!</h3><h3> 非常怀恋那个时代。有稿子全国各地自由投寄。那时的编辑虽然未必都有伯乐之慧,但皆有伯乐之心。那时是以文交心以文会友以文识人,现如今是以关系刋文以门路換登物物互惠,把刋物杂志办成私家刋“自留地”。文壇成钱谭,刋物铁门槛!投稿?没门,无路!</h3> <h3> 若要问我的财产,对不起,除了书,啥也没有!因为我的一生,在我心中,除了书常驻,其它全是匆匆过客而已!</h3><h3> 其实佛陀有云:啥都带不走,只有业随身!</h3> <h3> 所以写这些不受人待见的东西,只是表示本人对那个真正以文会友时代的怀恋!由此见证了那个自由、平等、公平、公开、公信时代的结束! 一只简易小书库和两柜书,就是我的全部财产!<br></h3> <h3> 这世界太纷繁复杂,诸多不习惯看不惯!</h3><h3> 如果总要论个长短,讨个说法,哪来那么多时间与精力!</h3><h3> 更不要自以为是,再莫参予那种无聊的论辩!记住:离了你,地球照转!</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