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北关山

郭玉顺

<h3> 之前,我们户外群主跟大家商量想出去走一走,原先的计划是十八缸或者是窟窿梯、调头梯,但是一连十几天的绵绵秋雨之后,考虑到悬崖绝壁上一定有苔藓绿醭生出,就改变了计划。</h3><h3> 当群主提出走紫霞关、将军梯,上山后再从西寺胡同、女儿缝梯返回的路线时,大家立即纷纷响应。我们就分乘两辆车子,将车停放在紫霞关洞口后,便开始上山了。</h3><h3> 上图就是著名的紫霞关,原先没有山洞的时候,这里就是翻越晋豫关卡的必经之路,是白陉古道的入山口,而且,古道遗迹清晰可见,关卡上还有石券门遗址。只可惜年久失修,坍塌的碎石流几乎完全淤塞了古道,在下面看,完全看不到曾经的关隘要塞的。</h3> <h3> 这里修建了面积很大的停车场,每到周末,新乡、郑州的驴友总要有几辆大巴停在这里的。</h3> <h3> 二道岸上有很多村子,十寨门、上午峪、对头寺等等,将军梯就在十寨门的旁边,我们从路边系着红布条的驴标处,开始上山。这是一段登高后,对着来路拍到的照片。</h3> <h3> 平视拍摄对面的大山,紫霞关山洞就在半山腰,从那里穿过去,就是山西的陵川县马圪当乡关爷坪、长三地等村子。</h3><h3> 大山巍峨叠翠,峰峦峥嵘竞秀。</h3> <h3> 开始的山坡并不陡峭,一棵黄楝树已经红了果子。</h3> <h3> 在黄楝树的映衬下,大山显得格外瑰丽。</h3> <h3> 遥看我们的来路,但见盘上公路蜿蜒在南关山的山坡上,惊险无比。</h3><h3> 以紫霞关为界,关山被分割成南北关山,南关山一直到焦作地界,北关山一直到八里沟峡谷。</h3> <h3> 尽管已经是秋分时节,天气转凉了,但是一上山,大家还是汗流浃背的,就走一走歇一歇,我们不搞急行军,只是信步由缰,随心所欲。</h3> <h3> 将军梯完全就是一个十分光滑陡峭的峡谷,因为朝阳,所以才比较干燥,要是背阴的话,纵使我们有憨胆,也是攀登不了的,因为前几日的连绵秋雨会使绝壁十分光滑的。</h3> <h3> 走一阵子,感觉登山杖没有了用处,就收起来了,大家开始手脚并用、四肢驱动,努力攀爬着将军梯。对面的狭缝有多窄呢,从这里看过去,完全就是一个山缝。</h3> <h3> 上到半腰,需要平切一段崎岖坎坷的山路。</h3> <h3> 仍有几个人还在努力攀爬者。</h3> <h3> 我们沿着危险的绝壁小道,开始绕山。</h3> <h3> 半道上有很多未经探明的山洞,每一个山洞在雨季时都是喷水的泉源。这一带有很多山洞,我听说过的有藏宝洞、八宝洞、张良洞、皇姑洞等等。</h3> <h3> 半道上还有这种极窄的山缝,需要人侧身才能挤过去。</h3> <h3> 我前边的旅友们,迎着阳光,兴高采烈的穿行在被叫做“一线天”的地质奇观里,南太行有很多这样的景观。</h3> <h3> 当然,整个一线天并不是全都需要侧身而过,只在某个地方才需侧身的。</h3> <h3> 群主在给大家讲解当年袁世凯在辉县市购买了整个关山的历史典故,</h3> <h3> 快到山顶时,岩石变成了页岩。</h3><h3> 就在此处,有袁世凯刻写在一块石头上的几个大字,而这岩层,看起来像是一个神龛。</h3> <h3> 在南关山有“袁界”二字,而此处则有“福山界”三个字。</h3> <h3> 福山界前边头突兀出来的一块岩石,旁边盛开着淡紫色的山菊花,站在这块岩石上,能拍出很有户外特质的照片来,可惜岩石下面百草丰茂,郁郁葱葱的,凌空的感觉不大好找。</h3> <h3> 终于走到一个垭口,眼前豁然开朗,可以看得见紫霞关山洞另一面的关爷坪、长三地所在的山谷了。之后,就开始在林间小道里面平切。</h3> <h3> 上得一段陡峭的山路之后,仍旧还有这种在山谷里面的攀爬。</h3> <h3> 有时候还需要在峡谷里面盘旋回转。</h3> <h3> 总之,从地形上看,快要达到山顶了。杏利便举手遮望起来,斑驳的树影印在俊俏的脸庞上,但仍遮不住青春和靓丽。</h3> <h3> 在一个拐弯处,大家席地而坐,找一块干净的大石块、一块毛茸茸的草铺垫。尽可以坦然的、轻松的、放下装备,把一身的疲惫,把之前心底的纠结、龌龊、烦恼、躁动等等所有的羁绊,全都释放在这原始密林里面。</h3> <h3> 如果感觉乏味,还可以掏出手机,尽情的拍照,不用刻意去寻找角度、光线,只要轻轻按下快门,就是一幅好画。</h3> <h3> 就是这种看似平淡、没有一点诗意的灌木小树林,也是极好的画面呀!虬曲黑骏的枝干、苍翠即将老去的树叶、林间若游丝一样的阳光,能完全把人融化掉,只剩下纯洁的思维在漂游着……</h3> <h3> 停一阵子,就不紧不慢的继续走着,走在山顶铺满阳光的小路上,还有鼻息里浓浓的花香、还有耳际中清脆的鸟鸣。</h3> <h3> 很多时候,因为久无人修,野葡萄什么的会拦住我们的去路,但是,横柯上蔽、浓荫蔽日的境地,不正是我们想要的〞走进大自然、寻觅美好环境〞所向往的秘境吗?</h3> <h3> 走到一个三岔路口,眼前出现了可以走三轮车的山巅土路,群主跟我们解释说,右手边有一条直达山下的索道,是运送肥猪的专用索道。机动三轮呢,也是通过这索道拽上来的,山顶有一户农家散养着很多土猪呢。</h3><h3> 我们便都笑着说,咱走的不是驴道,而是猪道!这是我们全部人马的合影,城北中学和城北小学各有四名教师,辉高两名,一共十人。</h3> <h3> 这就是下山运输肥猪、通往索道的路,我们是从右边过来的。为了展示一下此处是三岔路口,我特意走了走这条运输猪道。</h3> <h3> 山巅还有这种石臼状的巨石,据说是地球冰川时期的遗物,在南太行,大凡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顶,都有这种地质状貌的巨石,有的被称为石缸、石盆什么的,不是有个叫〞石缸岭〞的地名吗?</h3> <h3> 可以看到这里的大路十分宽敞,前边的山峰很低很低,像一个小山包,其实是我们已经抵达了山顶。</h3> <h3> 时间已近正午,原本很安静的养猪场,因为我们的到来而立即喧闹起来,那些猪们肯定没有一下子看到过这么多人,纷纷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哼哼唧唧的极不情愿的扭动着腰肢,去寻找另一个阴凉地。</h3> <h3> 因为是太行之巅,眼界一下子更为开阔起来,崔老师便挥舞着登山杖,指点着四处的山头。</h3> <h3> 更有在山下见不到的各种植物,结满了一树的红果。</h3> <h3> 大家谁也不知道这种植物叫做什么,有说是野山楂,叫做崆棘,也有说应该是海棠果,大家都恪守原则,绝不下口品尝,只留下这一树红果自我招摇吧。</h3> <h3> 远处的山坳里面很明显有一个废弃的小村子。博学多才的群主说,那个村子名叫石板窑。网传黄水的龙水梯上面有个村子叫白云龛,说那是全新乡市海拔最高的村子,而这个石板窑呢,明明就是海拔1500左右的一个村子呀,跟白云龛有得一比。</h3><h3> 而我们所走过的这一溜村子,分别叫东驼腰、小房、大水、后泉,都已经被废弃了,但在谷歌地图上却还有标注。</h3> <h3> 苍天流云、山脊岩层,是不是给人一种高远空旷的感觉呀!</h3> <h3> 大家走一走、停一停,又议论一番,这里的辽阔天空,悠悠飞过的祥云,还有悄无声息的民航飞机在天空中划出一道道白线,无不让人感觉长天辽远,秋高气爽。</h3> <h3> 页岩很整齐的排列着,只要有兴趣,甚至还可以轻轻翻动,就能扳起来一块石头。穆老师极有兴趣的立在岩层上,迎着阳光,抒发着豪情。</h3> <h3> 侧身照是不是要比上一张更好看一点呀!</h3><h3>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照片全是使用手机拍摄的,而我一向认为,拍照的时候,最好还是把手机横着拍摄,这样拍出来的横幅画面,更符合人的审美情趣,人眼有两只,两只眼睛是横着长的,不是吗?家里的电视机不也都是横幅的画面么?竖幅的电视机我还没有见到过,那画面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懒人拍照才不假思索的用竖幅。</h3> <h3> 还有,像这种照片,主题部分最好不要放在正中间,而应该放在后三分之一处,并且让人的眼前空间大于身后空间,想象一下假如福秀转身向右,是不是觉得很不舒服呀?</h3> <h3>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山巅苍茫,空寂辽远,崔老师便尽兴展臂,拥抱整个世界!</h3> <h3> 而杏老师和华老师呢,只是较为放松的依着巨石,享受着大自然所赠予的这一切。</h3><h3> 清风拂面、阳光煦暖,当我们把工作中的所有烦恼抛开,走进这无比清新的世界里,心底该是怎样的清净和舒畅哟!</h3> <h3> 当然,还可以极目远眺,把目光投向极远的缥缈的空间,那里的天际里青山与蓝天相接的地方,是可以安放心灵的所在——就这样沐浴着祥和的光和温馨的风吧!让风涤荡着心灵,让光映照着魂魄……</h3> <h3> 大家还品判着猪们,黑的、白的、公的、母的,还有人专门到猪的正后方去,看猪们怎样扭动着身腰,极不情愿的挪开位置,去寻找更加安适的去处。</h3><h3> 这猪委实太自由自在了,全部都是散养的。但是,自由的生命总是短暂而不太长久,安逸的生活总是显得轻浮而不厚重。</h3> <h3> 这里有一棵巨大的小叶皂角树,荫蔽着树下懒洋洋的猪们。我们的到来打乱了猪们安静的休息。</h3> <h3> 不用刻意去驱赶猪们,他们很自觉的让位给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h3> <h3> 猪们走了,我们便评论着它们的肥瘦,还有高挑与粗壮,还有大长腿支持下的模特步。您从猪屁股后面看过它们走路的姿势吗?美妙极了。</h3> <h3> 站在皂角树下,看猪们满足惬意的躺倒在另一片阴凉里。</h3> <h3> 沿着堤岸走不远,眼尖的人忽然发现石岸上有很多山韭菜,他们几个便采摘起韭菜来,不一会儿就是一塑料袋子,满满的有五斤多呢。</h3> <h3> 回望刚刚经过的这个小小的村落,这是我们所经过的唯一有人居住并在此养猪的地方。</h3> <h3> 又一棵不知名的植物。也是红红的缀满了小果子。</h3> <h3> 野山菊很多很多,粉的、白的、黄的、紫的,单瓣的叠层的,有时候就是紧挨着的两株小花,也不一定长得一模一样,多彩的大自然在这人迹罕至的世界里,给我们呈现了太多太多的精彩。</h3> <h3> 在小山村逗留不久,便开始下山了。但是,就是在此处,我们走错了路,本来该是翻山的路,走成了绕山的路,竟多走了一个小时。</h3> <h3> 等我们终于翻过了大山的时候,又发现了另一个小村子。</h3><h3> 群主一直说,有个村子里面有很大一棵苹果树的,等到我们终于找到这棵苹果树的时候,发现上面一只苹果也没有。莫不是群主在学曹操弄梅吗?此时已经是正午一点多了。</h3> <h3> 废弃的村子里,还有石碾盘。王老师抚摩着碾磙,感慨着,遥想着……</h3> <h3> 这里树木高大,水源充足,完全可以养活好几口人的。</h3> <h3> 一层层梯田昭示着曾经的过去。</h3> <h3> 也有死树不肯倒下来,挺立在空空的房屋旁边。</h3> <h3> 从一个缝隙里,可以望得见来时的盘山路了,也就是说,距离山下的对头寺不远了。而其实呢,对头寺还在太行二栈上,大约海拔为一千米高。</h3> <h3> 他们立在绝壁的边沿,指点着山下的村落、河流和道路。</h3> <h3> 这是对着左侧的大山拍过去的照片。</h3> <h3> 绝壁边沿的那条小道,就是太行二栈上俗称为二道岸的山路,从紫霞关洞口向东走,可以一直走到关山的瀑布上面,凹陷处就是我们午餐的地点对头寺村。</h3> <h3> 是不是有一种很苍凉的感觉呀!</h3> <h3> 看样子尽管人去楼空了,但是核桃还是有人来收获的,我们遇见的每一刻核桃树都是光光的。后来听新乡合河的旅友瑾瑜说,今年的南太行关山一带,核桃树上生了虫子,绝收了。</h3> <h3> 平视这个小山村,石屋、石墙、石岸、石梯。</h3> <h3> 沿着很明显的小路向右侧走,不时的出现这种悬空危崖。</h3> <h3> 每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便疾步而过,不敢高声喧哗,总害怕惊动了什么。</h3> <h3> 也有这种石台阶顺势而下,毕竟是下山的路,尽管大家都已经饥肠辘辘的,但仍然是兴致不减。</h3> <h3> 这地方,当地人把它叫做西寺胡同,是针对于对头寺而言的,山里人都把这种极为狭窄的峡谷叫做胡同,对头寺西边的叫西寺胡同,东边的叫做东寺胡同。</h3> <h3> 从这幽深的峡谷里面,在荆棘灌木丛里、劈开蜘蛛网什么的,还得小心脚下的碎石。</h3> <h3> 当我们终于看到大片大片的杨树、核桃树林的时候,我们知道对头寺就要到了。</h3> <h3> 一进村子,他们的脚步一个比一个快,我只能紧跟着他们的背影打听着早就联系好了的农家住址。</h3><h3> 像这种户外活动,一般都要提前联系农家的,不然,像今天这样,我们是两点来钟才到达对头寺的,农家早已经刷了锅碗,谁还再给你做饭呀?</h3><h3> 给对头寺的这户农家做个广告:135 2384 4724 饭菜好极了。还主动给我们省去了啤酒钱。后来听说我们要从女儿缝梯下山,而两位司机还需到紫霞关开车去,女庄主立即开车送了两位司机。</h3> <h3> 饭后小憩之后,我们开始沿着女儿缝梯,从二道岸上下山,这是开凿在万丈悬崖上的女儿缝梯。</h3> <h3> 按说,女儿缝梯跟南太行其他石梯古道一样,只要你不恐高,一般都是可以顺利上下的。但是,这女儿缝梯却是我最感紧张的一个石阶梯,主要是因为是阶梯上落满了尘土石子,本来十分整齐的石台阶,变得溜光可怖,稍不小心,脚下一滑,可就是很危险的事儿。所以,我特意在石梯上面的小庙里,实实在在的磕了头、捐了钱,希望山神爷能够保佑我们一路平安!</h3> <h3> 他们走得快,我在最后边压阵收队。您可以看看石台阶上积满了土石。</h3> <h3> 太靠边了也不行,每一块石头都是岌岌可危的。</h3> <h3> 转过一个山梁,是一段更不好走的泥石流形成的大山坡。</h3><h3> 这里是山就是花岗岩和吸水石混杂的山体,吸水石里凝聚了大山的水分,从一个个窟窿里面喷涌出来,而整个山体由于常年有流水冲刷,便生长了很多苔藓植物,而这些吸水石又常常坍塌流泻,形成十分危险的峭壁。</h3><h3> 有人总爱好奇的询问,为什么叫做女儿缝梯呀?那是因为此处被人称之为女儿缝,多么浪漫的名字呀!其中的一个泉源还真的很像那么一回事儿。比如就这张照片的正中,原先是有一股水流喷涌而出的。</h3> <h3> 崖边低垂着野花,野花映衬着悬崖。</h3> <h3> 看看这一张照片,就知道必须得小心翼翼才能安全下山。</h3> <h3> 整个山坡上有一股股溪水,群主文生害怕弄湿了鞋子,竟然干脆脱掉了鞋子,倒也更加把滑了。</h3> <h3> 野花妖妖,涌泉处处,绝壁上上到处是绿色的苍苔。</h3> <h3> 每一个地方都是湿漉漉的无处下脚,更有那些看来不太起眼的小碎石,如果不小心的话,极有可能让你的脚下一滑,可就是大事儿了。</h3> <h3> 原本,那一股水流是从画面正中间的缝隙里流淌下来的,可能是这种石灰质的泥土淤积多了因而堵塞了某个管涌,水流便从右边涌泄而出。但是,就是现在,照片正中的像不像某个器官呀?知道为什么这里被叫做女儿缝了吧?类似这样子的涌泉还有很多呢!</h3> <h3> 下得女儿缝梯,开始在悬崖下、在野花丛中平切。</h3> <h3> 关山的山菊花呀,在万花凋敝,万木行将落叶的时刻,你却开的如此泼辣,如此繁盛!</h3> <h3> 在绝壁的石缝里,在贫瘠的山石上,在暗无天日的悬崖下,你不畏危险、不惧干旱,哪怕有一丝的生的希望,也要开出灿烂的花朵来!这是从别人的照片中挪过来的一张。</h3><h3> 这野菊花,给人以生命的启迪,给人以坚强的信念!从她们身边走过时,都能充分感受到浓烈的生命气息在感染着你!</h3> <h3> 举头仰望,但见悬崖峭壁上,一丛丛、一簇簇的山菊花,在极其险峻的地方彰显着生命的的精彩。</h3> <h3> 此处的地势也是十分惊险。</h3> <h3> 但却是一个羊圈,地面上积满了大量的羊粪,羊膻味太浓了,加快了我们的脚步!</h3> <h3> 走过悬崖下面的平切路段,仍需走一段宛若女儿缝一带的极陡峭的下山小道,大家都格外小心。</h3> <h3> 回望我们曾经走过的女儿缝梯,就是绝壁上那条细细的斜线。</h3> <h3> 再来一张别人拍摄的女儿缝梯仰拍照片,我在最后边收队。</h3> <h3> 一直走到盘山公路边,大家纷纷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总算下山了。光是这女儿缝梯,我们就走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呢。</h3><h3><br></h3><h3> 这次活动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活动,组织者是我们群主杜文生老师,开车的司机分别是辉高的王老师和城北的崔老师,午餐十二元,全部AA制。时值中秋佳前一天,当我们从紊乱冗繁的事务中脱身,走进纯洁宁静的大自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像是得到一次洗浴一般。而我们再一次来到凡世人间的时候,自己感觉有一种超尘脱俗的感觉,我不知道其他的驴友们有没有这种体验。但我可以说,我从天上来,不带一丝杂念,我把太行走遍……</h3> <h3> 全部行程20公里,拔高600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