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图文 方向东</h3> <h3>前些时日,应冯健老师之约前去淮安区乌沙河船𠂆去看看,于是带着相机一同前往。这条路我还记得,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去淮阴时是必经之路,当时没有翔宇大道,两淮之间只有这条道,那时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乌沙河船厂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当时的船厂里是热火朝天,苏北能造大船的,乌沙河船𠂆应该是排得上号的,从老远就能看到朵朵焊花在不停地闪耀,每每走到这里都想多看几眼。𠂆里出了好多技术人才,有工程师,也有顶尖的电焊工,还有好多的车钳铇工,那时候的船厂是我们淮安人的自豪!可是现在再去看看,心里特别的酸,连农村都不如的道路、破旧的危房、没有自来水,等等这些……不知该有谁来过问,谁来关心他们!</h3> <h3>破烂不堪的𠂆房,依旧立在风雨中,似乎在提醒人们淮安还有过这段曾经辉煌的历史。</h3> <h3>船厂紧挨着里运河乌沙河段,现在河对面是我们淮安区的支柱产业井神盐化厂。</h3> <h3>井神盐化厂</h3> <h3>船厂与盐化厂形成鲜明的对比</h3> <h3>整个厂区杂草丛生,这里的居民,还利用一小块地长起了蔬菜。</h3> <h3>居民用塑料盘从里运河里端来水浇田。</h3> <h3>放眼朝东望去,农校(现在的生物学院)的水塔格外醒目,而眼前这一片荒草地显得格外凄凉……</h3> <h3>这条道路既不是水泥路,也不是沥青路,与过去的农村路面没有两样,是雨天一身泥,晴天满天灰。一位过去船厂的老工人,常常站在路边呆呆地望着夕日的船厂……</h3> <h3>居民们出行需戴着口罩</h3> <h3>这是路边居民搭建的公厕</h3> <h3>船厂大门</h3> <h3>船厂路北面是船厂宿舍,由于年久失修,好多房屋都已成为危房了,有的房屋已无法居住。</h3> <h3>该户房屋屋顶几乎全部见天了,早已无人居住。</h3> <h3>墙上的红砖也年代久了,都剥脱了。</h3> <h3>周围的环境更是无人过问,路边杂草丛生,居民们自己割草。</h3> <h3>这颗大树有了很多年了,受病虫害,靠近树根的地方大树几乎被虫害啃空了,周围的居民担心哪天倒下来伤及来往的人。</h3> <h3>居民正在割草,自家也长了一点毛豆。</h3> <h3>这一颗大树也有隐患,上面的一颗树枝,在夏天时被大风刮断,一直悬挂在空中,居民称头顶上的剑,不知何时掉下来,谁会遭到伤害?</h3> <h3>他们没有有线电视,用的是小锅看卫星电视。</h3> <h3>有的人家还用土灶台烧饭,这在城区周围是几乎看不到了。</h3> <h3>而最让人担心的是,他们常年吃不到自来水,只靠水泵从地下打水饮用。</h3> <h3>在用地下水浇菜</h3> <h3>这位老奶奶每天弯着腰生炉子</h3> <h3>这是一家光荣人家,从门牌号上看出新路村新建路。</h3> <h3>这墙上有一块健康教育宣传栏,咱不禁要问,这里的居民生活环境,健康有保障吗。</h3> <h3>这其中的一位老人告诉我,她就是患的癌症。</h3> <h3>平时老人就在路边拉拉家长。</h3> <h3>更有意思的是,哈罗单车整天与垃圾桶相伴,有的还倒在地人无人问津,这与滞后的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h3> <h3>太阳能傍的储水箱</h3> <h3>这是过去居民家院墙常用的防盗方式。</h3> <h3>船厂对面还有一处厂房,虽已破旧,但里还有不少设备,一位早就下岗的原船厂技术工人,他的车钳铇的技术在当地是缺指可数的,他现在虽六十出头了,可还在用自己的一手绝活在揽点生意,维持生活。</h3> <h3>这是他在工作</h3> <h3>这是他用的工具</h3> <h3>工作现场</h3> <h3>这是过去的水塔</h3> <h3>或是独自一人</h3> <h3>老人或是三三两两的在路边</h3> <h3>虽然是小猫小狗,给人的感觉总是有几分凄凉。</h3> <h3>居民在收衣服</h3> <h3>小孩独自一人在玩耍</h3> <h3>这一对老夫妻,恩恩爱爱。夫妻俩在船厂相识成家,一个是冷作电焊工,一个是会计,一个68岁了,一个72岁了。现在靠卖黄沙水呢过日子,还在挣钱呢,在此我祝福他们健康、幸福!</h3> <h3>这是船厂宿舍大门</h3> <h3>现在他们在空地上种点粮食和蔬菜。这是在喷农药</h3> <h3>收凉晒好的玉米</h3> <h3>一对老人在房顶上凉晒玉米</h3> <h3>房顶上</h3> <h3>在菜地上劳作</h3> <h3>在菜地上</h3> <h3>这是一位大嫂在带我们去找乌沙河的闸门。图中是冯健老师。遗忘的角落,希望相关部门能引起重视,尽早解决他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让他们生活无安全隐患、能喝上自来水和看上有线电视。关于船厂的故事与现状,还请冯健老师再写出自己的感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