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小林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儿时记忆里,父亲的印象是模糊的,甚至于空白,更多的记忆来自母亲。那时我和母亲、姐姐生活在农村,父亲在邻县城工作,回家次数很少。可能是工作认真加之交通不便的原因吧。</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的母亲泼辣、能干,对孩子们要求严格。母亲身材不高,那时的自行车车身又高,每次骑车时,母亲先要将一只脚踩在车的中轴头上,另一只脚支在地上,费力点蹬好多次,滑行几十米,然后等待时机把落地的脚甩过自行车。母亲自己骑行已如此艰难,还要经常让胖乎乎的我坐在前横梁上,可以想象骑车的艰难。</p><p class="ql-block"> 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贫穷而忙碌。母亲当时是妇女队长、缝纫组主任,除了干累人的农活,还要经常学习开会。母亲晚上要去大队开会时,多半会早早哄我睡觉。记得有一次,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个人,母亲晚上又去大队开会,我一觉醒来,发现家里漆黑一片。习惯性地用手先在身旁搜索,可没摸到母亲,就快速爬起来满炕摸找、呼喊。当我发现屋里没人时,摸黑光脚跑到被母亲反锁的前门里,蹲坐在地上双手扶门,大声哭喊着诉说内心的害怕、委屈和怨恨……过了许久,才听到由远渐近的脚步声,听到大门的开锁声,害怕的心情才得到缓解。可当母亲推开门、愧疚地蹲下身,将我搂在怀里的那一刻,我那委屈、怨恨的心情才在嚎啕大哭中得到缓缓的释放。长大后,母亲多次提起过去,老内疚地道出当时的缘由,为了工分,为了不落后他人,为了分担家里负担,为了我们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论起母亲的严格,过去大人管教孩子主要是打、骂,母亲也不例外,但她多了一份说教,多了一些认真,多了一点眼光深远。记得上小学四五年级时,我拥有了自己第一个塑料文具盒,好像是粉色的,我也喜欢,可过了段时间,喜欢的心情就淡了下来,巧又遇到另一同学用的铁皮文具盒,现在也记不太清,不知谁先提起交换一事,可不管怎么说,都是两厢情愿的事情,总之是一拍即合,双方很情愿地交换了文具盒,完成了人生第一桩你情我愿的“生意”,心里别提多高兴。母亲很快发现我交换的文具盒,严肃地审问了起来,我给母亲一五一十地交代了我们交换文具盒的过程,可母亲还是让我还回了铁的文具盒,拿回了自己的东西,总之还是怕我犯错误。还有一件糗事我记忆很深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父亲有时回家带几盒香烟招待村里的人,父亲是不抽烟的,也很节俭。我第一次见到带“把”的烟,很稀罕,就趁人不备每次偷偷拿出一两支给自己藏起来,偷偷放在另一房间里(平时没人去相当于储物间),而且会不定期地检查我的宝贝“藏品”,可谁知,年前家里大扫除、母亲收拾家里卫生时,发现了我的小秘密,母亲把我叫到身旁问了此事缘由,严肃地批评了我,说小孩子不应该吸烟,更善意地给我圆了场,说:“我娃是给其他大人准备的”,我也就心领神会地全盘接受,每每想起这事,我心里到现在一直都很感谢母亲,毕竟她没让她儿子的小心灵受到一点伤害,替儿子隐瞒了生平唯一一次不光彩的“偷”烟经历,也算给我幼小的心灵进行了一次小型手术,特别庆幸此次手术效果还不错,至今一直并无复发迹象。</p> <p class="ql-block">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先生的这句话的确有道理。1982年我在家乡大队中学读初二,当时农村生产责任制正如火如荼,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普遍较弱,成绩差到公社排倒数,县教育局也就在当年撤销了我所在大队的中学,这样,我们这些学生就面临暑假后无学可上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82年秋季,我转到父亲上班的县城读书。那年暑假对我而言终生难忘,整个暑假再没有像呆在农村那样整天和同伴们斗鸡、骑马打仗、打麻雀,而是整天被姐姐强迫着去学压根不懂的习,去读根本看不明白的书,假期变得漫长而无趣。一天中让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父亲单位的吃饭铃声,当时县城的吃饭条件比农村好不少,加之青春期饭量也大,那年暑假父亲的饭、菜票消耗绝对不少。父亲一辈子节俭,也不吃肉,可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父亲隔三差五就带我出去吃招待所(过去招待所的菜、肉多)。平时多吃政府食堂或姐姐做的麻食,那年暑假我的胃很满意、甚至兴奋,可心理是遭罪了,主要是学习的压力及不知从何学起。学习上主要是应付姐姐,父亲倒没为难过我,只是口头上要我好好学习,提前告知我秋季入学去县重点中学,蛇打七寸,父亲可能知道了我的七寸,要我说,随便去个学校就行,可他还偏偏要我去重点中学,本来就厌学怕学,何况还要越过普通去重点,真是难为了不合实际的我,顿时头大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开学第一天,父亲和他一位同事推着自行车带着被子和一些生活用品将我送到县城两公里外一孤立寄宿学校,到了位于塬上的学校后,父亲忙前忙后将我安排到班级,还给我介绍了一位和我同班的同事的儿子雷同学,说他是班上、县上、地区三好学生,要我多向他学习请教。我记住了父亲说的话,开始了稀里糊涂的重点中学生活。当时因为是寄宿学校,每周三下午要回家背馍、菜。印象里,每个周三下午父亲都在房间里等着我回来,给我准备美味饭菜,我去学校前,父亲必亲自给我炒一罐头瓶青辣子,菜里葱多油多,我说过父亲很节俭,但每次对我一点也不节省。父亲说得少干得多,每每送我去学校,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都会不由自主想起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常常不自觉地感动甚至流泪。到了学校,吃饭时,打开瓶子里父亲做的菜,父亲的“背影”也每每浮现在我眼前,一边就着菜,一边泪和饭一起往下咽,心想,我如果不好好学习,期末拿什么给父亲回报(当时想的就是那么简单)呢?</p><p class="ql-block"> 转学后一个多月里,我几乎不跟人说话,包括同学、老师还有父亲。刚开学的一周时间里甚至没去上过一次厕所,我暗自狠下心,一定要刻苦学习。当时很怕同学、老师知道了我的学习“底细”。很庆幸刚开学没考过试逃过一劫。起初苦学是很艰难的,课间从不出教室门,总在回味着上节课的难点、疑点,并记录下来,还得尽快准备下节课的挑战。就这样紧紧张张地熬着,课堂上很胆怯,生怕老师让我回答问题。那时的最大心愿就是别出大的丑,好在那时候老师好像很懂我的心思,上课几乎没提问过,我要真心给老师点赞,难怪有“心灵工程师”的称谓。就这样一节一节课平安度过,我感谢老师、同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多月期中考试时,我总成绩排名全班(约50人)14名,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比当第一名还要兴奋,总算度过了学生时代最困难、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时期。</p><p class="ql-block"> 期中考试后我收获最大的不是兴奋而是自信,此后我才敢不耻下问,之前是不会问人、不敢问人的。记得有次上完历史课(我们农村中学有历史地理等教材,但没有老师),老师上课讲到“嘉庆帝”,我脑子里全是“嘉庆地”,而且还不停地在地图上找,一直没找到,心生疑问,课间我主动鼓起勇气小声地问了一句我旁边的雷同学,“嘉庆地”到底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没找到?“三好”雷同学没笑话我,而是耐心友善地小声给我解释了“嘉庆帝”是皇帝封号,不是地名。</p><p class="ql-block"> 人自信了,本性自然就呈现的多了。我一直话不多,但在熟悉的人面前话一点也不少。无知者无畏,我转学前和母亲话特别多,而且每当母亲问起我学习的事,我都会说别看她某某某(当时我班学习最好的女孩)现在学得好,我只要肯学,她肯定比不上。现在想想,我当时说这话真有点盲目的高调。</p><p class="ql-block"> 转学前在母亲面前是开心的、调皮的、活泼的、自信的,可以说除了学习其他没什么问题。转学后一个多月里,我性格上太大的变化让父亲很担心,他托人转告老家的母亲,说娃现在不说话,听到父亲托人传的话,母亲再也顾不上金贵的工分,很快来到父亲工作的县城,嘘寒问暖地关心我;还有我老家的一个叔(从小一直看着我长大),听说我变得不爱说话后,直接来到学校找我,恰好赶上我中午吃饭,他和我一起坐在床边,我记得当时心里压力特别大,也没和叔叔说几句话,更没问叔叔吃过饭了没有,一路过来顺利与否,只在心里默默记下了对叔叔的深深感激。</p><p class="ql-block"> 顿悟也好转折也罢,对我来说我生平第一次转学就是我人生最要紧的几步,促成我完成这几步的,就是我的父亲。他善良、勤快、节俭、任劳任怨,从此我的学习一路直上,方法得当、记忆力好、效率高,初三、高中一直在轻松中度过。</p><p class="ql-block"> 1987年我考入省重点大学,大学时期的一件事让我非常感动。上大学一个月左右,在从教室回宿舍的路上偶遇到了母亲,她的到来我万万没想到,要说和别人一起来看我,我会相信,可她一个农村妇女平时连镇上的集会都不去,在我记忆里,是她生平第一次从老家到省会大城市来看我,这么复杂高难度的事情她独自完成,可见她下了多么大的决心,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爱我的,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记得我已上了大学,每次寒暑假回到县城,我们一起出去,他绝不会让我骑车带他,总是笑着说:“你还小我带你”,虽然我一再坚持,但他始终不肯,每每我坐在后座靠着他卖力的身体,感触着他心脏砰砰的跳动,听着他急促的呼吸声,都能感受到他那份深深的父爱。</p><p class="ql-block"> 在我步入社会后,对母亲的印象有了些变化,她心胸宽广、个性坚强,记得2007年我做生意被人骗了一百多万,虽然此事最后进入法律程序,但母亲生怕儿子心里吃亏,常常坐在我身边摸着我的手,带着安慰和满意的情绪对我说:“娃呀,咱人要知足,我们现在好着哩,钱财是人身外之物,要知足呀。”是的,知足常乐,我明白这道理,可我对社会上有的人有的事还是难以接受,不免有时心情不是太好。我明白母亲此番话的意思,毕竟我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同处的时间是最长的,有时我和母亲只需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会彼此心领神会,有点母子连心;2013年母亲生了一场大病,放化疗二十几次,病情的疼痛以及治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可七十多岁的母亲从没在我们面前说过疼痛,后来在医生那里知道了,尤其我姨一次无意告诉我说,母亲给她说治疗时难受得很,我的心很疼很疼……还有在2017年间,母亲发了四次高烧,每次都在39度多,放在年轻人也难受,可母亲从来没给我说过,也从没在人面前呻吟过,大夫说是肠胃感冒,以后多注意饮食、多喝水、勤加减衣服。在此期间,我的女儿也常惦记母亲的身体,先后买来澳大利亚蜂胶、英国的液体蜂胶,母亲坚持服用,再在饮食上做了调整,忌了自己最爱吃的辛辣刺激食物,身体一天天恢复完好,现在快八十岁了,还在家里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能是感化了老天,在医院复查身体时,竟一点后遗症都没有。记得有次复查完,女儿带着母亲下楼,我返回问询大夫看需要开点什么药?大夫说身体恢复的很好,暂且不用吃药,我的一位喜好病理琢磨的叔叔说我母亲的身体真是奇迹。小时母亲打我们的时候特别生气,但长大了,父母打骂我们两下,心里还格外高兴,多希望父母一直有个好身体,永远管教约束着我们,多希望时光再慢一些,别让父母再变老。</p><p class="ql-block"> 父母是恩爱的。我六七岁时,父亲生了一场病,母亲一直陪护在父亲床前悉心照顾,出院时医生告诉家人,父亲是肝病,不能生气、不要干苦力活、营养要跟上,此后,母亲牢记医生的嘱咐,格外注意父亲的饮食和身体,平日里不太富裕的日子总会给父亲打个荷包蛋,母亲还告诉我们父亲不吃肉必须保证每天一个鸡蛋,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过去在农村,遇到农忙辛苦的时候,不停提醒父亲适当休息,别累着身体;时隔四十年,在2013年母亲生病住院的近三个月时间里,我们每天坚持早出晚归(母亲不喜欢医院的环境),父亲从未缺席,而且心甘情愿做母亲一生的私人秘书和贴身保健医生。</p><p class="ql-block">母亲姊妹七个身为老大,自然家庭拖累也大,肩上的担子就重一些,就没能上学出去工作,一直在农村,可其他姊妹们都说母亲有福,老公体贴、儿女孝顺、媳妇贤惠、女婿明理、孙子可爱懂事,难得和睦的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父母是节俭的甚至吝啬,可有时是铺张的甚至奢侈。对待自己是吝啬的,对待别人是大方的;对待家人是节俭的,对待客人、朋友是铺张的。平时父亲早上要去两三个超市,从来没说过累、烦,权衡各个超市的菜价,斤斤计较每一分钱,一天从早到晚也不歇息,家里的好东西永远优先客人,自己从来不愿独享。要是哪顿饭我们觉得香,母亲会习惯性地说她不饿,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难怪人们都称赞母爱无私伟大。平时回老家,我带再多的东西对母亲来说也不够,到了村里,看到这个见到哪个肯定要带给一点东西,这是她的习惯,也是那个年代多数人的习惯。人总是有缺点的,非要我挑出父母的一点缺点,那我会告诉你,父母的优点肯定是优点,他们的缺点里必然隐含有优点。</p><p class="ql-block"> 1997年父亲退休后和母亲一起来到省城西安,刚开始进入西安生活也很艰辛,我刚参加工作没几年,加之结婚两地分居、生养孩子。有句老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从1998年我在西安有了自己的房子后,就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要感谢父母亲一直以来的辛劳和付出,希望二老开心、健康,有个美好祥和的幸福晚年生活。</p><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我爱你们!</p> <h3>年轻时的父亲母亲</h3> <h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h3> <h3>再次致青春。</h3> <h3>人生最美夕阳红,安静又从容……</h3> <h3>游山玩水😄</h3> <p class="ql-block">一儿一女活神仙</p> <p class="ql-block">妈妈的小棉袄🍎</p> <p class="ql-block">铁三角✊</p> <p class="ql-block">光阴似箭二十年</p> <p class="ql-block">爷爷抱抱,奶奶抱抱🌹</p> <p class="ql-block">寒窑看鸽子🕊️</p> <h3>爷爷&amp;乐</h3> <h3>奶&amp;乐</h3> <p class="ql-block">人丁兴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亲人敬酒喽❤️</span></p> <p class="ql-block">开心忙活的亲妹子🌹</p> <h3>今天“八零”后啦</h3> <p class="ql-block">陪老父亲走走🎉</p> <p class="ql-block">陪老人说那过去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周末玩去喽</p> <p class="ql-block">俩调皮孙女逗爷爷</p> <p class="ql-block">陪父母、女儿爬⛰️</p> <p class="ql-block">全家出游</p> <p class="ql-block">父子连心👍</p> <p class="ql-block">谁说婆媳难相处🌹</p> <p class="ql-block">隔代亲呀</p> <p class="ql-block">一家亲❤️</p> <p class="ql-block">老来也俏一回👫</p> <p class="ql-block">妹妹、女儿站身旁,底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三口小家</p> <p class="ql-block">四口之家</p> <p class="ql-block">老来伴(2013)</p> <p class="ql-block">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活到老,学到老</p> <h3>颜值担当有米雪😄❤️❤️<br></h3> <p class="ql-block">思考啥呢?</p> <h3>特别鸣谢友情编辑乐子同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