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又是一个中秋夜,还是照例的晚饭后公园散步。出得门来,夜幕中,我的城市已经褪去了夕阳的金纱,远处街灯闪烁、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也一片嘈杂。
慢步来到公园,进得园内,城市的嘈杂顿时被隔绝。过节的缘故吧,今晚公园的游人稀少,比平时又安静了许多。一轮杏黄的满月挂在树梢并倒映在园内湖中,月儿无星相伴,倒映湖中的月儿显得格外皎洁,也显得格外孤单。微微的晚风吹拂,湖面荡起阵阵涟漪,月儿在湖中轻轻地、无声地、有节奏地波动着,岸边的柳条就像女孩的长发,随风飘逸,婀娜多姿。我走过映月的静湖,又踏上幽暗的小径。</h3> <h3> 夜渐晚,园内游人更少了, 小径上不时有落叶飘下几片。中秋的晚风吹过,有阵阵凉意袭来,该是回家的时候了。抬头,那轮高挂夜空的孤月正静静与我相望。在这清冷的月光里,飘忽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苏轼秋月伤怀的名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恰合此时我的心境。是啊,人生的物和事,去的去,来的来,总是匆匆而过,犹如手中的水滴,定会从指缝中流走。月儿长在,人却不长在。想到自己的人生也已到深秋,心内不尽有些怅然。许是月儿知晓我心,那轮中秋之月用它那柔善的光,一路伴我回到家中。 </h3> <h3> 今晚的我睡意全无,走到阳台上,点燃一支烟,看着月色笼罩下早已静谧无声的小区庭院,遂想起唐代诗人王建的那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霜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月常照今人,今月却思故人。呆呆望着月儿的我,思绪就这样被今晚的月光带回到多年前,也是那个一样满月的中秋时节。 </h3> <h3> 那年的乡下,知青的我要回城了,众人相送 。那时农民很是贫困,淳朴的乡亲们尽心尽力,倾其所有为我送行。有送布票的, 有送鸡鸭的,有送鸡蛋的,有送鞋垫的……那可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那些东西都是乡亲们省吃俭用,拿来换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啊。现在回想起来,心中依然感动。记得那天,都快夜半了,一当地女孩送来四个鸡蛋,却不敢进我们知青屋,女孩找到一个女知青托她把鸡蛋转交给我,我收下鸡蛋后想当面对女孩说声谢谢,就走出屋来,只见那女孩站在百米外路边看向我,那一刻,我仿佛进入了一 个奇怪的世界,那个乡村的秋夜突然出奇的安静,也无狗吠、也无虫叫,虽树梢在秋风中摇曳,却没有一点声响。那是中秋节后的一天,十六的月儿又大、又圆、又亮,那晚的月光显得格外的苍白。屋右那条沙河在月光的映照下,像只铜盘,反射着橙光,屋左那条土路也被月光拉得长长的,像条洁白的丝带,一直通向远方。路边的女孩在月光笼罩下犹如丝带上串起的一颗珍珠,那么鲜洁、那么晶莹、那么温暖,虽隔百米之外,似乎也能感到女孩甜美的呼吸。我呆呆地望着,望着那女孩,望着眼前的一切,忘了前行,忘了言语,迷醉了一般。好一会,当我回过神来,女孩已三步一回头地消失在夜色中了,我竟忘了赶上前去说一声谢谢。 </h3> <h3> 第二天我就离开了那个小乡村,离开了那些敦厚朴实的乡亲们,带着留恋也带着点点遗憾回城了。那晚女孩的模样终是没能看清,那声谢谢也终是没能送出,但那乡村女孩对城市男孩不敢言表的喜欢、那城市男孩的青涩、手足无措的应对、那纯真年代少男少女间的朦胧情感、那两个世界的短暂交集……却随着年年的中秋月光,永远永远的辉映在我的记忆深处。</h3><h3> 谢谢妳!我心底模糊又清晰的那个“小芳”。</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