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云遮月 来年十五雪打灯

宋朝百家第一姓

<h3>  农谚曰: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十五雪打灯。 流传了多少年,多少代,大家只认为这是一句关于农谚的俗语。经历了半辈子的人生,逐渐叹服老祖宗的智慧,这不仅是关于农事规律的总结,其实更蕴含着人生的哲理。人生是有很多遗憾的,八月十五看不到圆圆的明月,但第二年的正月十五则会大雪纷飞,预示着瑞雪兆丰年,这是有遗憾就会有欣喜的哲学道理。 年年八月十五,外出的人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往家里赶,无论多远,这是一个期盼团圆的日子,这是一个举家欢乐的日子。 刚收割、晒干、扬净的芝麻,泛着咖啡色、粒粒饱满,释放着特有的喜悦;满院的高粱、玉米,在太阳的照射下,尽情地吐出粮食的金黄浓香;朱红或者金黄的大豆,圆圆滚滚,就像小孩子胖胖的笑脸;还有那涨裂地皮,汁多、味甜、肉厚的红薯和花生等待农人们刨出收藏,整个农家小院里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庆。</h3> <h3>  家人会在十五的前几天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拣净的芝麻、新磨的白面、晒干的麻角、新納的锅排,一切就绪。</h3><h3> 十五早晨,开始倾倒白面,加进陈年老酵,羼水和匀,白布蒙盖,压上新納的锅排,再覆上厚厚的棉被。白面在老酵的催化下,慢慢苏醒着面的活力,面团慢慢虚化,直到涨破面团表皮,道道开裂,面团内部似蜂窝状。人们此时要将发酵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力揉搓摔打,直到挤出面团内部的气团,然后再揉匀,继续放置发酵,摔打后的面团,一直沉睡发酵到下午四点左右,再一次焕发出更生动的活力,此时的面团具有了一种特殊的面香。 再一次揉搓摔打,直到面团细腻瓷实。 揉过的面团,被巧手的人们做成圆圆的形状,压扁,把炒熟、合着盐巴碾碎的芝麻放中间,然后收紧,复原成圆圆的形状,略微压扁,用新收、晒干、洗净的麻角,在表面印出六个梅花状的图案,在中间在印出一个。也有的人家在中间用碗底印出圆圆的图案。如果没有麻角,巧手的人们就把几根筷子绑起来,沾上红红的糖色,点出六个圆圆的图案。更有巧手的妇人,把面团擀一层,撒一层芝麻、这样叠加四或者六层,然后收成花边,再印上圆圆的花样。富有的人家,也可以做成糖馅的白面馍。图案要双数、圆形,层数也要讲究双数,寓意团团圆圆。 待成型的面月饼在面案上第三次发酵后,放在蒸笼里,然后慢火升温,等锅开三遍之后,熄火,降温,起锅,那一瞬间,白气升腾,圆圆胖胖各种花样的白面馍就出锅了,掰开一个,芝麻的香气在热力的蒸腾下,香气四溢,或者糖液流淌。 &nbsp; &nbsp; &nbsp;&nbsp; <br></h3> <h3>  小的时候,我们把这种白面膜叫做月饼,待稍微晾凉一些,家人会用崭新的白色纱布包裹几个,吩咐我们给关系要好的邻居或者族中长辈们分头趁热送去,当然,也会有同样的回赠,白面膜就在这样的来回赠送中,加深了人们的感情,拉近了人们的关系。 第二天,出嫁的闺女会和丈夫一起回娘家送月饼,我们也总会被父母吩咐着给外公、外婆送月饼。去时一篮子,回来仍然满满的一篮子。 当然这些花样繁多的月饼,都是巧手的奶奶做成的。 每当这个时候,奶奶总是那么用心做好月饼,喜悦地看着我们狼吞虎咽,也时时提醒我们慢点吃,别被噎着。 此时的月饼,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美食,更是亲情的诠释。 后来,我们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机器做成的糖月饼,油油的表面,印着各种花纹,掰开,里面有花生、果仁、冰糖、红或者绿色的橘丝等,这就是所谓的五仁糖月饼,用粗糙的纸包裹,再贴上一张印刷的红红的果签,用纸绳系上,两个一包,油脂透出表面,煞是诱人,咬上一口,甜甜香香的味道,直达舌尖。后来稀罕的东西就代替了白面做成的月饼,虽然喜庆,但不能当饭饕餮,只能当做礼品,也只能做走完亲戚后的享受。 </h3><h3><br></h3> <h3> 但无论是甜月饼还是白面月饼,当月亮升起时,家家户户团座在一起,那种喜庆是属于儿时的、乡间的记忆。那月是温馨、皎洁的,也是圆圆的,在儿时的印象,总像是一个洁白的玉盘,奶奶还告诉月亮上的神话故事。 长大后,我们已经不再相信那代代相传的嫦娥和吴刚的传奇,但总忘不了那月下吃月饼的场景。 </h3><h3><br></h3> <h3>&nbsp; 每当八月十五时,总是想起那散发着芝麻香的面月饼,总想起在灶间舒臂揉面的奶奶,总想起那顿团圆饭的亲情四溢。 奶奶在世的时候,多次回家品尝那儿时的面月饼。后来老人去世了,慢慢地我们的生活条件也变得好了一些,那种白面做的月饼也慢慢地淡出了我的视野,只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也只留下了“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年十五雪打灯”的老话,不能共赏圆月,但求来年的富足。如今生活好了,给我们爱、给我们带来欢乐记忆的亲人却也相继离我们而去了。 此时倒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倒还应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nbsp;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阙像极了现实中的我,常年奔波,看尽了他乡明月;下阙代表着美好的祝愿,人在他乡,心怀故乡的明月。 如今,身居他乡多年,但心中总有一轮家乡的明月;身居第二故乡,但儿子又去他乡求学。 一颗心,此时幻化出多轮明月。<br></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家乡的圆月此时可曾升起? 他乡的圆月可曾明亮? 如明月此时不升不亮,可盼来年; 如明月已至中天,但请千里共婵娟。 </span><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