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有道是"不到喀什,等于没到新疆" ,看维吾尔族民俗风情还得到喀什。<br></h3> <h3>高台民居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民居群,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里才是反应喀什老居民最传统生活方式的民居群,但旧的民居群现在危房已经不让进去,实在可惜。<br></h3> <h3>喀什葛尔古城面积不算太大,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的旅游景点,那大可以走马观花参观一部分就可以了。或许受喜欢拍照的缘故,我喜欢慢慢地行走于街头的每一角落,感受不一样的异域风情。</h3> <h3>老城不只是一个景点,也是当地维吾尔族人居住的地方 。</h3> <h3>老城里的建筑最吸引我的就是各种各样造型、颜色的门和窗。</h3> <h3>喀什老城内街巷纵横交错,十分干净。在小巷子里游走,处处可见民居的堂前屋后、窗台栽植着各类花草。</h3> <h3>“巴扎”在维吾尔语里是集市的意思,而我最喜欢就是花盆巴扎了,土陶虽不是精致,但各种的颜色和特别的花纹极具民族特色。</h3> <h3> 在充满阳光气息的喀什老城里 ,处处可见孩子们快乐的笑脸和那一双双美丽纯真的大眼睛,只要你对他们友善的一笑 ,他们立即热情地跟你说“你好、hello”并摆好✌ 姿势任你拍。<br></h3> <h3>这姐妹俩甜美的笑容 、清澈的眼神、很有范儿的pose简直就是小明星。</h3> <h3>大街小巷里嬉戏玩耍的小孩子处处皆是,令我想起了自己无拘无束的童年。</h3> <h3>她们“叽里呱啦”争吵的样子挺逗</h3> <h3>这街头顽皮小霸王第一次冲着我跑来时是想把我的手机打翻 ,然后再冲过来时给我逮着了,别在小阿姨面前耍无赖😏</h3> <h3>七月暑假孩子们并未放假,听他们说早上还要上半天学 ,放学对于所有的同学们来说应该是最高兴的。</h3> <h3>百年老茶馆从古丝绸之路一直留存至今,是电影《追风筝的人》其中一个取景地。与其他茶馆不同,来这里喝茶的大部分都是本地的男性长者,据说以前是不允许女性进来的,感谢时代进步才让我这样的女性可以进来喝口茶,感受一下当地的人民风俗。<br></h3><h3><br></h3> <h3>一壶茶配上一块烤馕,老人们聊着家常就像是我们广州人的早茶文化。 </h3><h3> 我们汉人忌讳的绿帽子,而在维吾尔族里,绿色是吉祥的颜色,也是只有年长者和尊贵的人才有资格戴绿帽子。</h3> <h3>在茶馆里一直很想跟这些老人们拍照 ,但又觉得不礼貌打搅了别人总不好意思,后来鼓起勇气试探地询问时,他们都很乐意并泛起和蔼可亲的笑容并问你∶你从哪里来?可能他们已习以为常做模特了。(当然也有被拒绝的时候,但极少)对于我这种比较害羞的人还是适宜拿单反远拍😀</h3> <h3>我们点了一壶这店里的特色红茶(名字忘记了)75元对于当地的物价指数来说算是比较贵了,配的黄冰糖放上少量即可,口感有点像藏红花和姜的味道,不是汉人习惯喝得红茶。</h3> <h3>虽然听不懂老奶奶的语言,但感觉她在跟后辈们讲述过去的故事。</h3> <h3>老城里有很多这些维吾尔族工匠们还一直保留着古老的手艺,使民俗文化得以传承。<br></h3> <h3>老城里的光影<br></h3> <h3>两小无猜的小伙伴</h3> <h3>关于喀什的美食,入乡随俗,从富丽堂皇的馆子到接地气的亲民铺子我们都尝试过,拉条子炒面、烤包子、馕坑肉、红柳烤肉、手抓饭、奶油冰激凌……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烤羊肉😁</h3> <h3>当地特色的缸子肉,很有年代感的搪瓷杯。</h3> <h3>阿图什独有的无花果 ,由于果子软糯运输不便,也只有在喀什才有机会品尝了。</h3> <h3>酸奶刨冰~这冰块是冬天的时候从河里采集回来的,一直在冰窖里贮藏到夏天,然后加点自制酸奶就调成一杯降暑解渴的饮品, 河流都是从雪山上融化下来的冰山河水,可谓是最为纯天然的水😁</h3> <h3>在老城闲逛的两天里都特别喜欢来这歇脚 ,极具特色的民族装饰还有帅气的维吾尔族小伙子伴唱,再点上一壶风味独特的奶茶,嗯,慵懒的下午时光。</h3> <h3>喀什葛尔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照片不足以表达它的异域风情魅力 ,来年希望有机会再来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