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9月19日周三下午,二(2)班的陈小媚老师和二(7)班的曾德桂老师分别与她们的孩子们合作,给二年级全体老师带来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h3><h3> 为了上好这两节展示课,陈老师和曾老师在确定课题后马上进入紧张的备课,二年级语文组也提前一周与两位老师一起进行了集体备课。</h3><h3><br></h3> <h3> 《场景歌》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唯一一个识字单元的开篇课文,12组数量词搭配的词语,组成一幅幅动人的画卷:海面风光,江南水乡,少先队员快乐地出游等等,读之让人自然产生诗情画意之感,倍增热爱生活之心。</h3> <h3> 陈小媚老师教学风格简洁流畅,教学过程清晰明朗:初读课文——过生字词关——随情景学文(巩固识字、积累量词)——延伸拓展(小游戏)——指导书写。孩子们训练有素,读词读文时声音响亮、字音准确,课堂学习效率很高,必须点赞。由此也可见陈老师平日里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下的功夫,值得我们学习。</h3> <h3> 随情景学文和延伸拓展小游戏部分是本课亮点:陈老师借由少先队员快乐地出游这一场景作为导入,用一幅幅生动的图片领着学生们一一去感受场景美,生活美。在图文结合中去认知场景,在课文诵读中去感知量词的用法。生动的图画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变得有趣,记忆也更加深刻。学生在诵读中能初步体会到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留下印象,也为后面量词的积累和学习作好铺垫。</h3> <h3> 小游戏“同桌合作,用量词说说教室里你观察到的景物”,不仅及时放松了孩子们前面学文习字有些疲劳的大脑,还调动了孩子们运用所学、积累所学的积极性。</h3> <h3> 指导书写时,陈老师着重培养孩子们仔细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关注生字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后再认真按笔顺书写的习惯,经过认真观察和一笔一划的书写,经过陈老师的巡堂指导、纠正和点评,孩子们的字都写得非常工整美观!</h3> <h3> 《一封信》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篇幅较长,17个生字的识字量也是目前所学课文中最大的,对教和学都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而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体验十分接近。都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曾德桂老师很好的把握住了本文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通过情境导入,出示信封和信纸主题图片等,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h3><h3></h3><h3><br></h3> <h3> 初读课文的环节,曾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将孩子们和在场听课的老师更深地带入了小女孩露西的感情世界。两封截然不同的信,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妈妈对露西的关心和呵护,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h3> <h3> 由于课文比较长,曾老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授课方式。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再指名学生各自领读一个自然段,在领读自然段后,课件标注出本段生字词,在曾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从课文内容里或通过字的音、或通过字的形、或通过字的义、或通过给生字“找朋友”(组词)等等方式来当识字的小老师。曾老师结合语言环境,帮助孩子们正音、理解字义,多种方式巩固识字,做得十分到位。 </h3><h3><br></h3> <h3> 别看孩子们个头小,识字方式有一套,比如“今、令”二字的区分,就有能说出“将军命令士兵打仗,打仗肯定要流血,‘令’字那一点就是士兵流的血”这种识记方法的孩子,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太棒了!</h3><h3><br></h3> <h3>在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曾老师同样进行了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h3> <h3> 每一堂课,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老师们都仔细听,认真做着记录。</h3> <h3> 听课之后,二年级组全体语文老师集中教师书吧,对陈老师和曾老师的精彩课堂进一步评议、研讨。陈老师和曾老师首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接着大家各抒己见,谈听课感受、每堂课的优缺点,以及提出改进建议。</h3> <h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还要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意课内外的联系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就是说,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为了识字,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既要考虑识字,还要考虑学文。</h3><h3> 本周上课的两位老师这两节课都是第一课时,重点都放在识字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上。她们分别采用了随情景学文、随文识字的方式,这两堂课上,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教师将生字融入课文、融入情景图片,交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识字。</h3><h3> 当然,由于教师对课堂时间的把握、对教学手段的运用和处理课堂生成等方面的原因,本周这两堂课没能成功引导学生完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到一段文字中去理解的学习过程,即“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学习过程,但随着二年级语文生字量、词汇量的增加,课文内容也变得越来越长,随文识字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要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去。</h3><h3> 陈小媚和曾德桂两位老师率先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两节各有特色的课堂,更加让我们二年级的老师们清楚地认识和感受到,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不能完全的割裂开来,二者融合更顺应学生的识字心理,更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h3><h3> 今后,我们将继续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让每一次学习都有所进步。</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