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中秋佳节渐渐的向灵魂靠近时,心底里的一步步,一圈又一圈的缠紧故乡的根。
离开故三十多年了,她的一草一木,一树一枝,一垄一亩,一塘一堰,一屋一舍……史诗一般储存进我心底里。三十多年的利息,是越积越浓的思念与牵挂,是越聚越厚的回味与记忆,是越刻越深的光芒与痕迹!每当行走城市里的阡陌街巷,每当独坐在城市里高楼的窗前,每当沉睡在城市里的月光下,心总会不由自主的朝着故乡的方向望一眼。好像只要那么的多望一眼,故乡就会飞到眼前,故乡就会像一粒种子,在面前茁壮而出。
<br></h3> <h3>其实,我就算望穿了秋水,故乡依然长在故乡的土地里,故乡依然与我相隔着二百多里的路程。在这样望也望不到故乡,舍也舍不下故乡的日子里,我没有别的奢望,只期望十五的月亮更圆更亮!在更圆更亮的月光里,好照亮一条路,让我入梦,迅速的入梦。在梦里,我踏着亮闪闪的月色,回到故乡,回到水稻与棉花们中间去,回到那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回到炊烟缭绕的家门口……走一走,看一看;看一看,走一走,我的思念不会喊饿!
站在故乡的土地上看十五的月亮,她比城里的月亮亮好多。托着腮,依着父母的微笑,是世间最美妙的姿势与享受。是啊!世间最美妙、最幸福、最满足的是——与父母一起看着月亮渐渐的画圆,不留一丝的缺憾给十六的月色。沉浸在柔软而温馨的月夜里,希望这一页永远不要翻过去,希望这个句号永远也不要合上。
梦里的故乡啊!田肥水绿,稻香棉花白,牛壮鸡欢;梦里的故乡,两排房,如同两行诗,恰似“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梦里的故乡,儿时的小伙伴,嘻嘻哈哈奔向的老水牛,骑上牛背上,走向金色的秋天深处。
<br></h3> <h3>儿时的中秋时节,不知道月饼是何滋味,更不知道月圆月缺的意义;儿时的中秋节,只知道在这里一天里,可以放开胆子来玩,即或是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是可以被详解的;儿时的中秋节,正是秋天最浓的日子,索子长河的水退去夏日的潮汐,裸露的河滩像一把把巨大扇子,上面长出无数的黄花菜(它不是餐桌上的那种黄花菜)。黄花菜只有四瓣叶,绿中带黄,其花是金黄色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万道金光,那真是迷人!在这一时刻里,如同过节一般开心、快乐!只是这种黄花菜,是养猪最好的食物,中秋节前后,是黄花菜疯长的里子,也是小伙伴们最忙的季节。每天放了学,丢下书包,拿起小铁铲,背上篾篓,邀上村里的小伙伴,一路欢歌的奔向河滩。到了河滩上,我们并不急于去挖黄花菜,而是俯卧下来,用两只小手托着下巴,认认真真地看着,在夕阳中的黄花菜那迷人的姿态。夕阳中的黄花菜,就象一个个精灵,那一闪一闪的叶片,像是诉说着什么,更是在呼唤着什么?令人实在不忍心向它们挥铲,可是,一想到猪圈里的猪,想到要用猪换钱交学费,用猪换钱度日,又不得不挥出铁铲。
<br></h3> <h3>一次中秋节的前一天,我们六个小伙伴,再次来到河滩上,在如火的夕阳下,大家都没有急着挖黄花菜,而是在河滩上玩起了“过家家”的游戏。也许,是我们玩得太用情,太入迷,竟然忘记了还有一大篾篓黄花菜等着我们去挖。直玩到太阳不见了,圆圆的月升上了天空,大家才想起。这一下,六个伙伴象炸了锅似的,疯狂地挥舞着小铁铲……在宽阔的河滩上,六个小不点,就像六个黑点,毫无规则的滚动着,滚动着。此时,河滩上再也没有欢声笑语了,只有飞快的咔嚓,咔嚓的声音,那是一种非常恐怖的声音啊!
<br></h3> <h3>挖着,挖着,一位叫桂妹的女伢哭了起来,我们都围过去,问哭什么?桂妹说:今天的黄花菜挖不满,又会挨爸爸的打。桂妹一边说,一边挽起袖子给我们看。借着淡淡的月色,那像芦材棒一样细嫩的胳膊上,布满了数十条紫色的印痕。大家异口同声的对桂妹说:别怕,我们帮你……好梦总是易醒。我还没有挖够河滩上的黄花菜,还没有挖够纯美的月色下的黄花菜,人就醒了。从梦里醒来,拥抱在怀里的故乡,却在二百里之外,而儿时的伙伴,早已没有了联系,即或是逢年过节,都回到了故乡,也是来去匆匆的点个头,或握个手,或轻轻地问声——还好吗!
<br></h3> <h3>后来离开父母,离开故土,到了城里,也不知道八月十五的含义。直至自己成家有了孩子,才知道月圆月缺是那么的撕扯在外游子的心。在儿子五岁那年的的中秋节前夕,母亲打电话问我:中秋节能不能回去?因为不知道中秋节那天能不能请假,所以不能给母亲明确的答复。然而,到了解中秋节那天,硬是被儿子逼着回到了乡下。想到好不容易中秋节能回到母亲身边,就买了一盒月饼;可是,当母亲知道我手里的月饼花了一百多,满是心疼的责怪:真是舍得花钱,我什么都不吃,吃饭就是最好的,再说了,你们一家能回来,比月饼好上一百倍!于是,我明白,回到故乡去,故乡的月,最圆最美;回到故乡去,故乡的月,最甜最亮!在久久地难已释怀里,用杜甫的两句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了结难熬的思念之夜!今年的中秋又回不去了,但我却看见了故乡的明月!<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