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五十周年祭

杨家棣

<h3>  今日时逢中秋,五十年前的今天我们告别了校园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毛主席在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文中有一个著明的论断:“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样,接受再教育的路艰难坎坷就被注定了。</h3><h3> 昨日,参加一中下乡50周记念会后意犹未尽,回家翻出宜程保存的老照片如图,下边的的字是宜程当年所书,历经50年沧桑弥足珍贵。照片后边的楼是一中教学主楼,破旧不堪,很多玻璃己经破碎,一片狼藉。印证了当年文革的伟大胜利。昨天着到时隔50年的校园,怀旧抚今,感慨万千。</h3><h3> 照片是我们下乡前一天所照,冥冥中意识到学业从此中断,想留下一个曾经给我们留下多少理想校园的记念。照片中十个人,其中五人己阳阳两隔,他们是宫矛、李潤国、李名弟、陈栋良、包全文。逝者己去,他们多少英雄志儿女情也化作了一片云烟。</h3> <h3>  昨天的聚会有同学的合唱《同一首歌》站在舞台有我敬重的同学,他们曾在我不同的生命历程给予过关注和激励。</h3><h3> 歌中唱道:"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的渴望"。年逾七甸,渴望什么呢?宜程曾说有人总结过:“人年过60岁有钱没钱一个样,年过70岁男女一个样,年过80岁死活一个样"。在社会的大舞台曾辉煌的也己成为过客,功名成就己成过眼烟云。自感怀才不遇的也不会在期盼“执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因为生活会让他悟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原因。 同样的退休生活,柴米酒盐,照顾孙辈,退休工资差异不是问题,一生的经菅谁都会把日子安排的很得当。</h3><h3> 有人说:“七十从心所欲"我看很有见地。生老病死,花开花落,自然规律,看重的是生话质量,生存方式不必强求,或旅游、或街舞、或读些闲书。同样的渴望是什么呢?是相对的健康。</h3><h3> "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