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伊乔

<h3>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想起远在千里之外老家的父母,想到已经十几年没有陪同她们过中秋了,甚是遗憾。但听着电话里爸妈爽朗开心的笑声又有稍许的安慰,此刻唯有托明月寄去我的祝愿祝他们永远健康开心。放下电话,思绪又飞到了小时候在老家和爸妈一起度过的那些年的中秋节,甜蜜温馨又充满童真童趣。</h3> <h3>月是故乡明,记忆中那时的月亮真的是特别的圆特别的亮,像银盘一样挂在天空,照的乡村的晚上像白天一样亮,好多小伙伴晚上一起在宽敞的打谷场上尽情的玩各种游戏,躲猫猫、跳皮筋、丢沙包,老鹰捉小鸡、膝盖撞膝盖的斗鸡游戏等等很多丰富的游戏,玩的热火朝天,只记得那时父母没有规定要几点回家,一般玩到很晚才回家。</h3><h3><br></h3><h3><br></h3> <h3>做为小孩期盼许久的中秋节当天玩的更是兴奋热闹。因为除了能吃到香甜可口的月饼,平时不经常吃的水果,“焦馍”,还可以大显身手自制灯笼,以及参加晚上“摇火把”盛会。</h3> <h3>记忆中那时的月饼也特别香甜,月饼的馅里有冰糖、五颜六色细丝状的青丝红色,还有麦仁状的东西,从离家到现在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月饼了。记得那时因为家中兄弟姐妹多,哥正在上大学要供养,经济不是很宽裕,中秋节只会买一包月,一个人还分不到一块,但是因为懂事从来不抢只会相互谦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什么东西比什么都重要,也许是因为这样,才觉得月饼是那么的美味。在那时候的农村,很多同龄的孩子上完小学或者初中就辍学回家了。女孩子很多十七八岁就定亲嫁人了。每每一到节日,看到其他女孩有经济能力孝敬爸妈,那时好生羡慕那些人家。那时就想着好好学习等我以后出息了一定也要好好孝敬爸妈,那时的想法多单纯啊!但是后来愿望实现了,再也没有那个时候想象的那种欣喜了</h3> <h3>中秋节晚上除了吃月饼还会吃水果,水果品种也是稀少,只有梨偶尔有苹果,这是从集上买回来的,数量也有限。还有邻居大婶送来的柿子石榴,那时候虽然物质贫乏,但是邻里之间的情谊特别浓,吃什么都要彼此分享一些。一般水果也会切开吃,一人分一切两半或四分之一块,吃起来也是特别地香甜。现在也吃不到那么香甜的水果尤其是苹果。那时候的愿望就是长大后能挣到足够多的钱可以想吃多少苹果就吃多少苹果,现在吃苹果的愿望实现了却变的不爱吃了。说起小时候的味道吃苹果还想起来了初中被老师带着去县城知识竞赛,考完试被老师带到他在县城的哥哥家里,当时他的嫂嫂一个可亲的阿姨给我们几个同学一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因为在家吃苹果都是一个苹果兄弟姐妹几个分着吃的,所有当时觉得那个阿姨好可亲好大方,现在还能想起来我们几个同学在她家里傻傻地一人抱着一个大苹果啃的情形。那时候就想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居住在县城小区,吃着又香又大的苹果。现在愿望也实现了,却再也感觉不到那时的温暖情谊了。</h3> <h3>  每每中秋节吃过午饭后就开始忙着和爸爸或者哥哥一起做灯笼。那时候的灯笼工序比较复杂,要用到木板底座,这通常还要用到锯子从整块的木头上锯下来的,很费时费力的;还有铁条,这也需要用大力把铁条拧成提手的样子;还有骨架周围用要红纸或是塑料皮带糊起来,这也是需要娴熟的技巧的,一不小心需要重新做。做好灯笼后等到了晚上就把蜡烛点上,先用用蜡烛滴下的腊油滴在底座上,然后立即把蜡烛摁在滴了蜡油的底座上固定。这样小伙伴们都提着自家的灯笼聚在一起自然会比较一番的,谁的漂亮,谁的用的久。虽然那时候的灯笼看起来很简陋,我们却很享受制作的过程,同时它也承载了我们很多的欢笑。</h3> <h3>中秋节下午除了做灯笼还有更重要的“火把”要做。就是在木棍上面紧紧的缠了很多庄稼的柴秸,到了晚上玩了灯笼过后就会把火把点着摇起来,据说通过摇火把这种灯火通明的景象可以吓走破坏庄稼的怪物,这样庄稼才能取得大丰收。但是后来觉得一个村的人摇火把不够刺激,于是就发展成了两个村的人约定在两村的交界处“斗火把”。看谁的火把摇的久,谁摇到最后谁就胜利。这个时候是全村的小伙子斗志昂扬最兴奋最团结的时候了。但是后来年轻人外出打工和政府因为担心发生危险就不准再摇火把了。但是中秋节“摇火把”的灯火通明、热火朝天的景象也成了我们那一代童年和少年留在记忆深处的一道风景。</h3> <h3>现在我们身处都市,回头看那时候的月饼简单、物质贫乏,灯笼外观简陋玩具稀少,但是我们的充满着童真童趣的童年快乐,一点不比现在的孩子少。虽然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还了,但是充满甜蜜和温情的童年记忆却永远滋润着我们心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