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米兰的小铁匠

<h3>诗人舒婷说“人在月光里容易梦游。”(《中秋夜》)中秋,正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时节。</h3><h3>一个才情纵横的大唐,再加一个文化繁盛的大宋,洋洋数百年,似乎也没能把中秋的月光写尽。有人认认真真地数过,在《全唐诗》中,吟咏中秋的诗歌有111首,出自65位诗人之手。宋词中,写中秋的作品大约有290首。其中绝大多数都与月亮有关。而这些,还只是被流传下来的。难以想象,究竟有多少诗词歌赋,被留在了中秋的万里清辉中。<br></h3> <h3>“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其七)中秋,最有诗意的,当然是那一轮月光。在诗人们的眼中和笔下,中秋的月光分外纯净,纯净得足以荡涤尘世所有的浮华与人们内心的喧嚣。唐诗写:“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唐·朱庆馀《中秋月》);宋词写:“月色兼天静”,“心与秋空一样清”(宋·向子諲《卜算子》其二)。那皎洁的月光,仿佛已经穿过琼楼玉宇,流泻到了人的心里。心被照亮了,也便有了诗情。<br></h3> <h3>中秋的月亮最有诗情,正因为它承载了人们内心最为丰富的情感投射。所以一年之中,至少十二次的满月,却只有中秋的月亮被赋予了团圆与离愁的文化意义。“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唐·司空图《中秋》)此时的月亮,已经不是月亮了,它是我们心中看得见,却回不去的故乡;它是我们心头藏得住,却挥不去的离愁;它是颠簸在起伏的人生路上,却无法把握命运的我们。对,月亮就我们自己,中秋的月亮拴着我们的魂儿。<br></h3> <h3>在中秋的月光里,我们当然尽可安详,用与家人的团圆欢悦来安抚自己那颗疲惫的心灵。“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唐·殷文圭《八月十五夜》)既然相见时难别亦难。那么,就珍惜现在能拥有的每一个花好月圆夜吧。在中秋的月光里,我们适合思念故人,“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既然注定不能相望相守,那就相互期盼彼此在这个充满磨难的世界上都安好无恙吧;<br></h3> <h3>在中秋的月光里,我们也会悲从中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宋·苏轼《西江月》)我们不解,为什么就算忍受了种种的别离和不堪的辛酸,到最后,所有的奋斗还是会随着流光归于破灭?既然月亮缺了还能再圆,那为什么人生一旦留下缺憾就再难圆满?“中秋一轮月,只和旧青冥。都缘人意,须道今夕别般明。”(宋·朱敦儒《水调歌头》其六)原来,不是中秋的月亮格外明亮,而是我们一直盼着,能够借着这纯净的月光,洞见自己的心灵。明月亘古如斯,人生短促若寄。在月光中,要洞见的又何止是人生?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在诗人的笔下,对于世界、对于时间、对于宇宙的终极思考,都借着这晶莹的玉盘迸发。就好像,那一年的中秋,将醉就醉的辛弃疾,对着月亮一下发出了十多个追问:“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其三) <br></h3> <h3>可爱的月亮啊,今晚你究竟要走向何处? 是去到了另一个人间? 还回到了浩渺的宇宙? 莫不是浩浩长风,把你送走? 如果,你一面是宝镜。 那么是谁,把你系在天穹? 那月宫里的嫦娥一直不嫁, 又是谁在将她挽留? 月光,是会渡人的。中秋之夜,请别忘记抬头看看那清空中的满月,它曾在唐诗宋词里散发着皎皎光芒,也愿它能给你智慧,让你安详。<br></h3><h3> ……于婺源</h3><h3> 2018.9.24</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