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下听秋雨 潇湘河畔说教研

逢考必过

<h3><font color="#39b54a">  有幸随团参加“湖师大”举办的“国培”教研员培训班学习。因适逢中秋佳节,特赐“自主活动”一日。无奈星城天公不作美,骤然下起绵绵秋雨,横生阵阵凉意。既登不上岳麓,又游不过潇湘,只好闲寄旅馆了。时而得已整理几天的所学所悟……</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不得不叹服,诸路教授、专家、特教等的授课围绕“校本研修”主题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时而声情并茂,妙语连珠,时而案例不穷,妙趣横生,尽显神通。然而我始终融入不了课堂,激发不出兴致(有负授课的大伽了,但绝无不敬之意)。因为教授们每讲到触动心境之处,我便会情不自禁的灵魂出窍,神回自己学习、工作过近三十多年的学校一一永兴县复和中学。</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复和中学是永兴县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作为学生时,我经历了她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时期:靠一帮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为主的师资,带领团队连续三年中榜全县中考状元,帮助数百计寒门学子跳出“农门”而享誉一时,以致县城区学校也不得不仰望。当然,我无从知道当时的老师们是如何进行校本研修的?是如何从教研得到教学质量提升的秘籍的?但我只记得当年求知若渴、奋斗不息的同学和倾囊相授、不遗余力的老师的样子。作为老师我又经历了近五年的另一个辉煌时期:以一帮“中师生"为主的师资团队,率领师生在优质生源严重流失的基础上,连续5年勇创同类学校中考成绩前茅的佳绩,连续4年有学生考入永兴一中“长郡文昌’2+4`实验班”(其中第一届全县农村学校只考进两人我校一人,第二届全县农村学校共9人,我校5人)冠绝全县同类学校,深得社会各届赞誉(为学校做个广告😜。但不是吹牛,数据在教育局)。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作为学校教学主要负责人和亲历者的我,也不敢确切说我们做的工作是不是校本教研?或许我的团队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个教研课题,错失申报教研成果。😭</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但多年来,我们学校团队一直秉承“诚、礼、勤、恒”的校训,基于学校实情、师资实情和学生学情(黄尚喜老师概括精准👍)作了深入、深层的调研 : 精准定位学校办学方向 ; 全力打造学校年级教师团队;倾情服务、激励全体学生(详参《也谈我校初三教学管理》,初三交流会发言稿,曾获郴州市某征文二等奖😊),制订可施计划,落实奖励机制,促进也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多作赘述)。</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  正如几位教授所道“理想挺丰满,现实很骨干”一样,基层学校,尤其是我们多数的农村学校事实存在教师缺编严重(大班额化解背景下缺口更大)、专业教师紧缺(有些学科几乎没有),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村小更突出)的现象。诚然教授、专家们所说“校本研训无处无时不在”不容辩驳。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刻学校连教学课程都排不下去,再谈“校本教研”无不犹如画饼充饥、自欺欺人?😬“随意听”可以有,“定向观”,尚远!</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路虽远,行未必至 ; 事虽难 ; 做未必成! 改用鲁迅老先生的诗句为结语 : 寄意“皓月月已察”,我以我血“做教研”!💪</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勿喜勿转,安全第一🙏)</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