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中秋三两事

翻山越岭

<p dir="ltr">又到月圆中秋夜,万家灯火俱欢乐。中秋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亮,所以人们常在这一天的晚上仰望天空如玉似盘的朗朗明月,期盼家人的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h3><h3> </h3> <p dir="ltr">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赏月惜月的诗词佳作,国人都能背上几首,情趣优雅,风度翩翩。李白的“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徐有贞的“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哪一首不给人以欣慰?哪一首不给人以思念?<span style="font-size: 1em;"></span></h3><h3> </h3> <p dir="ltr">年年中秋,岁岁团圆,不觉已老。但每到中秋,眼前总会浮现出儿时所见到的人们祭天拜月的情景。儿时记忆中最早的家,是在常州小东门的运河边上。砖木结构的两间平房,傍水而建,座南向北。南墙的下面就是运河,推开窗子旁边的小门,脚下有几级石条台阶,是淘米洗菜汰衣服涮马桶的自家小码头,常见片片蓬帆悠悠飘过。大门朝北开,门槛很高。有一次,听说上海的舅舅来了,我急匆匆地从外面回来,被门槛绊倒了,摔了一个大跟斗而嚎啕大哭,舅舅连忙抱我而坐。所以我对高门槛印象很深。门外的大街路不宽,车马不多,西头是鼓楼,向东没几步是水门桥。那时的常州,没什么楼房,但刚解放的人们沐浴在新政权的阳光雨露里,对幸福的未来充满希望,孩童更是青纯年少无烦恼,逢年过节乐陶陶。所以,对那时中秋节祭天拜月的场景印象特别深刻。<span style="font-size: 1em;"></span></h3><h3> </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傍晚时分,街道两旁所有人家的门口都摆了一张方桌,靠墙一边的中间放着一只大香炉,桌子上摆着园园的月饼,还有苹果、红枣、葡萄、西瓜等各种祭品。孩子们便一家一家地看过去比过来,无问西东也无问富穷。长大以后听外婆说过,49年的中秋,不懂事的小毛头我走丢了,家里人四处寻找,最后在鼓楼找到的。所以我记得常州有鼓楼。月亮上来了,家家都会点上红烛,当家人拜祭月亮,切开团圆月饼,每人盛上一碗甜甜的芋头汤,吃饼喝汤。那种甜美的滋味终身难忘。还要补充说一句,切月饼要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span></h3><h3> </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老爸在解放前就被分到常州公安,没几年又被调到苏北劳改农场工作,我们全家便从花柳繁华的江南,随迁到苏北沿海的荒羌茅草地,老爸便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口气,在农场的柏树林里安息十多个年头了。老爸抗过日打过仗,从不信神信鬼也从来没有烧过香磕过头,但每年八月半早上喝一碗甜芋头汤的习俗至死未变。</span></h3><h3> </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如今的月饼,种类越来越繁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有特色。再加上富丽堂皇的外包装,绝对是食品中的一流。然而,我们家过去的月饼都是自己做的。</span></h3><h3> </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自己做月饼是一种很大的乐趣。搲上一些面粉,用油和面而不是用水和面。那时油很金贵,城镇户口每人每月4两,大城市也只有半斤,所以,寻常人家平时烧菜都尽量少用油,但做月饼就瞎用了。用油和出来的面,包进碾粹了的拌糖芝麻或者红豆馅料,煎烤之后其酥其香都是无法形容的。</span></h3><h3> </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那一年,我俩正处在热恋之中,两家大人都还不知道我俩的事情。我把我们家做的月饼偷偷地带了两只给她。吃着香喷喷甜滋滋的月饼,她笑着说,真好吃,但也只能吃几年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轻声细语地说,将来有了孩子,自己就舍不得吃了。说完她就脸红耳赤了。这句话,在婚后每年八月半,只要在一起,她几乎都会说上一遍,话语间充满着幸福的回忆。</span></h3><h3> </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我们结婚后,市面上的月饼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好吃,自家就再也不做月饼了。每年的中秋节,从来少不了买一只大月饼和几只苏式广式小月饼,把大月饼按家里人口均匀地切成几小块拼放在桌子中央,从4块到5块、6块,最多的几年是切成10块,从老爸老妈到我们的孙子孙女,四代同堂,一家人团团圆圆笑声绕樑。</span></h3><h3> </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不知不觉间,如今孙子孙女都已经在国内和国外的大学里读研了,他们正在向着他们自己的目标砥砺前行。对于他们的中秋不在家,我们除了思念,更多的是欣慰,欣慰他们有着我们这一代人无可比拟的美好前程!</span></h3><h3> </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span></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