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常在湖塘溪畔拍鸟的人,时不时会看到一道翠光像子弹一样径直从水面掠过,新鸟人往往会问这是什么鸟,飞得那么快,而老鸟人知道这是“小翠”--普通翠鸟,它或是在转移阵地,或是捕到了鱼,又飞到那个高枝上去享受美味去了。</h3><br> <h3>不知道为什么,古人写翠鸟的诗词不多,不像写家燕、杜鹃、鹭鸶等的诗词常常是连篇累牍、长吟短叹。同样是生活在人类周边、与人关系较为密切的鸟,为何厚此薄彼?</h3> <h3>中唐时的大才子钱起作过的《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 衔鱼翠鸟》,多多少少解答了这个问题:<br><br>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br>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h3> <h3>你看,那翠鸟站在池边高树一枝上,俯视莲叶之间的间隙,锐利的眼光留心观察那水面上时隐时现的鱼影,一旦锁定目标,即从高树上一闪而下(瞥然,形容瞬间闪过的样子,极写飞动之迅疾),破开水面(擘,同掰),啄住游在水面下的潜鱼,立即跃出水面,如一道翠光,一闪而去......</h3> <h3>你看,体形很小的翠鸟隐蔽在枝头树叶之间,本来就难为人发现;而它的捕鱼,非锁定目标不轻易出手,一旦锁定,立即倏然而下,倏然而逝,轻快敏捷,精准少失;得手之后,只见一道翠光如闪电般掠过,根本来不及看清楚它的模样,无怪乎许多诗人虽知有小翠,却很少来对它抒怀寄情了,毕竟他们对小翠知之不多。</h3> <h3>苏轼写过一首词《言周穆王宾于西王母事》,其中有一句:<br>“瑶池近,画楼隐隐,翠鸟翩翩。“<br>他一定看到了翠鸟的悬停。此时翠鸟停留在空中,快速地扇动翅膀,故有“翠鸟翩翩”的用句。这与钱起的“一点翠光去”,分别描写了犀鸟的两种飞行姿态。一幅翠鸟生动活泼的景象,是不是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h3> <h3>写翠鸟写得好的,还有汉朝时的蔡邕,他写过一首《翠鸟》,其中有四句,特别传神:<br>“翠鸟时来集。<br>振翼修形容。<br>回顾生碧色。<br>动摇扬缥青。“<br></h3> <h3>有花有树的地方常常引得一群群翠鸟飞来,站立在红绿相映的枝头,振动翅膀,不停地修饰着自己的衣容形体,多么自在,多么平和。</h3> <h3>梳理羽毛、施妆整容的翠鸟回顾身后,一片碧绿映入眼内,又是多么舒适、多么安全的感觉。</h3> <h3>兴奋之余,挥动双翼,碧绿丛中泛出了耀眼的青白色。花儿开放、绿叶映衬,环境多美啊,在这美好环境中,翠鸟的心境也是美滋滋的。此情此景触动了诗人,诗人的心里暖融融的。</h3> <h3>为什么很多鸟人喜欢拍小翠?我想,第一个原因是一身华丽漂亮而又精致的羽毛,艳翠得叫人赏心悦目,它又长得小巧玲珑,逗人喜爱;</h3> <h3>第二个原因是在湖塘溪流边经常可以见到它们来捕鱼,只要有耐心蹲守就可以拍到它们;</h3> <h3>第三个原因是,它们飞行及捕鱼的速度极快,对摄影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太考验你的反应能力和器材的性能了;</h3> <h3>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就是如果拍到一张清晰的翠鸟飞版,或者是翠鸟入、出水一刹那溅起水花或叼着鱼儿时的照片,那种快乐感和成就感是无法言表的,这正是拍小翠的极致追求。也是众多鸟人苦苦追“打”小翠的主要原因。</h3> <h3>要拍好一张小翠入水捕鱼的照片,极难。英国人麦法登,在六年的时间里拍下了72万张照片后,终于成功捕获翠鸟冲进水中捕鱼的完美一刻。上面的三张照片即为麦法登所拍,是不是拍的很棒?</h3> <h3>小翠与荷池似乎有天生的渊源。一旦在荷池里发现翠鸟,说明荷花就快要打苞立杆了。小翠为什么喜欢荷池,当然不仅仅是翠绿的荷叶与翠鸟的羽毛相似、在荷池中容易隐蔽这样简单的原因。<br></h3> <h3>荷池中,莲蓬、荷花、荷叶都可供翠鸟站立,而鱼儿喜欢在它们之间游来游去。在看得见水面的莲蓬、荷花上守候比在池塘边的高枝上更容易捕到鱼,因为距离水面更近。</h3> <h3>这个夏天,在昆明几处栽有荷花的地方都发现过翠鸟的踪影,因此某段时间里,在翠湖边云集了几十位鸟友拍小翠,引得游客和路人驻足观看和询问。翠鸟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一时成为了昆明鸟人这个夏天的主题性话题。</h3> <h3>小翠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夏天。不,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小翠可以陪伴我们从年头到年尾。大观楼、南园、翠湖、植物园、月牙塘...凡是有池塘的地方,你都可以找到小翠美丽的身影,你都可以观察和拍摄到它们捕鱼、求偶、育雏、打斗...的场景,它们给昆明鸟人带来了很多快乐与期盼,让我们大声地对它们说:你好,小翠!谢谢你!!</h3> <h3>(本文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拍摄于昆明荷池,转载请注明来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