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亲恩,故园随笔

城南

<h3>转眼之间离开故居已经三十二年了,其间回去过一次。十六年前的岁末,朔风凛冽,寒气逼人,陪着父亲回去祭祖扫墓,当时天气很糟糕,我的心情也很沉重。当我们回到那让我魂牵梦绕的祖屋时,满目的破败不堪,断壁残垣,荒草满园。这就是那个承载了我儿时所有欢笑的祖屋吗?当时真的有一些恍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心底里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祖屋早已没人居住了,这个世间最爱我的那个人已在十六年前离开我去了另一个世界,随着奶奶的去世,祖屋开始衰败,沒人再能撑起这个温暖的家。随着奶奶的离开,也带走了她对我所有的爱与关怀,这世间便再也没有一个像她那样从心底里爱我的人了!</h3> <h3>让我在今天深情地写下这段文字,是因为思念,孤独,心无所依。三十二年来四处漂泊,对她的思念愈加明晰和清彻。真的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这迟来的告慰不知她在天堂是否能听见。或许她早已投胎做了二世人了,那么在这个时空里我们能遇见吗?遇见了又能彼此相认吗?她还是我那慈祥的,带给我温暖和希望的奶奶吗?三十二年来,心情极度低潮,身体极度疲惫,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想起那双慈祥的眼睛,那里面满满都是爱与怜惜!给了我坚持下去的理由。现在我已年过不惑,女儿也已经长大成人,奶奶如果看到了,她会有多高兴呢?所有的文字都不能表达这一份感情,越写下去越觉得苍白。只是想把这份深情,这份思念说出来,写下来。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慰籍吧!</h3> <h3>我三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乡下祖屋我奶奶那里,那时候物质极度匮乏,但是只要勤劳,肚子还是能填饱的。在我的印象中,每天天蒙蒙亮,奶奶就早早地起来了,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家里,地里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偶尔能闲下来也就是下大雨,下大雪的时候,这个时候确是不能干农活的时候,但就是这个时间奶奶也没闲着,纳鞋底,织粗布,这就是她的休闲时光。但即便是这样也不见她有一丝丝地抱怨,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小时候看到这种情形,奶奶的形象就越是慈祥,身上有一种圣洁的光辉。她就是我的太阳,让我在她的庇护下健康成长!小时候没什么零食吃,奶奶怕我饿着,总是吃过饭后在锅里炕一锅土豆,金灿灿的香气扑鼻,既可当零食又可做主食。即使到现在无论我走到哪都忘不了这种味道!所谓的乡音难忘,乡愁不改怕就是这样吧!其实每个人记忆中的味道不一定是山珍海味,越是朴素越是接近大众越是忘不了!</h3> <h3>对于故园最深的记忆便是门前那条涓涓长流的小溪了,童年时所有的欢乐时光就全都融进这条小溪流中了。这条源自莽莽群山之中的小溪流经故园门前,清澈见底,溪中游鱼小虾清晰可辨,仿佛伸手一捞,便可将它们捞上来,捧在手中,还可以想象它在你手中欢蹦乱跳的活泼可爱!每天下午就是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吃过午饭,跟随爷爷把牛羊全都赶到溪边的草地上,剩下的时间牛羊们享用它们的美妙午餐,而我则可以光着脚丫子到溪水里面摸鱼捉虾了,浑然忘了时间,眨眼之间天就已经暗下来,太阳也就落到了山的那边,这个时候就只能极不情愿地赶着牛羊回家了,但想着明天又可以去,心里还是止不住地欢喜!回到家总是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那都是奶奶亲手做的,虽然没有什么好东西,煎俩鸡蛋,凉拌辣椒茄子,青菜豆腐,都吃得极是香甜可口!记忆中那时的生态环境是极好的,鸡蛋是奶奶养的鸡下的蛋,而青菜,辣椒,茄子等等也是奶奶自己种的,没打过农药,没上过化肥,却都是郁郁葱葱一大片,果实累累。吃过晚饭爷爷会沏好一壶茶,拿到院子里用一个小木桌放上,再拿一把蒲扇,既可驱赶蚊虫,又可摇来一丝清凉,而我则会搬个小板凳坐在爷爷身边听他讲那些于我而言遥远又不着边际的小故事。偶尔抬头望望天,这时候一弯新月不知什么时候就已悄然悬于头顶,月光下看到爷爷的脸上满是皱纹,心里就想许是爷爷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岁月才会在他脸上刻下这么多的印记吧!</h3> <h3>故园的美是那春天漫山遍野的野樱桃花,还有那杏花,李花,梨花,桐子花,茶花……红白相间,次第开放,交相辉映,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夏天则是稻花飘香,蛙鸣阵阵,凉风习习,还有流淌在我心里面的那条小溪流。秋天满坡的野果子于我是一场狂欢的盛宴,野生的板栗,锥栗,八月瓜,山梨,石榴,柿子,各种果子是数都数不过来,吃都吃不完的。而到了冬天,大雪压枝,偶尔还可看到一个或是两个红柿子在那枝头发出诱人的红色,这时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摘下来,放到柴火堆里一烤,咕噜咕噜冒着气泡,追不及待地咬上一口,这种沁甜会顺着喉咙一直到胃,甜到心里面去!</h3> <h3>有一首歌这样唱到: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哪里看看。三十二年了好想再回到故园去走走,去看看,看看哪里的山山水水。世事浮沉,沧海桑田。迫于生活的牵拌,始终难以成行,只能在心里燃一柱清香,愿故园的山更绿,水更清。愿在天堂的爷爷奶奶安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