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本色五十载

古月

<h3>写在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h3><h3><br></h3><h3>梦回知青路————我的1968</h3><h3>我的知青生涯,我的青春年华</h3><h3>……</h3> <h3>  风雨沧桑半世纪,峥嵘岁月五十年</h3><h3> ……</h3><h3><br></h3><h3> 知青精神永存青史!</h3> <h3>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秋高气爽,层林尽染;明媚的阳光,和煦的凉风;飘逸的蓝天白云……温馨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里,又迎来了远道而至的客人————上海知青朋友!一路风尘,旅途辛苦啦!</h3> <h3> 2018年10月16日,是阜阳首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日!为隆重举行庆典,《阜阳市知青协会》定于2018年10月4日在阜阳《雪霁山莊》举办庆祝典礼!特向当年插队到阜阳的上海知青、及其他各地的知青,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赴阜阳参加盛会! 昔日的知青可安否? 多年未见的您们还好吧……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匆匆的脚步,更迭着四季的流年!亲爱的知青朋友: 你、我、他(她),当年的我们,曾经一起经历了青葱的知青岁月;当年的我们,曾经共同见证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那是一段魂牵梦绕的日子;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半个世纪的铭记,弹指一挥间!几十载岁月的沉淀,随着时间的发酵,让我们的知青情怀变得愈加深厚、愈久弥香! 在这隆重庆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的日子里,带着时光的印记,我们又欢聚一堂: 共话当年的无悔青春;共忆往昔的知青年代;还有记忆中的乡音乡情、乡土乡愁;再聚首时,肯定有着说不完的共同话题;聊不完的知青情愫……光阴不留情,岁月催人老,如今再相聚时,我们已是鬓角染霜,步履蹒跚。虽然我们不再有年轻时的朝气蓬勃和青春浪漫,但,我们也会感恩那个年代,知青岁月锻练了我们一代人的理想和信念,历练了我们的刚毅与坚韧。心灵的锻造,是那段峥嵘岁月留给我们的精神洗礼!<br></h3> <h3>  这一生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每天做着平平凡凡的事;心若无尘,潇洒永远!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感悟到至简至善才是真!默默无闻;沉沉浮浮……一生,何求?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安然、充实足以慰我余生;健康、清简过好每一天;问心无愧度过这一生,足矣……</h3> <h3>  &nbsp; 时光渐渐远去,红颜慢慢变老;</h3><h3> 回首往事,尘世间的一切,恍如昨日</h3><h3> ……</h3><h3> </h3><h3> 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每个人都拥有青春的记忆。我们的青春献给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它燃烧的是青春岁月的心灵。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在我们生命历程中那段难忘的日子里: 如梦幻般的年代,热情似火的青春;在那份纯真无邪的青葱岁月中,时时会让人想起豆蔻年华里,那蹉跎岁月中的一幕幕……虽然我们这代人,没有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但,我们却见证了共和国从奠基、复兴到强大的历程。</h3> <h3>  余秋雨曾经说过: “在没有战争和灾荒的情况下,老三届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有文化的年轻人中,遭受最多磨难和折腾的群体之一……”;知青作家蒋巍说: “只有我们的青春——中国知青一代的青春,在人类全部进化史和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 &nbsp;</h3><h3><br></h3><h3> 对于所有经历过上山下乡的我们,那段魂牵梦绕的知青岁月,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它的得与失;对与错;苦与甜;毕竟,刚上初中的时候赶上了文革,工厂停工,学校停课,根本没有学到知识;正是学习知识的时候,命运又让我们成为了知青。我们难忘的青春岁月,不仅留在了广阔天地,同时也留在了心灵深处的记忆中……</h3> <h3>  天地悠悠,岁月匆匆</h3><h3> ……</h3><h3> 当年的我们曾经是那么的真诚热情、年轻单纯;当年的我们曾经是那么的风华正茂、天真烂漫;当年的我们不懂得人生路上会有荆棘、泥泞、磨难、坎坷……只知道敞开一颗火热的心去拥抱生活……在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当年毛主席一声令下,造就了一代知青,改写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知青”这个特殊的名词,对于当今年轻人来说,或许仅仅只是一段朦胧的历史。但对于亲身经历者的我们,它代表的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知青——永远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符号!“老三届”——一个厚重而又特殊的历史名字!是一代热血青年的共同称谓,它记载着一段逝去的历史,同时将我们人生历程中最富色彩的华章,镌刻在了人生的档案中……</h3> <h3>  1968年10月15号的下午,阜城首批报名上山下乡的知青,就是在这里召开了欢送大会,会后每人还发了一套《毛泽东选集》四卷。</h3> <h3>  1968年10月16号那一天,</h3><h3> 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h3><h3> 是一个值得永远怀念的日子!</h3><h3> 五十年后的今天再次忆起,依然记忆犹新……那天的阜阳城是66届、67届、68届,高、初中毕业生首批上山下乡的日子。10月15号下午,我们首批报名的学生,在阜阳大校场广场召开了欢送大会……</h3><h3> </h3><h3> 当年的我们告别了城市和学校;告别了父母和家庭;与全国成千上万名十六、七岁的学生,义无反顾的踏上了那条独特的人生之路……还记得1968年10月16号那天的上午,阜阳汽车站门前热闹非凡,前来送别的家人、老师、亲朋好友,很多人都涌到了汽车站。当汽车缓缓启动时,车厢内外,人声沸腾,传来了一阵阵欢呼声、哭泣声……随着汽车开动的那一刻,意味着我们就从学生变成了知青。当年,刚刚十六岁的我,和我的同学,在那一天被分配去了阜阳县插花公社,在那里开始了生命中难忘的一段路程……</h3> <h3>六十年代的阜阳汽车站。</h3><h3>1968年10月16日阜阳首批报名上山下乡的知青 ,就是在这里出发,启程去农村。</h3> <h3>  曾几何时,带着对前途的理想和憧憬, 开始了人生中的新起点。人生路上,坎坷崎岖。从此,单纯与懵懂的我们,在第二故乡留下了生活的足迹、汗水和青春。那是一段动人心魄的经历,我们第一次了解了生活;第一次懂得了人生;我们苦过、乐过、哭过、笑过、沮丧过、彷徨过;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我们也经历过喜悦和悲伤;有过无奈和迷茫……</h3> <h3>  刚到插花公社、星火大队、蓝寨生产队的时候,我们三个同学,被临时安排居住在生产队会记蓝克昌的家中。蓝会记他人很好,淳朴、善良,对我们很是照顾。还记得第一年的春节,就是在农村与他们在一起度过的。当年的农村,辛劳耕种的村民们,他们的生活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一年到头都是粗茶淡饭,辛勤劳作,清贫度日。惟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蒸馍、赶集、割肉、买菜、置办年货,其乐融融……大年初一的那天,村上的很多年轻人,天还没有亮就早早的起来了,挨家挨户去給长辈们拜年;问好;送上祝福;送去吉祥!年初一的大清早,全村人还聚集在一块吃了一顿忆苦思甜饭,贫下中农代表蓝明礼,讲述了他一生所经历的苦难生涯,还讲了在灾害年间对饥饿的恐慌……</h3> <h3>  1969年春季,生产队用国家批給知青的木材和资金,为我们盖起了两间座北朝南的房屋和两间东屋 ,我把它叫做《知青小屋》。1970年前后,农村普遍存在缺医少药现象,为了方便同村人看病就医的问题, 生产队开会研究决定,在《知青小屋》里办起了一个小小的医疗室。因为那时我的父母都在阜阳医药公司门市部(大隅首药店)上班,生产队拿出一些资金,每次都是我和蓝会记去阜阳购进一些中药、西药、兽用药。本村的有几位懂得中医、西医、兽医的医生。同村的乡亲们 ,平时有个头疼脑热、伤风感冒的,就不需要再去很远的地方求医了,可以在本村家门口 ,让医生开点药,只需付五分钱的处方费,便可以拿到治病的药。特别是本生产队的蓝允汉先生,是一位有着多年看病经验的老中医,医疗知识丰厚,医术精湛,村民们不论大人或小孩,一有感觉不舒服的,就会请蓝老先生給号号脉,开点中草药;有时蓝先生还会告诉个单方,因为单方治大病哦!服用之后就好的。这样既减少了村民外出看病难,又为大家提供了方便,受到了村民们的称赞! 还有同村的兽医蓝允琦老先生,医治马、牛牲口的手艺高超,方圆很多生产队,远近闻名!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会有其它村庄的牲口生病了,从很远的地方牵着来,请蓝先生医治,每次他都会很认真的治疗, 用针灸穴位的方法,在牲口身上扎上几针,再开上几付中药,几天后包管药到病除……在那里我度过了几年虽然艰苦,但还算无忧的知青生活。</h3> <h3>  我们从社会的最低层了解社会 ;也从人生的苦难中体味了人生;那是一段漫长的岁月……追求和梦想;困惑和艰辛;伴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憧憬着美好,在迷茫和懵懂中彳亍前行……那是一段蹉跎的岁月,但我们无怨无悔!坎坷和磨难让我们积累了用金钱无法得到的精神财富!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一谈起知青,便会把我们带回到那个青涩的知青年代;有多少终生难忘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流逝,永远地留在了那个逝去的年代……</h3><h3><br></h3><h3> 繁华几度,苍白的是过往,丰盈的是经年;阴晴圆缺,留不住的是岁月,却厚重了心声的沉淀。回首知青往事: 尽管世事坎坷,素心依旧,情怀依然;尽管岁月峥嵘,追求依旧,无悔依然;尽管历经沧桑,记忆依旧,生命依然;每个人的心底,都曾有过一道美丽的风景和过往……</h3> <h3>  那时我们的知青生涯和青春年华,已经与红色的贫下中农;绿色的田野;黄色的土地;白色的冬季交融;融为了一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终日劳作,只能换来一天几个工分、一、两毛钱的收入……当年的知青生活是艰苦的,结下的情谊却是真挚的;知青的经历是苦涩的,却也是宝贵的。每个知青的经历都是一个鲜活的故事;每个故事中都共同折射出当年时代的印记;它令人回味;引人深思;給人启迪。</h3> <h3> 近半世纪的经历,蓦然回首,打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铭记的心灵深处的往事,在那个纯真的年代,心目中的一个画面,定格在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镌刻在心中的扉页,不曾忘怀……</h3><h3><br></h3><h3> 那是我们知青经常去公社开会、办事。阜阳地委办公室主任侯玉琨,1971初被地委派到插花公社搞路线教养。认识他缘于一次公社举办的由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和知青参加的学习班上。在公社的大礼堂内,聆听了他做了一场长达三个小时的路线教养报告。会上侯主任详细、认真的解读了当前的形式;农村的生产;农民的生活……五百多人的会场秩序,安静的可以听到下面的人抽旱烟的声音。他那智慧的语言;敏锐的思维;伴随着与众不同的声音,深深地吸引着大家,那些来自农村的干部、知青都听的聚精会神,津津有味……会后很多人记住了他。那时他经常和公社的干部,骑着自行车到下边大队、生产队去走走看看,乡间小路、田间地头都曾留下了他那熟悉的身影……</h3> <h3>  有一次我去公社办事,返回时下起了大雨,同一大队的知青小陈,当时被抽到公社协助工作,就住在公社大院里,我打算去他那里借把雨伞用,巧的是小陈竟然和侯主任同居一室。当时他正在认真的练着书法,桌上放着笔、墨、纸、砚……我的突然到来,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和蔼的告诉我,小陈两天前去阜阳办事了;之后又问我是哪一年下乡的? 在哪个生产队?生活的怎么样?话语中透着温润的慈祥,他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就这样我们认识了……还记得那天,我还开口向侯主任要了几张他写的书法条幅,后来挂在了我的《知青小屋》里。</h3> <h3>  在以后相识、相处的日子里,时常与他在一起谈生活理想;聊人生经历;性格内向,且不善言谈的我,和他在一起时却有着聊不完的话题,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总想对他诉说……为期一年的路线教育很快就结束了,侯主任又回到了阜阳办公室。那时他家在地委家属院 ,我家在大隅首,相隔很近,时常走在街上,他上下班的路上都会不期而遇。每当我遇到挫折,思想上出现波动时,他就像一位心灵的导师,从正面引导我 ,在他的启发下对生活又有了信心。因此对他充满了钦佩和仰慕!</h3> <h3>  多年前购得单位的一套集资房,宽敞、明亮的客厅、书房里,至今依然悬挂着侯主任写给我的书法格外醒目。当年的知青小屋;工作后三十平米的寒舍;现如今的三居室;他的书法伴随我度过了青年、中年、渐渐步入了暮年……</h3><h3> </h3><h3> 有一种友谊,时过境迁,依然纯真</h3><h3> 有一种记忆,时隔多年,依然怀念</h3><h3><br></h3><h3> 几度春华秋实,几多月圆月缺;现在回忆起来,还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温馨!岁月静好,时光远去,收藏一份珍惜与懂得,如此温润,斯世足矣……</h3> <h3>  忆知青,又让思绪回到了那个政治敏感的年代 ,特别是文革时期的“海外关系”形同洪水猛兽。在奔流向前的时代历史变革中,每个人都如沧海一粟,裹挟其中,微不足道……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但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非但熟悉,而且还会牵连出一幕幕心酸的往事回忆: 还记得2015年9月,随旅游团赴台湾的那天,两个小时的航程,飞越了数千公里,飞越了几十年的阻隔,踏上台湾这片土地,入住碧瑶大酒店,走近宽敞的标准间,躺在舒适的大床房上面,却一宵未眠,瞬间的感触,让我思绪万千,辗转难眠。那一晚我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家庭往事;想起了我曾经历多年知青生涯中那一桩桩、一幕幕……</h3> <h3>  我的家庭解放前夕也算得上是大户人家,祖父在大隅首经营着一家药铺,生意兴旺,很有名气。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爷爷是一位心地善良、德高望重的人,周围很多人提起他,都赞不绝口的……我的大伯,是爷爷的长子,从长辈们口中得知大伯是个军医,1948随军去了台湾, 几十年音信全无。爷爷在世时,心中多年的一个心愿就是: 期盼祖国统一,台湾能早一天解放,就可以见到我的大伯了……爷爷在生病、临终的那一年,心中一直念念不忘、最最牵挂的就是我的大伯……1978年爷爷带着他一生的思念和遗憾离世,享年86岁。三十年的朝思暮想;三十年的梦寐以求;三十年刻骨铭心的等待和期盼……</h3> <h3>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海外关系的家庭,是会被划入另册的,政治上受到歧视;工作上受到限制;升学、就业、加入组织机会都是很少的。人人避之唯恐不及……</h3> <h3>  少小离家老大回</h3><h3> 乡音无改鬓毛衰</h3><h3> ……</h3><h3><br></h3><h3>光阴荏苒,岁月更迭</h3><h3>时过境迁,沧海桑田</h3><h3><br></h3><h3>始料未及的是: 就在今年2018年5月,我大伯的长子,(48年大伯离开大陆时,大伯的长子还在襁褓中)现如今已古稀之年的哥哥,不敢忘却我大伯病逝前的嘱托,于今年仲夏五月,携其爱妻、儿子一家三口,载着梦想和期盼,远赴大陆,辗转奔波 ,返乡阜阳,寻根问祖,为寻亲两次赴阜阳,寻寻觅觅,好真挚!</h3><h3><br></h3><h3> 七十载天各一方遥相望</h3><h3> 有生年终得团聚喜相逢</h3><h3> ……</h3><h3><br></h3><h3> 心诚则灵 ,是哥哥的诚意感动了上苍,冥冥之中,天助我们,在2018年这个璀璨的六月,定格成了最真挚的相逢!寻亲途中,一路走来,还遇到了那么多无私相助的贵人……</h3><h3><br></h3><h3>当善良遇上了善良,便是人间最美好的邂逅……</h3> <h3>  多年的知青经历,也让我从中收获了很多人生资源,学会了勤俭、独立;锻炼了坚强的意志;懂得了珍惜、感恩;学会了隐忍和适应……</h3><h3><br></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走过岁月,走过流年;时光的打磨,岁月的锻造;也让我学会了担当,学会了自己疗伤;因为我知道,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走过人生风雨和坎坷,才会有淡定和泰然自若;历经世间的沧桑和历练,才会有大气和睿智容纳;经历了就是财富,体会了就会铭记。</span></h3> <h3>  岁月,清浅而行;时光,淡淡而过;在漫漫生活中一点点沉淀和积累。而人生又在时间的长河里浮游翻滚,如浮萍随光阴而磨砺,在蹉跎的岁月中形成了独自特有的个性,喜欢做个安安静静的人,保持着独立的自我。我行我素;不卑不亢;不争不要;功名利禄皆浮云!喜欢淡淡的生活;只想过平平凡凡的日子;静悄悄的过好每一天。遵循着自然规律,随遇而安地走过春夏秋冬……</h3> <h3>  自踏入工作以后,我有着一个还算理想、轻松的工作,生活中一直本着: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的原则,走过了三十年的人生历程。因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对于这个充满了纷争、复杂又现实的社会;对于一些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阿谀奉承的人,从内心深处有了一种不屑一顾的排斥感。在那些年的工作中,我每天都是上不去、下班回,在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很少参与其他的交往、应酬。组成家庭后,过着普通人的那种平凡又平静的生活。不问人生几何?只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对幸福或寂寞则顺其自然;保持着一颗淡淡的心情,过着淡淡的日子。淡出一份真情实意的真情来;淡出一份淡雅清香的韵味来……</h3> <h3>  岁月匆匆,飞逝如梭;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当年十五、六花季、风华正茂的我们,如今都已年过花甲,两鬓斑白,正慢慢步入暮年……</h3><h3><br></h3><h3> 在知青上山下乡这个大舞台的轮回中;在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道德哲理中;同一个历史时代,在不同地方,知识青年们都在演绎着自己各自的人生,大多数知青在农村留下了奋斗者的脚印。在国家最艰难的时期,和当地的农民一道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有的已成为了国家领导人;有的成为了国家各部委的官员;有的在商界、在民营企业、在文艺界、在影视圈,都有知青行动的身影;都有他们感恩的现场;都有他们成名的脚步,这些都凝聚着知青的辉煌……然,据统计,在那个特殊年代,全国约有一千七百万城镇青年,先后奔赴农村、农场和边疆……经过岁月的洗礼,历史的轮回,取得功名成就的;在社会上有显赫地位的;被披上耀眼光环的;事业步入辉煌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大多数知青是属于社会上最普通的人。</h3> <h3>  人生路漫漫,岁月匆匆过。当我们历练了沧桑,雕琢了岁月,方知平凡是真,便懂得了生活的不易。生命在前行中渐渐顿悟;岁月在积累中袅袅生香;我们要用一颗豁达的心,坦然面对我们的年华向晚;用心去温馨生命的璀璨!现如今的生活是如此的美好;生命是如此的多娇!就让一切来去随缘;得失随意吧!欣然接受人生的每一次洗礼;在人生的旅途中且行且歌;且歌且珍惜 !</h3><h3><br></h3><h3> 记住吧,这永存的记忆!与共和国同行的我们,一起携手走过的那些不是风,就是雨的年代。五十载的年轮,弹指一挥间!五十年的记忆,历久弥新!知青岁月已定格为一个时代!让我们记住这段峥嵘岁月;让这段厚重的历史成为永恒!</h3><h3><br></h3><h3> 知青无愧于那个时代!</h3><h3> 我们无愧于这个国家!</h3><h3><br></h3><h3><br></h3><h3> 写在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之庆典</h3><h3> 古 月 2018年10月2日于阜阳</h3> <h3>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