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极圈

油宝宝

<h3> 本篇撰文摄影均为原创,其中部分图片由DC先生和肖女士(昵称:走走玩玩)提供。</h3> <h3>  一生有许多幻想,但从未想过去北极。在我的眼中,它只是地球仪上的一片蓝色,心中则是辽阔无垠的冰封。也许出于好奇,忽然蒙生一种冲动,想去那里看看。8月末终于结伴成行。</h3> <h3>  飞机从奥斯陆向北飞行了3小时40分钟,落在斯瓦尔巴群岛的首府朗伊尔城。从眩窗向下看,这是一个地形多山,大部分地表被冰河雪原覆盖的地方,有些冰河延伸到海,还有大片的无冰谷地和海岸平原。</h3> <h3>  北极圈的纬度是66.3度。斯瓦尔巴群岛最北达81度。朗伊尔城则深藏在北极圈内北纬78度左右的地方。每年有四个月的时间看不到太阳,整座城市都处于寒冷与黑暗中。而在另外<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四个月中,几乎太阳高悬不落。</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这是地球上最北人类居住地了。</span></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1194年,</span>挪威人最早发现斯<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瓦尔巴群岛,但</span>直到1596年才被航海家命名,意思为“寒冷的海岸”。17-18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丹麦、挪威的捕鲸船先后来此,曾因捕鲸权发生纷争,后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结束冲突。1715年俄国人到来。捕鲸业逐渐衰退,煤矿开采业占据了主导地位。</h3> <h3>  现在煤业早已退出,但无论在博物馆还是主要街道,甚至酒店、餐厅等仍展示和矗立着矿工的形象。城周的山上,依然多处可见当年的采煤留下的遗迹。</h3> <h3>  朗伊尔原来是个美国人的名字。1904年他来到斯瓦尔巴群岛,买下了岛上的一个煤矿。两年后,美国人在煤矿附近造起了第一座房子,煤矿管理人员就用他们老板的名字,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朗伊尔”。<br></h3> <h3>  这个当年只有一座房子的地方,100多年后已发展成为一个约1200人的小城,城里有邮局、学校、银行、医院、报社、饭店、商场、博物馆等,一应俱全。<br /></h3> <h3>这是小城的街道。</h3> <h3>这是餐厅。</h3> <h3>这是城中旅店。</h3> <h3>这是主要的商场。</h3> <h3>这所红房子是市政府。</h3> <h3>  博物馆有许多实物、动物标本和介绍,反映了这座小城的历史、环境和特色。</h3> <h3>  "末日种子库"<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是朗伊尔城的一张名片。它是2008年建成的一座</span>全世界农作物种子贮藏库,挪威人给它取名叫"世界穹顶"。由于其远离"天灾人祸",也被称为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h3> <h3>  我了解到,该洞穴高于海平面130米,假如地球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不会被淹没;种子库在冻土下深处,适合长期储藏;位置偏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远离核攻击;北极熊频繁出没,是天然的种子护卫者。</h3> <h3>  导游告诉我们,由于叙利亚战争的破坏,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要求从总计11.6万份种子备份中提取近130盒用于恢复那里的农业。这是2008年建成种子库以来首次被动用。</h3> <h3>由于天气和地貌原因,这里到处可以看到雪地摩托车。这是该城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h3> <h3>朗伊尔城一大特色是熊比人多。人口1200,周围北极熊有5000只以上。这除了环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人类对北极熊的保护。</h3> <h3>由于北极熊的出没,城边上矗立着许多小心或保护北极熊的提示牌。</h3> <h3>乘船出海是朗伊尔城最大的旅游热点。</h3> <h3>  乘船这天,天一直阴沉沉的,海风嗖嗖,时不时细雨如珠,远处山巅上白雪皑皑,深色的海水与行船溅起的白色浪花形成鲜明反差。海鸟绕着客船掠过冰冷的海水一次次飞过,有时就浮在水上,为这冰冷的世界增添了动感。</h3> <h3>船延海湾向北行驶,站在船头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山峰和大片的冰川。有时候冰川就象一堵墙横在船头,有时候又像晶莹剔透的蓝宝石,巨大无比又璀璨夺目。绵延的冰雪世界无边无际。<br /></h3> <h3>冰川上塌落的冰坨一块块飘过,看上去就像无数盏冰灯,也像一片片飘流的银色花朵。</h3> <h3>山体和雪峰倒映水中。蓝色的海水更显得深不可测。你能感受到它蕴藏的那种无限的能量,似乎可以把世界吞噬。</h3> <h3>不时有船只相遇、穿行。</h3> <h3>还有人乘皮划艇在寒风中驶过。</h3> <h3>这些皮划艇有的是科学考察人员,也有为满足游客近距离观察需求,专门从游船上放下去的。</h3> <h3>我们船上的领队,始终站在最高处手持望远镜在瞭望,不时告诉大家他的最新发现。</h3> <h3>此刻,我的“大炮”派上了用场。</h3> <h3>一旦发现有情况,乘皮划艇的勇士比我们更具观赏优势。</h3> <h3>两个乌克兰记者,冒着风寒,全程攝录了所有的一切。</h3> <h3>下午时分,船上的烧烤烟飞星窜,肉香扑鼻。<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终于要开餐了。</span></h3> <h3>兴奋的游客用香槟饮料互相问候,庆贺冰洋旅行的收获与相遇,表达对所见所感的极大满足。</h3> <h3>一共近12个小时的航程,整个人都沉浸在一种喜悦与兴奋中。</h3> <h3>次日一早,我们又登船了,导游说要去一个叫鬼城的地方。</h3> <h3>船停泊在一个无人岛上。这个岛叫Pyramiden。是苏联鼎盛时期展示国力与制度的样板。</h3> <h3>这座废弃的城市以煤矿开采为主,最多时有5000人在这里生活。</h3> <h3>旧时的工业设施。</h3> <h3>曾经的员工宿舍。</h3> <h3>功能俱全的文化宫。</h3> <h3>  苏联解体后,国力衰弱,小城支撑乏力。1996年一驾图-156客机在岛上坠毁,让在此生活的人陷入绝望。1998年在封航期到来之前,最后一批居民离开了这里。</h3> <h3>现在这里已回归自然。这栋楼的每一扇窗户都被北极鸟筑巢,成为它们繁衍生息的领地。</h3> <h3>白孤狸像主人一样走来走去。<br></h3> <h3>工作人员时刻防备北极熊对游人的袭击。</h3> <h3>Pyramiden陷入了漫长的尘封。这个城市正以“鬼城”之名传遍遐尔。</h3> <h3>外国旅行者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肃然矗立的列宁像。我们一行在列宁像前合了个影。</h3> <h3>乌克兰的两名记者看到我们合影,走上前来对年轻的导游展开了采访。</h3> <h3>不知年轻的导游说了些什么,只是当我们再次回头望着列宁塑像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他凝重的沉思。</h3> <h3>  又是一个蒼凉的早晨。我们将尝试极地越野。</h3><h3>教练员是一个来自卑尔根的姑娘。</h3> <h3>她不仅个性十足而且技术娴熟。且对每个动作的细节和规范都要求严格。</h3> <h3>车队在她的带领下越走越快,压过坑洼,碾过乱辙,驶过滑坡,冲向山顶。</h3> <h3>见到野生动物或路过景点时,教练还做出手势停下来。为行车、停车的每一个动作做提示。同时给出时间让我们拍照。<br></h3> <h3>到了山顶教练还冒着风雨让我们分享热热的咖啡和小吃。</h3> <h3>一路奔驶,有时风吹雨打,有时候蓝天白云,有时黑云压城,有时彩虹高悬。<br /></h3> <h3>每个人浑身上下都溅满了泥水。</h3> <h3>站在山顶看冰山与海上相比,别是一番景象。其冷峻宏大的气势,给人一种不可名状的体验和振撼力。</h3> <h3>下山途中,教练领我们参观了一个狗拉雪撬的基地。</h3> <h3>高高的木架上悬挂着几条大鳕鱼。那是为了吸引北极熊的注意力。</h3> <h3>木架下是打熊用的木箱,里边藏着一个猎枪。只要北极熊手伸进去,子弹会自动发射。</h3> <h3>由此减少北极熊对驾撬狗的袭击。</h3> <h3>饲养员详细介绍了狗的管理。</h3> <h3>拉橇狗并不大,但是耐寒,有长距离奔跑能力。牠们和人十分友善。</h3> <h3>百里极地越野是一生中难得的体验。从冰洋到冰山,从寻找北极熊到九曲盘山,我们已完全被大自然折服。特别是疯狂越野喚起的那种激动,让我们对大自然产生更多的挈爱和敬畏。</h3> <h3>当晚,安排了野外烧烤。</h3> <h3>一位罗马尼亚的姑娘接待了我们。还没有进木屋,漂亮的姑娘就指着山角<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让我们看刚好</span>经过的北极驯鹿。</h3> <h3>小屋里点着篝火,锅里煮着牛肉汤。主食就是烤北极驯鹿和斯瓦尔巴群岛的当地酒。</h3> <h3>罗马尼亚姑娘就像一个久居岛上的老人,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朗伊尔城的故事,讲北极熊和当晩的美食。她只身一人在这里生活,经常陪伴她的就是一枝步枪和一炉篝火。她已完全融入了这个冰雪世界。</h3> <h3>最后一天发生了两件高兴事。一件是我的驾驶证遗失,又失而复得。另一件是和我的同事不期而遇。</h3> <h3>  诺大的地球,就在一隅天边相逢,真的是缘份。大家喜出望外,相互拥抱,坐在酒店的咖啡厅里,讲述着各自的北极之历之感…<br /></h3> <h3>  早餐后就要飞了。我久久凝视着窗外,想起朗伊尔的特别事:一是除非猝死所有危重病人和高龄老人必须离开,岛上不安葬任何死者;二是孕妇在临产前一月也须离开本岛去挪威内陆分娩,三是所有的拉圾必须拉出岛外进行处理,岛上实行严格的卫生监管。几天来的岛上生活,我们完全沉浸在一个纯净的世界,我们更加理解了捍卫环境的意义。</h3> <h3>  远古的朗伊尔一定是一片大森林,因此才有后来的煤矿。大自然鬼斧神工埋藏了森林,淹没了高山,把它变成北冰洋上的一片岛屿。这里应该从来没有过土著人,它与生俱来就属于北极熊等北极动物的世界。人类对北极的所有保护都是造化,都会換来大自然给人类更多的馈赠。<br /></h3> <h3>  走进北极圈,是生命中安排的一次冰雪奇缘,它成为我们融入和感知大自然的惊艳之旅、修行之旅。我为自己庆贺,也为朋友祈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