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黎城县后峧村,位于黎城县城东北20公里。东南至 涉县杨家山1.5公里,西至小门上4公里。全村户籍人口约600。<br></h3> <h3>我有一个奶姐姐,就是这个村子的人。后来她嫁到了小门上村。</h3> <h3>小时候,每年过年的时候,母亲都会带着我到此村,看望奶姐姐。</h3> <h3>那时候,到此村要翻过一道岭,过两个铁路隧道。在隧道里遇见火车,母亲就拉着我躲在两侧的小窑洞里,火车呼啸着过去,仿佛要把我吸出来,那种可怕的感觉至今难忘!</h3> <h3>一晃40年过去了,村似乎还是那个村,变化不大,清一色的土坯房。只是人少了许多,那种鸡犬相闻、孩童嘻戏、炊烟袅袅的生活氛围要淡了许多。</h3> <h3>虽然宁静,但不荒凉!</h3> <h3>村里只剩下了老人。村主任说,600口人的村子常住的只有5、60人。大多数都外迁至东阳关镇和黎城县城。</h3> <h3>这样闲置的老房子很多。</h3> <h3>青石、黄土、灰瓦,留住乡愁的元素,在这里满目皆是。</h3> <h3>钢筋水泥,瓷砖红墙,在这里找不到。</h3> <h3>有头脑的人于是决定在这里开发古村落游!</h3> <h3>打造的小景致</h3> <h3>石碾和石磨</h3> <h3>精心整修的古村建筑</h3> <h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标语</h3> <h3>置身其中,宛若隔世</h3> <h3>让我回到了童年</h3> <h3>经过整修的村部</h3> <h3>这是一户贫困户,虽穷但收拾的很干净利落。院子内外都很干净,这是民风!从小给我的印象,到现在也没变!</h3> <h3>一贫困户院中的盆栽!穷,也可以拥有美!</h3> <h3>窗棂</h3> <h3>好有特色的农家乐</h3> <h3>处处都是入镜的画</h3> <h3>精准扶贫。我问了该贫困户几个问题,回答滴水不漏!这个村的扶贫工作做得真好!</h3> <h3>秋天的农家院!老房子加上老生活,才更有看头!</h3> <h3>城里人更喜欢看这些!传统农耕!</h3> <h3>开发中</h3> <h3>老井</h3> <h3>老炕</h3> <h3>老格局</h3> <h3>老石阶</h3> <h3>老窑洞</h3> <h3>老物件</h3> <h3>后峧村,原名后狄峪村。狄,彰显了这个老村的历史悠久。这些小景致,与原村名更和谐!</h3> <h3>很有地方特色!</h3> <h3>既是一次古村游,又是一次寻亲旅。奶姐姐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是本村人。经打听,大哥和姐姐已经去世,下一代在外生活。二哥尚在,我没有去打搅。与奶姐姐通了手机,在小孟上村,和姐夫正在地理收秋,他们今年55岁了,在黎城县城买了房子,娶了儿媳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