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与黄米

唐宇

<h3>  糜子在中国种植历史达10000年以上,是中国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三大制米作物之一,曾经是中国北方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糜子养育了中华民族。<br></h3> <h3>  糜子是旱地作物,在大多数自然条件好的糜子产区已经逐步被其它作物取代,目前仅在北方少数地区种植。<br></h3> <h3>糜子丰收,农民怀着喜悦的心情收割糜子。</h3> <h3>  糜子的称谓非常混乱,这是历史上的文字记载造成的。糜子是全国通用名称。因中国地域广阔,糜子的称谓因地域而异,有的地方将粳性糜子称为稷子或糜子,有的地方将糯性糜子称为黍子或糯糜子、粘糜子。糜子脱壳之后称为黄米或大黄米、糯黄米。<br></h3> <h3>  糜子称谓混乱造成黄米产品名称混乱,糜子的读音错误更是影响了糜子基本知识宣传和普及。全国糜子产区和从事糜子科技推广教育的人们读糜子为mi zi,而中国的字典发音为 mei zi,所以新闻广播中经常介绍到糜子mei zi时人们不知道mei zi为何物,这也是困扰糜子生产和黄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br></h3> <h3>还有人将糜子(黄米)与小米混为一谈。其实二者不是一回事。小米(学名:Setaria italica),中国古称粟,亦称作粱。粟在中国北方俗称谷子。谷子去壳即为小米,米粒比黄米小,一般为粳性。图片所示为小米的穗和米粒。</h3> <h3>糜子谷粒的颜色丰富多彩,有黄、红、乳白、黑及褐色等多种。</h3> <h3>  糜子脱壳之后称为黄米。黄米品质优良,是健康食品,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B族维生素、维生素E、锌、铜、锰等营养元素,是米中精品,谷物珍品(粮油科学院府谷黄米分析结果)。<br></h3> <h3>  根据中国粮油科学院分析,黄米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 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B2 以及矿物元素铁和锌含量均比大米和小 麦粉样品含量高,因此,在日常大米、面粉食用中增加黄米或黄 米粉的比例,可以平衡营养,促进健康。根据中国粮油科学院分析,黄米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 维生素 B1 和维生素 B2 以及矿物元素铁和锌含量均比大米和小 麦粉样品含量高,因此,在日常大米、面粉食用中增加黄米或黄 米粉的比例,可以平衡营养,促进健康。<br></h3> <h3>  粳性糜子脱壳之后称粳黄米、黄米、糜米,可制做米饭,炒米、茶米(炒米)、黄米馍、黄米煎饼等,黄米捞饭、黄米粥是黄米代表性食品。<br></h3> <h3>炒米是蒙古族人的主食。一般是将炒米置于碗中,用奶茶泡至柔软时食用。</h3> <h3>黄米粥</h3> <h3>黄米凉粉</h3> <h3>黄米煎饼</h3> <h3>杏鲍菇黄米饭</h3> <h3>  糯性糜子脱壳之后称为软黄米或糯黄米、黏米、大黄米、黍米,可以制做年糕、油糕、豆包、汤圆、黄酒、八宝饭、软米粥等传统黄米食品。<br></h3> <h3>黄米切糕</h3> <h3>黄米驴打滚</h3> <h3>黄米八宝饭</h3> <h3>黄米棕子</h3> <h3>黄米粘包</h3> <h3>黄米汤圆</h3> <h3>黄米油糕</h3> <h3>黄米饺子</h3> <h3>黄米珍珠园子</h3> <h3>黄米四喜油糕</h3> <h3>  黄米是大米的伴侣。黄米与大米食用方法,制作工艺基本相同;黄米营养丰富但膳食纤维含量多口感差,大米营养不及黄米但口感好,制做大米饭时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黄米既不改变大米的适口性,还可以达到营养平衡,有利于健康。<br></h3> <h3>  黄米是面粉的朋友。黄米进一步加工可以磨成黄米粉或糯黄米粉,黄米粉与小麦面粉按一定比例混合或搭配制可制做各种馍、饼等面食品。<br></h3> <h3>黄米制作的面食品,造型美观,营养丰富。<br></h3> <h3>文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柴岩教授</h3><h3>编辑、配图: 四川旅游学院 唐宇教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