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平等,教育不需平均——2018年秋季工作随心随笔(8)

云文龙

<h3>  今晚,带着中秋浪漫的情怀,独自漫步红城湖畔,夜色阑珊,波光粼粼,把披着节日“盛装”的都市影像映入湖面上,别有一番韵味,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乘着这秋色缭绕,夜色斑斓,一个人坐在湖畔长凳上,秋风习习,思绪如浮云,习惯在手机中浏览,寻找属于自我的情感地带、精神食粮、文化快餐。</h3><h3> 在“校长传媒”中拜读到介绍央视“面对面”栏目对李镇西老师的专访“教育的幸福”。“我没有逆流而行,我只是觉得教育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走心的句点不断拨弄我教育的心琴,为师的良知。 感动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带来的“精彩”,同为教育人,见字如见人,与文字相遇,和思想相邀,斗胆梳理“镇西智慧”的“感悟”。<br></h3> <h3>  教育平等,不是教育平均,我们既要孔子说的“因材施教”,更要“因人施爱”,真正的爱不动声色,不露痕迹,不动声响,不知不觉。<br></h3> <h3>  有爱就会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有了爱不等于有教育,只有“智慧的爱”才能产生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爱是“平等”的,而不是“专利”的,这是“信任的爱”,只有做到让孩子们时常愿意和老师说“悄悄话”的时候,才是教育的成功,才是接地气的教育,才是教育本来的样子。<br></h3> <h3>  教育的“爱”是师生互动的,相互的,“就像齿轮,互相扣合,一起转动”,这是“生命化教育”转动命运成长之轮。<br></h3> <h3>  做一个“有爱”加“智慧”的老师,关注“后进生”的教育,这是教育的“真爱”,真水无香,真爱无痕。<br></h3> <h3>  孩子们的成长,十二年的教育,我们该给孩子们怎样的“成长礼包”,储存多少“关键能力”与“光阴故事”。 回忆小学一年级学生,上学头一天晚上,孩子们是多么的兴奋,因为第二天早上要上学了,小小读书郎,背起书包上学堂,多么令人憧憬。 可为什么十二年后,当年的“憧憬的日子”却成了“诅咒的岁月”? 幸福教育在哪里?生命成长缺少了教育本来应该有的“诗情画意”。<br></h3> <h3>  教育不是“坚守”,而是“享受”。教育不是“咬着牙顶住”的“悲壮”,真正的教育,一旦投入,就是一种享受,正如享受自己的课堂,享受情真意切的教育故事,真教育不是能“装出来”与“秀出来”的。一定是享受“真善美”的自然流露,让教育回到最初的质朴状态,就是一种幸福。<br></h3> <h3>  “没有改革与创新,我做的不过是教育本来的样子”,教育本来应该“充满情趣,富有浪漫,有着童话的美丽”。<br></h3> <h3>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绝不能是体罚!</h3><h3> 教育的“惩罚”一定是“积极向善”的“手中有戒尺、眼中有光芒”的;敢于向教育的“体罚”说“不”,教育的“体罚”一定是“消极冲动”的“心中无方法、动作突失控”的。教育的“惩罚”与“体罚”,考量的是教师的专业智慧与情感智慧,没有专业高度,缺少情感润育,哪来育人温度。 “民主管理”本身就是“民主启蒙”,培养“合格公民” ,注重“知识”与“人格”的培养,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br></h3> <h3>  幸福教育,教育幸福,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境界,学习“高人”,寻找“榜样”,教育需要平等,但教育不需要平均,追寻教育本真,找寻幸福教育本来的样子。<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