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50年、相聚广富林、共叙师生情!

陈志豪

<h3>  2018年9月16日(星期日),在王子凤同学的热情组织安排下,我们原"江东中学"六七届(3)班20位师生,上午7:30从四面八方向人民广场集中与王子凤的24位同事一起,乘大巴车前往松江广富林遗址公园。篇中图片由:陈志豪、励兔琴、徐文虎等提供。</h3><h3> 据松江史志记载:南宋绍熙年间还没有提到广富林这个地名 ,只提到"集贤乡",直到明代正德年间《松江府志》的记载中才出现了广富林市,说明正德年间广富林已是"市"。到了清代,广富林已成镇。进入民国,广富林属青浦县陈广辰区,即陈坊桥镇、广富林镇和辰山镇。现属松江区方松街道,197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广富林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点。</h3> <h3>进口处的仿古船</h3> <h3>三孔仿古石桥</h3> <h3>进入公园,一排排崭新的仿古建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带我们走进了明清时代。</h3> <h3>&quot;知也禅寺&quot;前也挂起了五星红旗。</h3> <h3>  广富林遗址是1958年当地村民在开挖河道时发现的,它的位置在广富林村北,当时村民挖到古代文物,1961年市文管会考古部组织专家进行了三次挖掘考古工作。</h3> <h3>这座方塔其实就是地宫的入口</h3> <h3>"夏禹古陶珍藏馆"展示了大量的广富林出土的珍贵文物:陶片、陶纺轮、陶饼、带文饰、硬陶和带釉陶等系春秋战国时期的遗存。</h3> <h3>图片中展示的墓葬品有陶罐、壶、带盖三足器、鼎、盘、石铲、石镞等物品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良渚文化类型,是衔接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重要时代环节,从而将上海的历史有机地串连起来,使人们可以完整地了解上海历史的发展全貌,具有很大的考古价值。</h3> <h3>这里是&quot;上海之根、海派之源&quot;</h3> <h3>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参观来之于我们上海本地出土的历史文物,有些文物距今已有四千~五千年的历史。以前都说上海的历史很短,其实不然,这里就是最好的见证。</h3> <h3>广富林遗址共进行了三次发掘:</h3><h3> 第一次在1961年,那次只是试探性的挖掘,时间不到一个月。但遗址出土的文物就被认为是典型的良渚文化,确定此地为新石器—东周遗址。</h3><h3> 第二次发掘是1999年底至2000年初,这次发掘除了出土大量先人遗物外,还从中还发现了汉朝的大型建筑构件,这里有可能是上海最早的城镇。</h3><h3> 第三次发掘在2000年底开始了,从考古学意义上来说&quot;收获极其丰厚&quot;。出土了经鉴定属于龙山文化类型的器物,留下了上海先民同中原移民一起生活的印记。</h3> <h3>这里是发掘现场展示:它保留了部分当时挖掘现场,考古学家及专家在现场工作的蜡像做得惟妙惟肖,从上往下看,如果参观者不动还正分不清谁是真谁是假的。</h3> <h3>在7000~10000年前,上海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汪洋,留下了许多海边遗迹。</h3> <h3>在这里考古工作者发现了5400~6000年的崧泽文化,也发掘出45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及4000年以后的广富林移民文化。经多次发掘,广富林遗址已发现4000多年以前河南东部有一支人马迁来此地,这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的交融。</h3> <h3>这里是第三次广富林遗址发掘现场,这次收获最大的是发现了这数十根木桩和一个干栏式建筑群,属于4000多年以前广富林文化的居住遗存。还发现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路面,路面由烧红的土块和细碎陶片铺垫,使用痕迹明显。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东周至汉代的建筑遗存及其废弃堆积,其中绳纹长方形字母地砖、筒瓦、板瓦、瓦当等集中出土,这在上海地区尚属首次。此类建筑遗物以往都在东周至汉代的都城和大中型城市遗址中才会出现,如:长安、咸阳等。也显示了这里的建筑具有相当可观的规模,很有可能存在着达到宫殿规模的大型建筑,而且这里一定还非常繁荣,存在着迄今为止还未被发现的上海最早的城镇!</h3> <h3>在这里还挖到了4000年以前属于我们上海先民自己的东西,5座保存有人骨的广富林文化墓葬。从墓中发现的陶鼎、陶盘等陶器和磨制石器如:石铲、石镞、镰、斧、凿、刀、矛等,这些都是典型的良渚文化类型,是衔接崧泽文化和马桥文化的重要时代环节,从而将上海的历史有机地串了起来,使人们可以完整的了解上海的历史发展全貌。</h3> <h3>第三次考古工作结束后,考古工地转交给了建筑施工单位,原计划广富林遗址公园还将建设一条汉代集镇模拟馆,再现古老集镇的民风民俗,但今天我们看到的却是一条民国时期的集镇,有些还是50-60年代我们小时候看到的街景。</h3> <h3>在老上海的&quot;当当车&quot;前留个影。</h3> <h3>集体照</h3><h3>前排左起:顾德胜老师、赵惠明、王蟾秋老师、王桂枝、周云芳、王子凤、侯桂珍、周全珍、庞银娣、励兔琴</h3><h3>后排左起:陈志豪、胡金福、朱福民、陈友良、何德弟、李浩毅、杨雪宝、李富远、徐文虎</h3> <h3>女同学们留影</h3><h3>左起:王桂枝、励兔琴、周全珍、王子凤、周云芳、王老师、庞银娣、侯桂珍</h3> <h3>男同学留影:</h3><h3>左起:胡金福、顾老师、朱福民、李浩毅、何德弟、陈友良、李富远、徐文虎、杨雪宝、赵惠明、陈志豪</h3> <h3>王老师、顾老师夫妇</h3> <h3>师生情义深</h3> <h3>相聚一堂,大家都有说不完的话</h3> <h3>岁月无情催人老,当年的英俊少年如今腿脚已不便。</h3> <h3>杨雪宝同学笑得多开心😃</h3> <h3>&quot;瓷鼓&quot;:据介绍,这批瓷鼓是习主席送给外国元首的礼物,多做了一套就展示在这里 ,别看这鼓小,上面的鼓钉可都是纯金的,每个的成本价就要3000多元。</h3> <h3>出土的"双凤喜鼓&quot;乐器。</h3> <h3>  我们六七届是江东中学建校的第一届学生,王蟾秋是我们的班主任,记得那时她也是刚从师范大学毕业,正意气奋发,想做一番事业时候却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在这动荡的年代她还像大姐姐一样关心、爱护和保护着我们,不但教给我们知识,也敎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1968年毕业至今已整整五十年,有些同学50年来还第一次相遇,一天的相聚瞬间即逝,大家都感到时间过得太快,意欲未尽,期待下次再聚。再次感谢王子凤同学为我们的相聚做的努力! 以励兔琴的诗总结广富林之行:</h3><h3> 秋游广富林,遗址古木新。</h3><h3> 秋光照年华,依依师生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