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三师医院的日子里

樊玉敏

<h3><b> 兵团三师医院工程建设的日子里 </b> </h3><h3> 一黑土地有我留下的坚实足迹 </h3><h3> 兵团生活的真实故事<br> —为纪念红兴隆中心医院工程建设四十周年而作。(2018年11月5日更新)<br> 广袤的三江腹地,有一所远近闻名的三级甲等医院、竖立在双鸭山的版图上,那就是省农垦红兴隆中心医院(原兵团三师医院)那里有我的青春、有我的辛勤汗水、有我留下的坚实的足迹。<br> 如果说哈尔滨市第31中学是我梦开始的地方,红兴隆中心医院,则是我人生旅途的扬帆起航。<br></h3><h3> 1968年我高中毕业,于10月12日和百万知青一样,上山下乡来到双鸭山农场的一连。</h3><h3> 69年4月借调到场部,参加组建兵团三师29团成立大会的会场布置工作,我的任务是书写会场上的会标和其他大字标语。</h3><h3> 69年9月,兵团三师医院组建,我被调到三师医院,说来也是机遇,那时的三师医院在佳木斯火车站对面的原合江农垦大楼筹建,由于佳木斯市的庆祝建国20周年庆典活动的需要,站前广场周边的建筑要求全部装饰一新,当初,调我去的工作是更换大楼门前的大型毛主席语录牌和大楼上的大字标语。</h3><h3> 69年的10月下旬,当时的兵团司令部决定由哈尔滨市搬到佳木斯,因此,三师医院由佳木斯搬到18团,可以说,从69年的10月下旬到1972年的3月,三师医院一直处于居无定所、动荡不定的状态,先是搬到18团的一所中学、与18团的医院合并、又搬到18团的五七干校,还是一部分人被调到21团,团部医院工作。</h3> <h3>  1969年9月,兵团三师医院在佳木斯站前的原合江农垦局的大楼内组建。</h3> <h3>  医院临时安置在18团后,依据师部牛副师长,“关于三师医院在师部周围,三里以外,五里以内选址新建"的指示精神,由原合江农垦局郝恒利工程师组织我们由各地知青组成的地形地貌勘察小组,开始具体实施指定区域内的地形、地藐的勘察任务。(中黑衣是我)</h3> <h3>北京知青燕宝勋</h3> <h3>  在兵团第二机械厂附近勘察。走在前边的是哈尔滨知青孙凤兰,后边,北京知青杨秀兰、上海知青阎银蒂、北京知青燕宝勋。</h3> <h3>  当时,整个医院地勘工作是在原合江农垦局的郝恒利老师(毕业于哈工大58届土木建筑系)的领导下进行,我当时按照郝老师的指导进行地形、地貌测量和图纸的绘制工作。</h3><h3> 不幸的是,1971年郝老师身患膀胱癌,72住进北京协和医院,不久去世于北京。&nbsp;</h3><h3> 上图是郝恒利老师 医院在18团时留下的唯一的一张珍贵照片&nbsp;</h3><h3> 后来,医院的规划及方案设计工作就落到我的肩上,好在1970年我参加了兵团在密山北大营,举办了工程技术人员(三个月)的短期培训学习班, 学习班由哈尔滨建工学院的知名教授上课,学习很多工程建设和设计的基础知识,加上当时郝老师的有关大型综合医院规划设计资料都留在我这。</h3><h3>郝老师在京住院时,也时时关心着医院的工程建设,让人给我带来国家最新版本的工程设计规范。我真的非常感谢郝老师,是他的手把手的传授和引领,让我走上了基本建设的行列。</h3><h3> 那时候,是医院建设的需要,我也只能急用先学,同时,再按照医院杨纪院长(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医务处长)提出的医院个科室每个护理单元基本布局的要求和医院总体分区管理布局的要求,拿出规划设计方案。经师部有关部门的批准后交付实施。</h3> <h3>我绘制的,批准后付诸实施的规划《总规划平面图》</h3><h3>77年我又依据总规划的平面图绘制了《总规划鸟瞰图》&nbsp;</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现在《总规划平面图》和《总规划鸟瞰图》被医院的院史展览馆收藏,展放在展览馆中</h3> <h3>  三师医院工程的施工图设计由管局基建处的设计室完成。不过医院主楼的平面图、正立面是依据杨纪老院长的设计思想,然后,按照我的设计方案图实施的。</h3> <h3>  1972年4月6日我们进驻工地,当天建起第一座帐篷,</h3><h3> 上图是崔德香师傅在钉帐篷的棚架</h3> <h3>李连树砌筑帐篷内的取暖炉灶&nbsp;</h3> <h3>为工地拉运第一车石头的上海知青</h3> <h3>建设中的三师医院家属区</h3> <h3>建设中的医院主楼</h3> <h3>在施工的工棚前</h3> <h3> 1972年4月26日在院长的带领下在路边开始植树绿化,(照片)</h3> <h3>  杨纪院长和孔繁茂副院长在植树中</h3> <h3>当年的小树已长大成材</h3> <h3>  72年 5月19日三师29团工程连进入施工现场,</h3><h3>&nbsp;&nbsp;&nbsp; 5月25日,三师18团工程连和一个武装值班连(主要是力工)进入施工现场,</h3><h3>&nbsp;&nbsp;&nbsp; 6月1日在施工工地召开开工典礼大会,(主席台用的会标和毛主席像是我书写和画的)</h3><h3> &nbsp;&nbsp; 大会后的当晚10点零2分,医院的第一眼机井出水了,当清水从100毫米的管口喷涌而出的时候,整个工地沸腾了,在场的人们欢呼雀跃高兴极了,因为有了水,医院的工程才能施工建设。</h3> <h3>两位老院长和医院参加施工人员,在医院施工工地上。</h3> <h3>  7月初,三师20团工程连和一个武装值班连进入施工现场。18团和20团工程连,主要负责医院病房主楼的施工,29团工程连负责锅炉房、食堂、大烟囱和医院家属房的建设。</h3><h3>&nbsp;医院的病房主楼于72年7月4日放线,7月7日开始土方工程施工,(照片)11月末大楼主体工程完工。</h3> <h3>29团工程连在医院锅炉房施工工地留影</h3> <h3>1972年9月25日大烟囱竣工的那天(中为杨纪院长) &nbsp;&nbsp;</h3> <h3>把钢板吊到四楼水箱房</h3> <h3>老院长杨纪&nbsp;于1972年10月21日第一场大雪后&nbsp;</h3> <h3>医院政委王永先</h3> <h3>孔繁茂副院长</h3> <h3>1972年10月21日,杨纪院长和孔繁茂副院长在主楼施工现场。</h3> <h3>医院传染科工程施工放线</h3> <h3>工程建设施工组组长刘宝增</h3> <h3>医院护训队教导员赵勇</h3> <h3>21团工程连姚建民工程师</h3> <h3>21团工程连王国成工程师</h3> <h3>在医院主楼前</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72年医院的职工住房共完成7栋,锅炉房和大烟囱分别于月30日和10月号竣工,确保了全医院新建的正常供暖。</h3><h3>&nbsp;1973年我在医院的建设中荣立三等功一次,74年加入党组织。</h3> <h3> 1975年6月21日我被师部政治部任命为三师医院的营房管理员,负责医院的未完工程和配套项目的建设。</h3><h3> 1978年又参加农垦总局在佳木斯举办的建筑工程技术员培训班的学习,&nbsp;&nbsp;</h3><h3> 1979年,被调到红兴隆管理局基建处设计室工作。同年,被合江人事局任命为土建技术员,定土建技术15级。</h3><h3> 1981年我返城回到哈尔滨,我做的第一件是就是参加哈尔滨工人业余大学建筑结构专业(4年半)的学习,是黑土地上的经历,和我返城后的努力,</h3><h3> 1983被评为助理工程师</h3><h3> 1988年9月评为工程师</h3><h3> 1995年9月评为高级工程师。</h3><h3> 我在红兴隆中心医院整整工作了十个年头,那里有我的青春、有我的辛勤和汗水、有我留下的坚实的足迹,同时,黑土地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像我这样的青年人。</h3> <h3>建院初期的院党委班子成员</h3> <h3>三师医院第一批护训队</h3> <h3>三师医院第二批护训队</h3> <h3>三师医院第四批护训队</h3> <h3>三师医院第五批护训队</h3> <h3>建院施工中的女知青</h3> <h3>三批学员在建院施工中</h3> <h3>刘丽、赵景新、周文清</h3> <h3>医院总务科部分同事</h3> <h3>医院施工工地乒乓球比赛</h3> <h3>医院女篮</h3> <h3>医院男篮</h3> <h3>杨纪老院长医院回访时的留影</h3> <h3>照片)现在的&nbsp;红兴隆中心医院和当年部分工程建设者回访时的合影 照片后排右起:李云鹏、宋广林、孙风兰、张晓菊、党平安、王淑梅、王宝春、孙宏运、白玉芳、李丽娜、李忠石、前排右起:胡桂英、唐玉荣、周文清、于静红、何秀芬、张敬芝丶孙风兰</h3> <h3>建院四十周年庆典会场</h3> <h3>四年半的业大学习,使我的基础理论知识得到飞跃式提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