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1><font color="#808080"><b>关于这本书……</b></font></h1>
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用了十年的时间探索,又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将这十年的探索写成了一本书。
这是一本由管理者、教师、儿童及家长共同完成的记录幼儿园管理的书籍。只要您悉心阅读,会发现,幼儿园管理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书中有运用“人心”力量管理幼儿园的丰富实例;
▶有描述教师成长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
▶展示了“回归自然与本源”的管理思想与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探寻“视工作为信仰”的儿童教育工作者是如何接近教育本质的。<br></h3> <h3>
本周我们阅读了第一部分“有一所这样的幼儿园”和第二部分“梦想并不遥远”的内容。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的都是对儿童的“尊重”!处处是对儿童需要的尊重,对儿童情感的尊重,对儿童智慧的保护,对儿童创造的崇拜和敬仰。胡华通过读哲学,悉心地通过儿童生活来读懂儿童。把属于本应属于幼儿的童年还原。幼儿园从“畅游日”实践开始,提炼出一套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儿童内心的课程。
●<font color="#808080"><b>为环境留白
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构建怎样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书的第一部分,作者谈到了一个幼儿园外部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呼应儿童学习的,也强调内部环境的“虚室生白”和有呼吸感的设计理念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作用</b><b>。</b></font><br></h3> <h3><b><font color="#808080">●在教育过程中留白</font></b></h3><h3><b><font color="#808080"> 在引导儿童学习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到底是要给孩子提供 “记忆的脚手架”,还是 “思考的脚手架”?当幼儿园里孩子们的学习都是围绕问题来展开的时候,问题不仅仅是学习的起点,也为儿童的思想与心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font></b></h3><h3><b><font color="#808080"> 每个活动都有观察、有查阅资料、有讨论、有质疑,重要的是,还有等待,因为每个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学习都要经历时间的积淀。</font></b></h3> <h3><u><b><font color="#808080">
</font></b></u></h3><h3><u><b><font color="#808080"> </font></b></u></h3><h3><u><b><font color="#808080"><br></font></b></u></h3><h1><u><b><font color="#808080"><br></font></b></u></h1><h1><u><b><font color="#808080"><br></font></b></u></h1><h1><u><b><font color="#808080"> 本周四篇优秀心得新鲜出炉!她们是一组王红梅老师,二组魏娜老师,三组林华老师,四组陈延老师。这几篇心得大家着眼点各有不同,看得深入,谈得自然,大家一起来看看吧。</font></b></u></h1><h3><u><b><font color="#808080"><br></font></b></u></h3><h3><u><b><font color="#808080"><br></font></b></u></h3><h3><u><b><font color="#808080"><br></font></b></u></h3><h3><u><b><font color="#808080"><br></font></b></u></h3><h3><u><b><font color="#808080"><br></font></b></u></h3><h3><u><b><font color="#808080"> </font></b></u></h3> <h3>七幼阅读一组《给童年留白》读书心得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王红梅
正文:
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接触到这本好书《给童年留白让孩子活在自然里的的幼儿园》。这是一本由管理者、教师、后勤员工、儿童及家长完成的记录幼儿园从创办到成熟的整个过程,是一本承载着幼儿园生活的书。书中“回归自然与本源”的管理思想、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不正是和我园的“和谐课程”相吻合吗?
本周精读了1-2部分内容,现谈谈我个人的一点儿感悟:
一、好句摘抄
1.“在谈到课程时,我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好的课程,应该让人惊讶于它来自平凡的日常生活,却又让人产生了这样就好的满足感。这样的课程蕴含的自然当下以及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禅意也是中国文化特别追求的。”前言)
2.“每一个成熟的儿童教育模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文化生态。但无论何种模式,其核心都是了解儿童、尊重儿童。”(前言)
3.“儿童是自然之子,自然也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对于儿童来说,自然不仅是构成教育的元素,更是他们未来获得幸福感的源”(第一章)
4.“学习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孩子们将不带任何功利与先入之见,以天真质朴的本来之心与世界的本来面目浑然相融”(第三章)
5.“我一直认为,幼儿园应是儿童获得尊重的最佳场所。”(第七章)
二、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第二章“不要被时间所催促,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
举例:看到这段文字,让我想起了龙应台的那本书《孩子,你慢慢来》,在这两位作者中,隐藏着一种美丽的情节与信息,那就是“慢教育”。教育本不是一件急匆匆地事情,而是亲子、师幼的那种大手拉小手的美好约会。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回顾这20多年的工作经历,在园我们每天都在一种繁琐而忙碌中度过,各种催促那是常有的事儿。从而就是这种催促让我们把本有的悠闲美好的幼儿园时光变成了急匆匆,也让这群童真的孩子们变得急匆匆。这种急躁的心理严重违背了幼儿成长规律。然而就在胡园长指导下的回归幼儿园的本真、自然,淡定从容地让孩子们拥有那份恬静和舒缓,是值得我们教师和家长们学习的。不去催促,而是去推一推、等一等,等待花开的华美,享受花开的过程。
三、个人感悟
1.书中第一部谈到了幼儿园自然的物质环境与“尊重儿童”的内部环境相结合的一个回归本真的办园精神。特别喜欢她提出课程时,这个观点:“好的课程,应该让人惊讶于它来自平凡的日常生活,却又让人产生了这样就好的满足感。这样的课程蕴含的自然当下以及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禅意也是中国文化特别追求的。”看似“大道至简”,但实践中需要我们用心用爱去悟出教育真谛。
2.第二部分,作者胡华园长,阐述了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及对梦想的追逐。她倡导了以“儿童为本,回归本源、回归本真、回归真善美”的教育真谛。作者以还原真实场景的写法,将理论联系实践,仿佛让我们带入了身临其境的现场。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领导的步伐去追求一种和谐、一种空灵、一种留白……<br></h3> <h3>七幼读书二组《给童年留白》第一、二部分读书心得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魏娜
《给童年留白》这是一本有思想、有态度、有故事的书,既能让每一位学前教育专家引起思考,又能让每一位一线老师读得懂的专业书籍。看完前面两部分,我最大的收获是胡华园长践行的自然教育的理念。自然教育个人认为有两层意思,一是遵循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二是创设自然的教育环境。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所反映出来的那种规律是自然而然的。如果遵循或仿效“道”的规律,对任何事都不应勉强为之,而应当“顺其自然”。教育亦应如此。适宜的教育就是让幼儿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既不拔苗助长,也不错过幼儿发展的关键期。根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6岁幼儿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理解世界获得经验的方式就是利用眼、耳、口、鼻、手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去体验,这就有了自然教育的第二层意思,创设自然的教育环境。
大自然因多元而美丽,教育也因多样性而更有意义。既然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具有潜在的求知的渴望和上进心,我们的教育就应该认真研究,如何从每个孩子不同的智能结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葡萄架、小池塘、大树屋、泡桐树、翠竹、鸟巢、沙坑、树耳这一切营造了自然的教育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看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可以听小鸟的歌声,泉水叮咚;可以闻花香,玩沙土,可以和捉一会儿迷藏,也可以在大树屋里安静的待会儿。自然的环境就是一位好老师,它带给孩子们的体验是不可或缺的。自然不仅是构成教育的元素,更是儿童未来获得幸福感的源泉。
这里的成人能够看见儿童、听见儿童、记录儿童、满足儿童。幼儿园里有呼吸感的室内环境;回归自然的园舍建设;天真质朴的活动,无不成就儿童回归自然,本真学习,做最好的自己!
孩子们思想的自由与开发并不能完全代表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成长还应该有一些更实在的东西,这不仅能让他们的思想在上空游戈,也能够在平实的生活中获得认同与接纳。《儿童宣言》这份承诺已经镌刻在了他们心里,让长大后他们能够仰望星空,脚踩大地,温暖而自信地站立着。教育体制里最本质的东西,不是制约而是解放,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而师生的创造力才是教育改革的持续生命力。
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读《给童年留白》,就好像和胡华园长一起经历,一起对话。让我重新审视教师这份职业,找回最初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梦想!梦想并不遥远,梦想就在我们的心里!</h3> <h3>七幼读书三组读书心得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林 华
本周阅读《给孩子“留白”》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一、好句摘抄
1、“对于儿童来说,自然不仅是构成教育的元素,更是他们未来获得幸福感的源泉。”2、“儿童是自然之子,自然也是孩子们成长的起点。”
3、“在幼儿园,环境是儿童和他人分享自我经验与感受的地方。”
4、“在这里,学习是一种心灵的体验。孩子们将不带功利与先人之见,以天真质朴的本来之心与世界的本来面目浑然相融。”
5、“一个教育机构不应只关心儿童当下的成长,更要着眼于他们的未来。”
二、案例分析、收获
读完这两部分,我印象最深,也是对我启发最大的有三点。</h3><h3> 1、一个幼儿园外部的自然环境是如何呼应儿童学习的。葡萄架、小池塘、大树屋、石磨景观、青砖地、鸟巢、一米菜园……这些,接近真实的自然,对于孩子都是美好的、快乐的,这里真是孩子们的天堂。对于儿童来说,自然不仅是构成教育的元素,更是他们未来获得幸福感的源泉。</h3><h3> 2、强调内部环境的“虚室生白”和有呼吸感的设计理念。“开学前,教师会显得有些空旷。不用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会用热烈的气氛一点点地将教室填满。”这样的环境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空性,给人的感觉是会呼吸的。最难得的是教室里每个孩子拥有一个自己的“百宝盒”,孩子们可以有自己的小秘密哦!</h3><h3> 3、怎样从追求充实、多样、繁杂走到删繁就简、回归本真、保持朴素与简约。藤条椅子、麻布靠垫、竹制盘子、实木桌椅、纯木色地板、果实、花草……不管是材料还是色调,无不体现自然与朴素。它是和谐的、温暖的、积极的,甚至是带有“收敛感”、能沉得住“气”的。
反观我们的教育,为了追求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速度与所谓的全面,已将教育的通道塞得过满过挤,甚至打上了浮躁、繁华的印记,以至于没有真正安静下来深度思考,从人性之初来参透生命的价值,从回归本源来感悟教育的真谛。
在教育的路上,我们应该为孩子创设怎样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该怎样构建追溯本源,回归生活的课程?接下来将继续精读此书,期待从中得到启发。<br></h3> <h3>七幼读书四组读书心得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陈延
“所有的留白,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给童年留白》封面上的一句话,素雅有内涵,值得细细品味……
一.精彩语句:
1.儿童是自然之子,自然也是孩子们成长起点。对于儿童来说,自然不仅是构成教育的元素,更是他们未来获得幸福感的源泉。
2.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类都要学会和自然对话,因为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3.尊重应该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生命本身就该受到尊重;第二,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代表着人类的希望;第三,儿童原本就是充满灵性的生命,他们对生命的感受、对世界的看法都有着自己特殊的通道。
二.案例分析:
文中的幼儿园像一所隐居于世外的桃源,远离了喧嚣的城市,回到了最静谧,悠闲的生活状态,给人一种慢生活的感觉。室外环境是充满自然的环境,是幼儿自由玩耍的天堂,更是他们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基地。外部的自然环境能够给予幼儿更大的学习空间,有更多的艺术创想,能让孩子更加悠闲自在,相比在普通环境,大自然更能激发幼儿的潜能,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而内部的环境同样也很重要,与自然元素结合的室内让孩子放松,惬意,有呼吸感,与室外自然环境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室内,教师为幼儿搭出一个框架或给予一张白纸,而具体里面的内容由孩子自己去创造。在这里,孩子们自由徜徉,随心所欲,畅所欲言,有属于自己的小宝盒收藏自己的宝贝,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与秘密。我认为这是一所自然,有灵性,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今后在班级中也可尝试多借助自然物、使用自然物,让孩子无时不刻的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同时也助于激发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个人感悟:
胡华老师笔下自然环境下的幼儿园仿佛让我回到那个年轻科技没有那么发达,孩子们单纯没有玩具却依然能从自然中找到新奇的东西进行游戏和学习的时代。纯现代化的园舍丢失了最自然的东西,不仅孩子们连大人们都开始忘记那些了。文章突然有种被点醒的感觉,人类忘记了最初的东西,就像初心一般,回归自然,回归初心。最自然的环境下才是最适合孩子的乐园,最自然的环境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在最自然的环境中能获得幸福的源泉!
<br></h3> <h3><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王俐璇结语:</b><br></h3><h3> 本周两部分内容,大家的阅读重点比较集中在第一部分,心得对这部分的感悟也比较多。也许是第一部分比较接近我们的实际工作,但其实通过第二部分的阅读,通过对胡华园长成长的背景和经历了解,更加能够理解她为什么能够成就这样一所幼儿园。因此,大家在后续阅读中要均衡用力阅读,重点突出思考。</h3><h3>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仅仅看到幼儿园里的花花草草,池塘、小桥、葡萄架……还应当知道这些环境创设的理念,以及园长、老师们成长背后的漫长历程。这样我们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当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时也知道应该怎么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h3><h3> 这本书的名字叫留白,其内容则是丰富而深邃,厚重又平和。越往后读,越感受到其中蕴含思想的质感,感受到其内容和作用都轻松超越了儿童教育领域。因为哲学是一切学科之母,思想可以普遍适用,心灵是终极依归,人格是最大成就!</h3><h3> 希望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小伙伴们能够“沉”下心❤来,深入地阅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关于这本书的阅读体会网上也略有一二,但如果不是潜心的内修,泊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的。在胡华园长的幼儿园里发生的一切变化都不是一下子成就的,都是一点一点改变的,这样的改变是源于幼儿园里每个员工的自我成长。现在老师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的。</h3><h3> 在下一阶段阅读中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共同走在学以为己的精进的道路上!</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