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需要你用心来感悟~

一乗•曹大瑞

<h3>艺术需要你用心来感悟</h3><h3>配图:一乗作品</h3> <h3>有不少人认为艺术是难以捉摸的,无论自己如何欣赏作品,似乎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很多人在听到这些作品连城的价值后也会心生疑惑:“这种东西为什么能以天价卖出?”是我们不懂艺术了还是艺术变了味?似乎艺术展只有行家才值得去看。</h3> <h3>比如,201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引发的“故宫跑”事件,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百物展”的“上博队”现象,充分表明了大众对艺术的热情高涨,但同时也不排除这与过度报道有关,导致很多人来凑热闹。</h3> <h3>同时,对于专业的看展人而言,他们看的是作品的韵味、神气,从作品的创作时代、社会背景,再到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从而对作品有较深的理解。</h3> <h3>但对更多普通观展者而言,要达到这种程度有一定的困难,更多地需要用心去感受,抓住作品对自身最直观的感觉。</h3> <h3>有专家提出,不要担心有些艺术品观众暂时看不太懂,要相信在长期的艺术熏陶下,人们对美的欣赏能力会有提升。以上海中华艺术宫为例,开馆至今接待的至少600万人次的参观者中,专业人士只在1/10左右。</h3> <h3>对于大多数没有专业背景的普通人而言,看一次展览,至少可以了解一些艺术、历史和文脉,那就是一种文化熏陶,其中的精神意义是潜移默化的。</h3> <h3>其实艺术从来就不是只有一种固定解释,“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正如1917年,法国艺术家杜尚在美国纽约的一次艺术展览中,将一个从超市购买的小便池命名为《泉》放在展位上,颠覆了人们对艺术传统的看法。</h3> <h3>人们开始反思,艺术的概念和边界到底是什么?从此展厅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了,不再是只有绘画和雕塑,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追随杜尚的脚步;做起了真正颠覆传统意义的艺术创作。</h3> <h3>从上面的例子里我们知道:当你去一个展览看展时,不要一味追求作品真实的意义,艺术的价值就在我们自己的内心,用心去感受作品传达的意义就够了。</h3> <h3>当你站在作品前,内心一定是和图片的感受是不同的。</h3> <h3>一乗书法</h3> <h3>一乗书法</h3> <h3>一乗山水画</h3> 一乗花鸟画 <h3>画家一乗近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乗微信</h3> <h3>曹大瑞,1969年生,号老溥、一乗,书斋号见龙山馆、庆馀堂,国家一级美术师。主攻写意花鸟画,曾访学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高研班、天津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研班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类大型展览、全国历届中国画展,多次举办个人画展。2012年辞去各种会员资格,现居北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