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那一日,我为了发展鸡冠山的旅游产业建设,因母亲年迈,不能时常陪伴在她的身边,就把母亲送进了养护院。母亲知道我是为了一方百姓去了内蒙古,她时常和院里的老人说:“我给共产党养了一个好儿子”。</h1> <h1> 从那以后,妻子不仅要时常照顾我的母亲,也把我的岳母接到了家里照顾。院里的老人都说:“你儿子找了一个天底下,都难找到的好媳妇”。</h1> <h1> 每当我驱车来往路径高速旁熊岳的望儿山时,就想起儿时坐火车,母亲给我讲过《望儿山的故事》。</h1> <h1> 它说的是一个母亲站在山上,遥望大海,盼着他的儿子,漂洋过海后,能学业有成早日归来。可老人家盼瞎了双眼,儿子也没有回来。</h1> <h1> 而今,在养护院这久久祈盼的母亲,就如这望儿山可怜天下的母亲,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回到自己的身边,陪伴在膝下。</h1> <h1> 12年的祈盼,母亲已是89岁的老人,每次见到她,都在心里感觉到,她在一年比一年衰老,可能是痴呆,我坐了半天也没听见她主动和我说一句话。我问她:“妈妈你想我了吗”?她老人家只回答了我两个字:“想了”。</h1> <h1> 不仅如此,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和11年前相比也是面部斑老。年以12个月为一年,人以12岁为一旬,在鸡冠山我也应该是以12年为告一段落。</h1> <h1> 从52岁踏上鸡冠山的那片土地起,到64岁离开鸡冠山,驱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鸡冠山已不在是我初心的一种责任。</h1> <h1> 我向镇党委辞去了拟任我“第一书记”的打算,随着鸡冠山新选组长和村民代表的落定,我决定结束了在鸡冠山的帮扶工作。迎着朝霞,我悄悄地驱车驶出了鸡冠山。</h1> <h1> 我行驶在蜿蜒起伏的乡村公路上,路旁拓宽的两侧划身而过。鸡冠山不在是穷困潦倒,荒山土岭的小山村;</h1> <h1> 路旁的村庄和农居,也随着“十个全覆盖”和“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富民政策的实施,新翻建了许多;林间的果树和树下的花,构成了鸡冠山花果山的图画。</h1> <h1> 人们的观念也有了转变,不再是过去选不出党支部书记的年代。年轻人竞争着书记、村长一职,甚至连村民代表和小组长都是竞争激烈的。</h1> <h1> 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有待完善,现行的换届,受利益驱使,加剧了乡村的不和谐因素,竞争和对立同在,承诺和欺骗共存。</h1> <h1> 桃子熟了,总是要有人去摘的,摘桃人只顾感受和饱尝桃子的甘露,却忘记了依附在桃子外表蜇人的绒毛,更不会去分享那些种桃人的辛酸。鸡冠山人要学会感恩,不能忘记曾经帮扶过鸡冠山的人们。</h1> <h1> 农村的小康建设,离不开产业的发展,没有一个大格局的理念,那些小门小户,蝇头小利是难以启齿的。所以,鸡冠山的发展,鼠目寸光,是要停滞和倒退的。</h1> <h1> 鸡冠山的旅游还仅仅是开始,也算是雏形。胎死腹中的乡村旅游也是随处可见。不懂城里人喜好需求的农村人,盲目雷同发展,惨淡经营的农村也是比比皆有。我希望鸡冠山人要继续前行,永续发展。</h1> <h1> 12年的时光,我和鸡冠山人建立了感情。我懂的他(她)们心底的不舍。我的突然离开,也让他们有些失望,这就叫做“得与失”。</h1> <h1> 来了没有轰轰烈烈,走了也是悄然离去。没有索取,不图回报,搭上了12年的时光,却不后悔感到欣慰,这就是我!</h1> <h1> 在鸡冠山工作的12年,我得到了市、县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扶,在这里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我无愧于你们,鸡冠山无愧于你们!</h1> <h1> 我也感谢全国知青文化产业联盟理事长王雨顺,暨全国13省市的知青分会,为鸡冠山的发展和遭受冰雹果农的关心和所敬献的爱心。我感谢知青战友,鸡冠山村民感谢你们。</h1> <h1> 一个祈盼儿子回家的母亲,得知儿子不再去鸡冠山工作,向我示意的点点头,脸上流露出一丝微笑说:“那就好!那就好”。</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