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柴火的日子

弓长章

<h3>  七十年代以前,家里每天做饭都是用木柴和枯草的。一日三餐,灶台的进柴孔张着血盆大口,要吞下许多柴火,才能将一大家人的饭菜做好。厨房的旁边有一个专门的柴火间,用来堆放柴火。柴火间长年累月都要保证有足够的柴火用于做饭,一大家人的吃饭问题,可不能断了炊烟。</h3><h3> 城里人的所有柴火,都是要买的。差不多没有多少柴火了,奶奶都会到县城叫半片街的地方,左挑右选的买一担柴火回来,嘴里常常囔囔自语,又花了多少钱,日子不好过啊等等。</h3><h3> 为了少花一点钱,奶奶叫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周末到郊外拾柴火。就这样,从五、六岁开始,每一个周末,我都会背着箩筐,跟着哥哥姐姐们,到郊外拾柴火。</h3><h3> 那时候拾的柴火,种类不少。树上的枯枝,地下的柴根,树林里的落叶,松树下的松针等等,只要能够用于做饭,我们都往家里搬。虽然不能解决做饭的全部问题,但每一次背着一箩筐的柴火回家,心里总有一些满足,为自己的行为感动。觉得小小年纪的自己,能够为家里尽一些力,还不错了。</h3><h3><br></h3><h3>【1】耙松针</h3> <h3>  用竹耙子耙松针,是比较容易的。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每人拿着一个竹耙,背着一个箩筐,往附近的山上走。因为耙松针的小孩子多,所以耙松针也越走越远。有时候还会被看山的人赶,因为他们也需要松针用于做饭。</h3><h3> 有一次,姐姐、表哥和我三人,到一座山上耙松针。可能离城里远,山陡路滑,这里的松针又多又厚。我们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就将松针装满了箩筐。正准备下山,突然一声大喝: 站住,谁让你们耙松针的? 一位看山的大汉从天而降,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好说歹说,他就是不让我们将松针背回家,除了没收了我们的松针,还将我们的箩筐用力扔到了山下。并且警告我们说,以后再到这座山上耙松针,他见一次打一次。</h3><h3> 狼狈下山。好不容易找到箩筐,哭丧着脸空手而归。</h3><h3> 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去那座山了。</h3><h3><br></h3><h3>【2】钩枯枝</h3> <h3>  钩树上的枯枝,首先要有工具。我们用一根长长的竹竿,细的一头用铁丝绑上一个钢筋做成的铁钩,钩枯枝的工具就算做好了。带上工具,背着箩筐,我们出发了。</h3><h3> 记得当年公路两旁,基本上种的是桉树。每年秋天,桉树上的枯枝多,而且树皮也会脱落。我们来到郊外,找一棵枯枝多的桉树,先将枯枝用竹竿做成的工具,一根一根钩到地上。把可以剥开的树皮,一块一块的剥下来,完成以后再装进箩筐。大家的箩筐都装满了,我们便高兴的满载而归。</h3><h3> 碰到比较大的树,竹竿不够长,就需要一个人爬到树上去钩,才能完成任务。上树的通常是表哥,只见他用竹竿钩住一根树枝,顺着竹竿,三下两下就上树了,猴子一样的灵活。</h3><h3> 慢慢的,公路两旁的树都让大家钩完了。我们只好到附近的山上,寻找枯枝多的树木。</h3><h3> 有一次,在一座山上,我们找好了一棵枯枝多的大树。但往树上看去,发现有一个马蜂窝。表哥说,只要不惊动它们,没有关系的。万一碰到了,大家也不要慌张,千万不要跑,爬在地上,马蜂不会叮你的。</h3><h3> 小心翼翼的钩着,还真是,没有惊动蜂窝。眼看就要结束了,发生了意外,捅到马蜂窝了。</h3><h3> 表哥大声说,卧倒。</h3><h3> 我一下子大脑不听使唤,一阵慌张,拔腿就跑,结果被野蜂追了上来,叮了好几个包,一路哭着回家。</h3> <h3>  七十年代初期,政府为了封山育林,开始推广烧煤,我们结束了拾柴火的日子。</h3><h3><br></h3><h3> 一段经历,总有存在的理由。感恩每一段岁月,让人懂得了生活的不易。</h3><h3> 怀念,珍惜,憧憬。</h3><h3> (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