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8月13日,早晨7点过我们进入梵净山景区印江入口。</h3><h3> 观光车载着我们沿着盘山公路绕行了约半个钟头到达山脊上。车上的几位成都游客给我们诉说了他们的“心酸史”: 凌晨三点起床,到景区(江口)大门排队买票,人多到令人绝望的程度,他们临时改变主意,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绕到印江这边的入口,曲线救国才得以轻松入场……</h3><h3><br></h3><h3>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早在明初就被尊为“名岳之宗”,是佛教圣地,弥勒道场。1986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荣选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不过以前游客并不是很多。</h3><h3> 随着这两年贵州旅游总体的升温,特别是上个月(7月2日)梵净山刚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和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一时间梵净山名声大噪成为旅游热地,游客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h3><h3> 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景区设定了每天8千人的限额。绝大多数的游客都是从江口坐缆车上山的,很庆幸我们无意间选择的是一条清静的路。</h3> <h3> 观光车把游客送到棉絮岭站下车。接下来我们要沿着西线旅游步道,穿过十里锦绣画廊,去往梵净山金顶脚下。</h3><h3> 迎着朝阳,开始今天的丛林穿越。</h3><h3> <br></h3> <h3> 晨光照在林间青苔上,不时有小松鼠窜来窜去,小鸟在路上笨笨地跳着,并不怕人……<br></h3> <h3> 这是条朝山的古道,唐宋时期的香客就已经沿着原始莽岭的山脊,奔向梵净山顶。现在道路加宽,应该比我们的古人好走多了。<br></h3> <h3> 一棵特别的树: 十月怀胎树。</h3><h3> 一母九子,树龄逾千年。母树为樱桃,其树干上生长有包括杜鹃、华西花楸、吊钟花、中华槭、绣球树等多种树木,子树根系均扎根于母树。</h3> <h3> 千万年来随着强大的人类步步紧逼,野生动植物节节败退。而僻远的梵净山仿佛一座生态孤岛,保留了一些原始生命的延续。
亿万年来的地球板块运动,造成了面积不大的梵净山从山底到山顶数千米的垂直跨度,跨越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不同海拔的温度带可以满足不同植被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层,为动植物生存栖息提供了优良的环境。8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6千多种野生动植物,共同组成了梵净山的生物多样性。
梵净山真正出众的不是外形、不是宗教,而是它所孕育的生命,这就是它被命名为“世界自然遗产”的理由。当然它的独特的风光也是加分项哈。</h3> <h3> 山间密林中有著名的黔金丝猴。</h3><h3> 有珍稀的珙桐,成片分布。</h3><h3> 梵净山冷杉,是梵净山的特有种,生长缓慢,树龄可达300多年。</h3><h3><br></h3><h3> 我背后山上的是“黔山第一石”,好像我们赞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你真棒!</h3><h3> </h3><h3><br></h3> <h3> 剪刀峡。
滴水崖。<br></h3> <h3> 无数的燕子在天空盘旋。</h3> <h3> 行至半途,山巅一开阔处休息。</h3> <h3> 小阎,一。</h3><h3> 老李,二😁</h3> <h3> 妈妈要给远处的红云金顶戴帽子😏</h3> <h3> 眺望远山。</h3> <h3> 远处,起伏延绵的山岭在云中若隐若现。</h3> <h3> 我们穿行在一片高山杜鹃林中。设想一下,每年4、5月满山的杜鹃竞相绽放时,该是怎样一片烂漫的景象啊!<br></h3> <h3> 望佛台。</h3> <h3> 好一番曲折迂回,云遮雾绕的红云金顶终于近在眼前了!</h3><h3> 这个角度看上去山型就像一个大拇哥👍</h3> <h3> 为这一路走来的辛苦,赞一个!</h3><h3> 为这拔地而起的突兀奇峰,赞两个!😊😊😊</h3> <h3> 红云金顶下小小的普渡广场。 广场边的承恩寺,始建于明。</h3><h3> 山间云雾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真真个神仙境界,仿佛进入了太虚幻境。每次我好不容易避开人流站好了想与身后的金顶合影,一下就会来一阵浓雾把金顶遮住,而妈妈一站就妥妥的。只能说此时见人品😥😅<br></h3><h3> </h3> <h3> 妈妈在普渡广场休息,我们仨接着挑战陡峭的天空之城--红云金顶。</h3> <h3> 小阎站在此处,还似云淡风轻。
再往上走一段,就非抓紧铁链手脚并用不可了。恐高者体弱者就建议不要来挑战了。</h3><h3> </h3> <h3> 异常突出的山峰矗立在狭窄的山脊上,晨昏之时,红云映照,故名“红云金顶”。亿万年的风化侵蚀下,坚硬的岩体上部崩裂形成一道峡缝,将金顶一分为二。由天桥连接两端,两边各建有一庙,分别供奉释迦佛和弥勒佛。</h3><h3> 下面两张来自网络的照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这天空之城的凌厉陡峭。这是航拍才能得到的美妙角度。</h3> <h3> 我站在高山之巅💪</h3> <h3> 梵净山的板状的变质岩,层层堆叠,很特别、很神奇。</h3><h3> 这些变质岩非常古老,有学者说形成于距今8亿年前,也有说形成于10-14亿年前。相对于我们这样的只能存在几十年的肉身来说,不管8亿还是14亿年,就是无尽的时间长河,就是永永远远了吧……</h3><h3><br></h3><h3><br></h3> <h3> 从这边山顶望过去的最高峰,是海拔2494米的老金顶的最高处,玉皇顶。<br></h3><h3><br></h3> <h3> 我们下了红云金顶,继续向老金顶出发。</h3><h3> 哎哟,我拖着拽着往上爬,真有点力不可支啦!<br></h3> <h3> 更多的变质岩山体,在大自然亿万年的雕刻下,形成了千奇百怪的独特造型。</h3><h3> 万卷经书。</h3> <h3> 蘑菇石。</h3><h3> 高约10米,仿佛上大下小的两个立方体就那么堆砌在一起,感觉很现代、很简单。</h3><h3> 想想是什么力量能把它切割得这么干净利落,让它就这么亿万年来符合力学原理的样子立在山巅,朝吞浓雾、夕伴残月、风雷雨电,又感觉很不简单。非常独特的美感!</h3><h3> 但一点也不像蘑菇嘛,小阎和我都这么想😳</h3> <h3> 翻天印。</h3> <h3> 各种奇石,妙趣天成。<br></h3> <h3> 有点累,我们放弃了最后一段老金顶的路程,折返下山了。</h3> <h3> 美丽仙山,再回头望望。</h3> <h3> 老阎早跑得不见了人影。</h3><h3> 小阎塞着耳机,合着音乐节拍比划着、蹦跶着跑在前面。光影斑驳中,像头可爱的小鹿。唉,娃娃还是觉得自家的好啊,虽然有时候是头不听话的倔鹿(驴)子😤</h3> <h3> 剩下妈妈和我两个腿不好使的人一步步慢慢往回走。看见了杜鹃花,这大概是夏天里最后一簇杜鹃了吧。</h3><h3> 半路上我们找到一截废材,费劲巴拉地改造成了拐杖,助力母亲走完后半程。必须要夸赞一下亲爱的母亲大人,七十有三,青春活力不减🌹</h3><h3> 当我们下午四点过下到棉絮岭站台,老阎小阎已经闲坐了一个多钟头了……😁</h3>